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资本
6654800000007

第7章 知道你要做什么

青年人免不了去编造复合型的人生、复线型的人生。为了百年人生的快乐必须做出各种准备。

单色的焰火火花是没有意思的,重要的是必须准备两种、三种、四种,准备多种。布下未来脚下的基石,现在播种下去的,终将在30、40、50、60岁开花。

成功的秘密不是魔术,以为它是魔术的人,将不会取得成功。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每100个美国人当中,只有3个人能在65岁时,可以获得经济上某种程度的无忧无虑。每100个65岁(或以上)的美国人当中,97个人一定要依赖他们每个月的社会保险支票才能生存。这是不是表示美国的梦想已经破裂了?这是不是表示通货膨胀已失去了控制?是不是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因而引起了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

世界经济情况对美国的生活确实有影响。在不景气时期以及人工刺激经济复苏的阶段内,美国人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不过,另有一些主观因素,拿破仑·希尔认为它们与环境因素同等重要。每100个从事高薪职业——例如律师、医生的美国人当中,只有5个人活到65岁时,不必依赖社会保险金。你听到这项统计数字之后,是否大吃一惊呢?不管人在他们最具生命力的年龄中获得怎样的收入,但是只有如此少数的个人才能达到可观的经济成就。

大多数人都幻想他们的生命是永恒不朽的。他们浪费金钱、时间以及心力,从事所谓的“消除紧张情绪”的活动,而不是去从事“达成目标”的活动。大多数人每周辛勤工作,赚够了钱,在周末把它们全部花掉。

大多数人希望命运之风把他们吹进某个富裕又神秘的港口。他们盼望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退休,在“某地”——一个美丽的小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倘若问他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回答说,一定会有“某种”方法的。

如此多的人无法成就他们的理想的原因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成功,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范围才好。

马亨黄先生能够从周薪25美元的工作,迅速升至副董事长的职位,不久后又升任优良幽默公司的董事长,是因为他有目标随时鞭策自己的缘故。他对目标的解释是:“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

“罗马不是一天之内建成的!”你一定听过这句话,一定从这句话中很清楚地知道了凡是杰出的成就都是历经多年努力才能获得的道理。

一切有志者都想成功,憧憬着“一步登天”,但要把美好的梦想转化为现实,尚需付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劳动。

那么,为什么要抱怨“我不会一鸣惊人,因为我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呢!

体育运动员在一个赛季开始之前,他们都要长年累月地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他们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力求每天都能提高一步,这样,到了比赛那天,他们才可能创造出好的成绩。

每个成功也只能如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就是耐心和努力。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托马斯·高特·摩尔根说得好:“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了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大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这只蝴蝶注定要拖着笨拙的身子与不能丰满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飞翔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才15岁,却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从这时起,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

现在,他集腋成裘、不辞艰苦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40号)及参观月球(第125号)等目标。

你如果能像他一样,总有一天,你也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目标,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蓝图,又是人的精神生活支柱。

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中说:任何人都是目标的追求者,一旦达到一个目标,第二天就必须为第二个目标动身起程了……人生就是要我们起跑、飞奔、修正方向,如同开车奔驰在公路上,有时偶尔在岔道上稍事休整,便又继续不断在大道上疾跑。

旅途上的种种经历才令人陶醉、亢奋激动、欣喜若狂,因为这是在你的控制之下,在你的领域之内大显身手,全力以赴。

爱因斯坦为什么年仅26岁时就在物理学的几个领域做出第一流的贡献?美国波士顿大学生化教授阿西莫夫为什么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写出200余部科普著作?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全才”?仅仅是由于他们的天赋吗?

当时爱因斯坦20多岁,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他的时间更是极为有限。而物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他不是运用直接目标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学的3个领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

他在《自述》中说:“我看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花费掉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短暂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爱因斯坦的做法有哪些好处呢?

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其二是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并据此发现自己过去未发挥的优点,使独创性的思想产生。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大胆的“外行人”毅然闯入某一领域并使之得以突破。

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的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发现就是有力的例证。

这个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最伟大的发现者是沃森和克里克,两人当时都很年轻(沃森当时仅25岁),而且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从认识到合作,从决定着手研究到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历时仅仅一年半。可以说,如果沃森他们不是直逼目标,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

对准创造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知识也可以进入创造状态,而是指只有在阶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掌握某一领域所具备的知识,才能较快地取得成果。当有令你朝思暮想渴望得到的东西时,你应该怎么办呢?你要尽可能在你的脑海里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举例而言,人通常到了20多岁的时候会希望有个自己的窝,这时你不能光用脑袋想着:“好想有栋房子!”而是要从杂志上把你所希望拥有的房子的照片剪下来,贴在墙壁上,每天一边看着图片,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要装这种窗帘、要铺那种地毯……然后再进一步地想象:选什么样的家具,到哪一家家具店去买……很快地你便会填满所有的空白,一个理想中的家便成形了。

还有,你不能光是坐在书桌前空想,应实地到房屋建设公司的展示会场去参观,即使没钱也没关系,反正先去看看再说。在进行这些动作的过程中,慢慢地你的脑海中“我要这种样式的房子”的形象便会愈来愈清晰。

接下来,就要有更具体的行动了。

再想到购屋基金。刚开始尚在脑中空想的阶段时,总觉得实在凑不出这么一大笔钱,然而事情具体化之后,慢慢地你就会想到:“利用金融贷款不就行了吗?”

