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刘本名刘庆华,只以为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没治利索落下病根,走路一瘸一拐的像八仙中铁拐李,所以得了这么一个绰号,真名倒是很少有人提及了。铁拐刘上初中三年级时,在县水泥厂做临时工的父亲因工伤去世了,厂里特别照顾他,把他招进厂里做了正式工,专门负责烧水。可是铁拐刘的时运真的不济,刚到水泥厂上了一年班,水泥厂就因为经营不善欠债累累而破了产,铁拐刘也就下了岗。
铁拐刘家里只有一个老娘跟他一起过日子,他娘患有哮喘病,一犯病就喘作一团,不及时吃药就会活活憋死,以前铁拐刘上班时,母亲的医药费、家庭的开支还能勉强维持,现在他下了岗,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块的下岗补贴,维持家用尚且不够,更别说是支付母亲的医药费了,于是在下岗的第二天,铁拐刘就外出找工作了。这年头,身强体壮的人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尚且不易,更何况是跛脚的他了,铁拐刘拖着一条残疾的腿,艰难的去了几十个招人的单位,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人家都说,正常人我们还得挑着捡着用呢,用一个残疾人干吗。
这时,转机出现了,铁拐刘上班的那家破产的水泥厂被卖给了私人,稍作整修之后,厂子又要运转了,许多以前的工人又被招进了厂子,铁拐刘也兴冲冲的前去报到,可是厂招办的人却告诉他,新厂不招闲人,那些回聘的职工都是一些原厂的技术骨干。铁拐刘向他们说了自家的特殊情况,并苦苦哀求说只要留下自己,干什么脏活累活都行。可人家却说,我们这里又不是福利机构,你有困难可以去找民政局。看着铁拐刘不走,人家又说,你围着这个厂子转转,如果发现有一个职务适合你,那你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
铁拐刘真的围着厂子转了几圈,他发现,原本厂里三个人干的活,现在厂里只安排了一个人干,如果干不了,就可以走人。就连自己原先那份烧水的活,也被厂里安排给门卫干了,另外,门卫空闲的时候还要打扫厂里的卫生,铁拐刘一看没辙,只得悻悻的离开了水泥厂。
铁拐刘灰心了,从此之后他不在出去应聘,他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艰难的骑着它去城市里的那些垃圾箱扒拉一些废品卖给收购站,来赚取生活费和母亲的医药费。
尽管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可是铁拐刘做起一件事情来却雷打不动,那就是每月的一号去县红十字会义务献血,每次献得也不多,就200cc,再多了,体质不强的他要晕倒的。血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铁拐刘家的实际困难后,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报领导特别批示后,要在他每次献血后,补助他一百块钱,铁拐刘却把脸色一变,“啥意思?难道我这是来卖血的吗?”说完就一跛一跛的走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铁拐刘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因为自身的原因还有经济原因,他还是单身一个人细心照料着他的老母亲,他的母亲因为他的精心照料,病情一直很稳定,而他献血证上的献血总量也已经达到了几万毫升,这在他所居住的小城,是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那天,县报的一个记者去血站采访,正好看到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在那里献血,就上前采访,当了解到铁拐刘的情况时,县报记者震撼了,他连夜就赶出了一篇报道,第二天上班后交到了主编手中,县报主编一看,也被感动了,他当即表示,文章将以最快的速度刊登在二版的头条上。
文章见报之后,在很快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城,这个城市的所有人都被这个残疾人感动了,一时间,铁拐刘成了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最后百忙之中的县长也得知了这件事,就驱车亲自上门看望铁拐刘,当他得知这个献血量全县第一的残疾人是一名下岗多年的职工,生活的还是那样的窘迫时,县长的眼圈都红了,县长擦了擦眼角后问了铁拐刘一个许多人都疑惑的问题:“现实对你如此的不公,你还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铁拐刘憨憨的一笑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一次献那么一点血对于我的身体也构不成什么危害,可是说不定就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说不定还会挽救一个家庭哩。我也想让那些歧视我们残疾人的人看看,我们残疾人并不是社会的累赘,也可以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县长更加感动了,他紧紧握住铁拐刘的手说:“你说的太好了,回去之后,我要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专门落实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我要告诉他们,给残疾人一个就业的岗位,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健康的身体献一点血出来那么轻松,可是对于残疾人来说,说不定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