书城养生大众快乐处方
6667300000012

第12章 乐从玩中来(3)

鸟趣:我国民间传说:“听鸟鸣聪耳,看鸟飞明目。”这是说养鸟的益处。据说,国外有一患者捕得一只鸟,便在病房里喂养,同室的病友也如获至室,天天逗玩取乐。一段时间后,医生们发现:这间病房里的患者比其他室内同类的患者康复得更快。受到启发的院方,相继把各种飞鸟“请”进了医院,甚至还“请”来猫、龟等动物以助治疗。想来,这多半是因为和小动物相处能凝神集趣,赏心悦目,怡情养性,得欢取乐,从而使身心愉悦而利于康复的缘故吧。(此项要考虑到环保法的允许)

谐趣:即诙谐、幽默。诙谐、幽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去忧剂”,又是生动活泼、别具品味的“金玉良言”。说说笑笑,亲密无间。当你遇到烦恼、沉闷或尴尬时,多搞些诙谐、幽默吧,你会从此移心换脑,驱解忧烦。如看看相声、小品、滑稽表演或听一句幽默语言,从而开心取乐,一笑了之。这样笑口常开,多能驱烦乐怀,怒去喜来。欢乐常有,青春长在。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多用诙谐与幽默使生活充满温馨和欢乐,对每个人都会大有益处。

俏趣:即老来俏,是指老年人的美容、美饰及轻妆淡抹的打扮。有些人误认为美容修饰是年轻人的事,人老了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其实,老年人追求美、讲究美,最有利于身心健康。因为适当讲究以轻妆淡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之服装追求新款式和鲜艳漂亮的色彩,给老人以外表美,并带来心里美,带来生命活力,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感觉:我并不老,我还年轻,我还能干!这种心情最有利于健康长寿。

兴趣来自好奇心

在每个人的心中,最简单的情绪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

保持好奇心,就是对任何未知的新鲜事物,富有极大的求知兴趣,敢于涉足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一个拥有快乐的人,必是一个好奇心与求知欲极强的人。他好像从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地求索,并从中不断学到新的东西——从起步之时到获得之时,完全是快乐相伴之时。

前面曾经讲到:具有好奇心的人,既能在人类创造的环境中积极生活,也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享受,并能从中体验到人世间的各种乐趣。也许别人觉得索然无味的东西,他却能体验到个中的快乐滋味。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脑老化的征兆:如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反应迟钝;容易健忘;进取心锐减;以及性格截然改变等,这些表现可以说是早老性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中年人应引起警惕。因此,有关专家提出:延缓大脑衰老,防止发生痴呆症,应从中年时期开始做起。

中年人平时应注意锻炼大脑:坚持天天读书、看报;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培养自己的爱好与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延缓大脑老化。

好奇心使90岁高龄瘫痪18年的温州老妇人站了起来。温州市郊区的一位老妇人在1978年的一天,突然中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996年温州飞机场建成启用后,从未见过飞机的老妇人深感新鲜,于是被同村妇女干部带着到温州机场看飞机,从上午看到下午,随着飞机的起落,后来竞使她产生了要站起来的念头,她试着下地,由别人搀扶着练走步……于当天还到了5公里外的亲戚家做客……春节前,老妇人已不靠搀扶自己便可走路了。谁能想到,这个老妇人瘫痪在床18年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竟使她鬼使神差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可以想想,这到底都是什么因素发挥了如此的神效?

业余爱好真营养

有这样一条民谚:业余爱好广,胜过增营养。要知道,业余爱好不仅可以浓化生活情趣,而且还是一种思想营养的来源。

一项业余爱好,实际上就是一个保障身体运转正常的“安全阀”。近来,有一流的医学权威认为:业余爱好具有疗病强身的作用。因此,一些医院开设了“专业技巧医治部”。病人在那里可以学到皮革烫花、织毛衣、绘画、木刻、编织等技巧。这种手工技巧劳动及另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使人消除疲劳、镇静神经方面,常比药物更有效。

有医学专家在总结业余爱好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时指出:爱书法——能延长你的寿命;

爱赏鱼——能调节你的血压;

爱音乐——能增强你的食欲;

爱养花——能陶冶你的性情;

爱作画——能开阔你的思维;

爱写作——能丰富你的想象;

爱下棋——能缓解你的焦虑;

