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后危机时代:新趋势 新策略 新商机
6664200000045

第45章 以发展金融来克服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发展过程中会否减轻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关于创新,我们该采用什么举措?

只有积极推动金融发展与创新,才能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与日俱增,几乎到了白热化状态,此外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已经使商业银行普遍陷入所谓的“流动性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增强实力,在金融监管部门的鼓励与推动下,加速发展、加快创新、增强竞争手段,成为促进金融机构排除风险的重要手段。

金融风险时刻威胁着金融发展的安全性,我们在防范、化解一系列风险的同时,也要寻求多种措施来加快金融的发展,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借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化解金融风险。

其一,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基础管理薄弱,达不到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国有银行业将在巩固改革成果、加大改革力度、拓展改革领域的过程中,朝着“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银行”的目标迈进。这相应地就避免了金融结构失衡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避免了风险集中在银行的情况。

其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存在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等。农村金融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巩固整个金融体系,同时增强了金融系统的安全系数。风险性自然大大减少。

其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发展不够协调,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相对发展滞后,通过股市、债市直接融资比重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大市场的透明度。一旦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得以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债券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同时改善企业融资比例不合理的现象,相应地就避免了非正规金融规模加大而形成金融安全隐患。

其四,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是减轻风险的有力举措。

其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和竞争能力。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外资金融企业的公平竞争,减少金融风险,促进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其六,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不断扩大,金融运行日益复杂,金融风险隐患增多,金融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只有不断加强金融监管能力,才能远离金融风险,消除风险隐患:为金融业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美国次贷危机所隐含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须加速金融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应该以产权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金融新工具、新方式、新服务,同时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现有产权制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竞争实力。同时,使金融创新获得制度保障,消除人为干预风险。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看,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金融创新是突破计划金融体制、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有力手段。

我国金融体制是一种计划金融体制,中央政府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管制,并控制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这种体制看似有利于监控风险,实际上缺陷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还是依靠小改小革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从而真正远离风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其次,金融创新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模式,缺乏自主创新。这种“创新”模式虽然速度快、成本低,但由于国内市场环境与国外明显不同,很多产品“水土不服”,而且,这种创新也不利于国内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银行机构要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标准体系,从而有效地防范、化解与控制我国的金融风险,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创新能从根本上避免风险,但是创新途中如果举措不慎,亦可能产生巨大风险。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成果和管理控制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资产证券化等相关业务的开发、研究创新产品,分散自身风险。

来来预测:风险当头,中国市场该如何提高市场

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金融机构创新热潮的不断涌动,风险也日益凸显。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摆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仍会借市场之手推进创新。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实施以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进一步加快。这使得企业和个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金融机构竞相创新。许多中资银行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开展综合经营试点,越来越多地参与复杂的衍生产品业务。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如何化解随之产生的风险成为关键。

另一方面,跨行业经营行为仍会被鼓励,如银行与基金的合作、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市场的发展、大众的需求,使得单个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市场的压力,因此,在产品推广中,互惠互利的合作发展模式渐渐成为流行趋势,业务综合化也由此成为金融创新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