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末年,皇上昏庸无能,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下面的各级臣子也一心只为捞钱,恨不得能剐地三尺,这一来可苦了老百姓。
就在这个乱世之中,青州才子赵忠经过十年寒窗,又通过层层选拔考上了状元,并被钦点为徐州知府。
即将赴任的赵忠厌恶官场的黑暗,决定做个清官。上任途中,要经过济南,那里的知府杨舟是赵忠的青州老乡,赵忠年少时,杨舟还没有功名在身,因家境贫困,为了凑考试的费用,他开了一个蒙学馆,教授几个学童,赵忠也曾经请教过杨舟学问,这样算来,赵忠还是杨舟的学生呢。初出仕时,杨舟只是一个小县城的县令,没过几年,就晋升为了济南城的知府,赵忠就想拜访他,顺便请教一些官场上的事。
杨舟见到老乡,很是高兴,忙将赵忠请到后宅上坐,又叫下人沏上一杯上品铁观音,赵忠谢过。
赵忠品了一口茶叶,称赞几句,然后放下茶杯说:“晚生初入仕途,尚不知这趟水的深浅,还望老大人不吝赐教。”杨舟说:“不知赵大人想问些什么?”赵忠说:“就问这为官之道如何吧。”杨舟说:“不知赵大人所说的这个为官之道,是为贪官之道,还是为清官之道?”赵忠一怔,说:“自然是想问为清官之道了,我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的清官。”杨舟听他这么说,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群牛虻正在池塘的树荫处休息,这时有一个农人牵了一头肥牛前来,将牛拴在池塘边上,这群牛虻一看,就忽的一下围了上去,开始喝那头牛的血,但是也有例外,有一只牛虻就呆在一片树叶上一动不动,满脸的严肃之色,俨然就是一个思想者,另一只牛虻见状,就上前打招呼:“嗨,还不快上去喝点血,那只牛很肥,机会难得呀。”那只思想者牛虻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喝血呢,难道我们喝植物的汁水不一样能活下去吗?”另一只牛虻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思想者牛虻,说:“为什么我们要喝血,这个问题问的好奇怪,因为我们是牛虻呀,牛虻不就是吸血者的代名词吗!”思想者牛虻说:“反正,我已经发誓不喝血了。”另一只牛虻说:“即便你不喝血,人们见到你还是会消灭你,因为,你是一只牛虻,你的名字与血统注定你生下来就是人的死敌!”说完,这只牛虻不再理会它,嗡嗡的飞走了。
思想者牛虻果然实现着自己的诺言,不喝人的一口血,渴了饿了,就去吸食植物的汁液。虽然它因此落得个营养不良,骨瘦如柴,甚至丧失了做父亲的功能,它的作为也被同类看做是怪异的行为,它们将它排挤在外,这只牛虻却心安理得。
一次,思想者牛虻在一次飞行中,忽然一双大手拍来,同时它还听到一声怒吼:“拍死你,你这只吸血的牛虻。”所幸的是,思想者蚊子及时的一闪身,逃过了一劫。
牛虻大喊一声:“我是一只善良的牛虻,我从来没有喝过一口血,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我,要至我于死地?”那个人惊奇地看着牛虻,说:“牛虻不喝血,你哄三岁小孩子呢,要是你们牛虻不喝血,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双大手又抡了过来,这只牛虻痛苦地飞走了。
这只牛虻它想起了当初另一只牛虻说过的话:“即便你不去吸食血液,人们还是会消灭你,因为你是一只牛虻,你的名字与血统注定你生下来就是人的死敌。”
此后,这只牛虻就开始疯狂地喝血,它的同类又重新接受了它。
故事讲完,杨舟说有公务等着自己去处理,端茶送客了,送赵忠到大门口时,杨舟叮嘱一句:“老弟,世道如斯,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扭转的,还望你好自为之。”
一只牛虻落在赵忠肩头,赵忠下意识的一把就将它拍死了,然后望着那小小的尸体,又若有所思。
几十年后,赵忠从江苏巡抚的位子上告老还乡,临走时拉了十几口箱子,当一行人走到江苏与山东边界时,突遇一队土匪下山抢劫,因为山匪人多势众,赵忠的护卫们拼着性命才杀出一条血路保护着赵忠逃出,箱子却没有带出来。
山匪打开十几口箱子一看,他们都惊呆了——箱子里边全是明晃晃的金银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