爱集邮——能增加你的博识。

有康复医学专家指出:作为“心理医疗”的手段之一,“家庭影集”有着唤起病人美好回忆、激励其珍重感情、鼓舞其在事业或学习上力求上进、以及增强其战胜伤残或疾病的意志的特殊功能。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经常浏览影集可使大脑细胞得到积极而协调的活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因此,爱影集,赏影集,有着调节精神、消除疲劳的奇妙作用。

在名目众多的业余爱好中,有一种十分有益而又不大为人注意的活动,这就是收藏。

有人估计,全球约有五千万集邮爱好者。恩格斯很早就指出: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它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火柴贴标被爱好者称为“火花”,为人们广泛收集珍藏的物品之一。“火花”与邮票同样是实用物品,又是艺术品,在方寸之间通过画面反映山川风光、名胜古迹、动植物、体育、美术等多方面的多种内容。

绘画看起来只是手臂运动,而实质上整个肌体的各器官、各系统都参与了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作画过程中,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可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生化代谢更加旺盛,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以及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能把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能没有业余爱好。从国家领袖到平民百姓,尽管人们的爱好有所不同,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爱好,都可能使你从无聊乏味的小圈子中走出来,进入一个兴趣盎然的伟大世界。

如果说,一个人有多项业余爱好的话,那么他的精神生活就一定丰富多彩。愿世上人人都有各自的业余爱好,以此保证各自的思想有充足的营养,从而达到怡情健身,延年益寿。有联赠曰:生活单调催人老,

爱·好多情益寿高。

玩得偷闲学少年

早些年,曾读过一则报道,说意大利总统来华访问期间,在北京大学,他看着那些体态健美、思维敏捷的学生曾羡慕地感叹道:“如果你们给我青春,我宁愿把总统的职位让给你们。”这可以看出,人老了时有一个“通病”——羡慕青少年。

其实,人老不可怕,怕的是心老。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同龄的老年人,有的人精神矍烁,活力不减,仿佛越活越年轻;而有的则萎靡不振,老气横秋。虽说这里面有身体强弱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个“心理”就是感到自己老了,到底不如年轻人了……而要消除这种心理,使自己从老境中走出来,与其去羡慕青少年,不如去学习青少年,返老还童,让童心相伴。

北宋哲学家程颢有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老年人若能“偷闲学少年”,返老还童,保持童心,学得童真,不失为一种祛病益寿、颐享天年的良方。这是因为,老年人有了少年的童心,就会常开笑口,情绪愉悦,进而使大脑中枢神经处于良好状态,人体生物钟得以正常运转,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分泌与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所带来的不良刺激;同时会加强肌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使免疫细胞活跃,及时歼灭入侵的细菌、病毒等。

“偷闲学少年”,还要有青少年的豁达、开朗,无忧无虑,不回避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莫为齿脱发落而忧伤,不为患有某种疾病而悲哀,顺其自然而又积极抗争,并在观念上淡化年龄界限,让心理年龄保持年轻,用“我还不老,我还能干”的意念来面对一切,这样就会减缓自己的衰老过程。

“偷闲学少年”要做到:一是要多动。老年人大多好静懒动,久而久之,腿脚不灵,思维迟钝,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平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养花、遛鸟,随其所好。二是要常乐。常与儿孙们一起游玩,一起聊天,用心感受年轻人的那种情趣氛围,以唤回自己儿时的感觉。三是勤用脑。思维衰老是人体衰老的主要特征。学会培养多种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老年人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练书法、学绘画、吟诗作文等,使自己沉浸于“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意境之中。总之,人至老年若经常和儿童在一起,生活就会丰富多彩。于健康长寿大有好处。

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需要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人至老年退休后,就难免感到寂寞。但左邻右舍有的是孩子,与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故事,猜谜语,与他们一道去看红花绿草,去踏青赏野,教他们玩游戏,听他们唱童歌,看他们活泼快乐地蹦蹦跳跳,就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尤其是当他们拉着你的手,围着你左一声老爷爷,右一声老奶奶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会产生无穷的愉悦,“不畏复不忧”了。

古人曰:“衰盛随忧乐。”常和孩子们在一起玩乐,邻里关系必然和睦,和气生快乐,快乐促长寿。就像金庸小说中写的“老顽童”一样,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该玩就玩,想闲就闲,只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偷学少年多活动,必有康乐在其中。

下面这首《玩耍歌》道出了玩与健身的妙理:玩耍好,玩耍好,

不会玩耍空自老。

健时学少多玩耍,

莫待形容成枯槁。

一朝卧病难行步,

枉去求医四处跑。

悔在当初多忧虑,

常于琐事寻烦恼。

玩出童心乐趣来

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向外生长、发展、扩散的。

婴儿时的一圈,记录着承爱与享受。

儿童时的一圈,记录着纯真与幻想。

少年时的一圈,记录着玩耍与学习。

青年时的一圈,记录着情爱与探索。

成人时的一圈,记录着现实与责任。

老年时的一圈,记录着成熟与淡泊。

一个完整的人,要经过上述所有过程,才会有个完美的人生。

而最容易被轻视、被跳过、被压制的一圈正是玩耍的一圈。现代大多数家庭和学校,绝不会鼓励孩子去玩耍的。

心理学家称,长期压抑心中的童心以适应虚伪的成人世界,是会令人心力交瘁的。若这是你的问题的话,找一个时间去释放你的童心吧,与孩子们一起玩耍、说笑。或到游乐场玩玩,回味着童年的时光,绝对令人有返老还童或回复青春之感。

童心,从某种意义说,它是存在于任何人的性格之中的,当然最典型、最自然、最普遍、最有深度的童心只存在于孩子身上。童心是一种天然的自由,是没有经受任何污染和任何功利驱使的自由,它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人本真的一面,摒弃了所有的羁绊,折射出人类天然的纯洁……童心是物欲社会中属于人类的最后一抹光辉。

有些人,随着年龄之老而变得愈发童心——天真、纯洁、无邪。为什么呢?因为老人渐渐远离现实工作、生活的逼迫,已无必要那么世故或使用心计。倒是因为岁月的磨炼,可能感性愈敏锐,精神愈活泼,对一些事物的憧憬愈强烈……所谓返老还童,是有其现实及真实性的。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于光远认为:孩童有无限的乐趣,研究小孩玩可以获得知识。实际上,于老主张对小孩的教育提倡童道主义,就是对人生,也应大行童道主义。天真烂漫,愉快向上,是于老生活的追求,以至他82岁高龄还童心未泯。于老说:中国没有一个玩的学校,玩的博物馆,玩的导师,这些都制约了“玩学”的发展,我将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孟德琚是著名人类学家,他写过50多本书,显示了非常的创新精神。他已经85岁了,仍然活跃非常。他为自己长寿健康的一生作了科学的解释,其秘诀就是:永保儿时心境。

儿时心境的特点是:天真,好奇,求知欲强,心怀开朗,思维活跃,频频欲动,每每求乐。如果成人甚至老年,仍然保持这些特点,那么,肯定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即将到来的娱乐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学会玩乐,并能从玩乐中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应该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当老年人与年轻人结为推心置腹的挚友时,老年人会收到忘掉年龄、萌发童心、不断进取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订出玩的计划来

很可惜的是:一旦我们过了童年,游玩本身的好处就不再受到我们的重视,它只是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我们常为争取合约或募款而打高尔夫球,却很少因为喜欢而玩高尔夫球。”这是宾州大学休闲专家高贝博士说的。

尽情地游玩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现自己已陷入中年生活窠臼的人。例如:根据美国家庭事务委员会的报告,接受调查的男性和女性有超过20%的人表示,希望养成打网球和滑雪之类的运动习惯。这些均经过研究证明都是有助于抵抗压力的运动。

“我以前常一面和儿子玩,一面想着我应该要做的工作。”博士说,“现在我了解到,跟儿子玩是我能做的最有生趣的事。”对此,如果你有点生疏而不知从何开始,博士提出几个建议:“跟在小狗后边,跟在孩子旁边,他们知道怎么玩。”他说,“当一只狗把头放低,侧向一边,爪子向前伸,看着你,那就表示它要翻滚了。”

当然,任何属于你所欣赏或爱好的活动——不管是园艺、绘画、爬山、游水或到公园野餐等等——都是值得你追求的目标。

如果你做起来有困难,费欧瑞博士建议你做一份“非行事历”——就是专门计划如何游玩的日程表——到公园散步、打网球、爬山、越野,甚至什么事也不做。然后,再把你的工作日程表安排到这些快乐的时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