堆砌形象、搜集情报、实地去看,如此一来,形象将愈来愈具体,你便可开始慎重考虑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

追求财富也是相同的道理。不能整天光想着:“要是有钱多好”,应该要针对目标,具体地想象画面,自然你就会知道如何去调度资金,渐渐地财神爷也会向你靠近。再则,一旦有了具体的想象,就会知道该从哪儿着手。光是停滞不前呆在欲求的阶段,一味想着要成功、想开一家店,钱是不会自动滚到你面前的。而且任凭你想疯了头还是不知道怎么去筹钱。

目标要清楚,想象一下理想实现时的情景,自我检查有什么方法可以达成目标,如何才有办法集结资金与人力。

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样劝告一些爱好广泛而收效甚微的青年,他用一块放大镜示意说:“把你的精力集中于一个焦点去试一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实际是他个人成功的经验之谈。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专攻“昆虫”,甚至能够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昆虫长达几个小时。

如果缺乏坚韧的意志,会出现功败垂成的悲剧。

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很多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如此:洪升写作《长生殿》用了9年;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用了14年;阿·托尔斯泰写作《苦难的历程》用了20年;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时,要在电讯公司找一份工作,她父亲替她约好去见他的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罗斯福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哪种工作,我说随便吧。将军却对我说,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他目光逼人地提醒我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

记取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吧:“一个有品格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由于他心目中有确定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以求达到他的目标……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能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相爱并不是双目对视——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注视。

1910年,两个年轻人合租了纽约市一间廉价寄宿公寓。其中之一是戴尔·卡耐基——一个来自密苏里州玉米栽种区的未经世面的幻想家,就读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另外一个是来自麻州乡下的孩子,名叫惠特尼。惠特尼出身农家,他和其他穷困的乡下孩子惟一不同点是:他决心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惠特尼在城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家大食品连锁商当零售店员。他急于了解业务状况,便利用午餐时间到批发部门去工作。他这样做虽然不能得到别人的感谢和额外的薪水,可是当一个更好的工作空缺时,老板就想到惠特尼而把工作留给他。从零售店员升为业务员,然后是部门主管、地区部门经理。随着岁月的流逝,惠特尼渐渐地爬了上来,但难免会有失望和挫折。在某家公司服务多年之后,他感到自己到了尽头,因为总裁在公司里有太多的亲戚。在另一家公司,他发现晋升的根据是年资——他知道他到死都无法成为决策性高级职员。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当他变成“掬子包装公司”的总裁后,终于达到了目标。后来,他又创设了“蓝月乳酪公司”。

这个乡下孩子曾对在那间讨厌的公寓里的室友说:“有一天我要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这句话并不是痴人说梦,他是在肯定自己的内在信念,为自己确立一个方向,借以鼓舞一生中的每一个行动。

为什么惠特尼轰轰烈烈地成功而那么多人却失败了呢?他工作努力,可是别人也一样努力。他只在工作闲暇时自修,所以学历也不是问题的答案,最关键的是,他知道他的方向。当他加班,当他换工作,当他学习业务上的新技术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茫无目的是不成功者的咒语。他们茫茫然地找工作,茫茫然地结婚——他们蹉跎岁月,彷徨地期望事情会改变,心里却缺乏清楚的欲望和理想。

纽约市新温斯登饭店成立了“易职诊断处”,创办人及指导人安·海渥德,专为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提供参考意见。“我花了好几个下午和安小姐讨论失业的问题。”她说:“大部分上门求教的人的主要问题,是不明白自己要求些什么。”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澄清自己心里的希望和野心。

一位妻子所能协助丈夫的,便是帮助她先生找出对生命的渴求是什么,然后她才能与先生精心合作,实现这些理想。

合著《婚姻指南》的塞默和伊瑟克林,相信快乐的婚姻需要共同的理想。至于理想是什么并不重要——一幢新房子、一趟到欧洲的旅行或是一个大家庭——共同分享一个理想才是重要的。“主要的是,”他们说,“对眼前有所希望,然后尽其所能使它实现。快乐、情趣、参与感由构思、幻想和希望得之,从共享胜利与失望、成功与失败里得之。”

1953年,年堪萨斯州的威廉·葛理翰夫妇的成功便是基于这个道理。在威基塔,威廉·葛理翰油料公司是个逐渐受人重视的公司,负责人威廉·葛理翰便是主要功臣。他在还没有过50大寿之前,已经可以从油料经营和投资中赚得可观的净利,威廉和他的夫人玛瑞丽因此拥有许多令人羡慕的成果:6个孩子,漂亮的家居,有利的事业——这一切他们仍能以未来的岁月去享受。

他们夫妇俩成家没多久,便开始做房地产生意,介绍房屋买卖,抽取佣金。除了成功的理念和埋头工作之外,别无其他后援。他们的办公室设在一幢办公大楼的废弃通道末端,玛瑞丽在这里负责联络,威廉便四处拉生意。开始的时候业务进展很慢,这对年轻的夫妇时常得精打细算,否则全家便要饿肚子。

当业务有了转机之后,他们便自己出钱买房子,再脱手赚一笔。然后,他们就开始自己盖房子。由于经营状况太好了,威廉觉得应该加入一些新行业。经过几次家庭会商议,夫妻俩觉得石油生意更适合威廉,因为他渴望业务成长与交易的机会和挑战。这是“威廉·葛理翰石油公司”诞生的情形,这个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实例。

目前威廉正希望征服新的世界。他和玛瑞丽正考虑国外投资的可行性。只要他们有了决定,便会让它付诸实现。当威廉夫妇为自己订计划和选目标时,就时常考虑到威廉所受过的训练、倾向和性情。玛瑞丽说,威廉一旦实现了一项计划,必须立刻再找到另一个挑战性的难题,避免自己失去生活的乐趣。由于心里有这种观念,他们建立了另一种满足生命的方式。

葛理翰夫妇的成功是一个人订下计划、实行计划、直达目标的最好证明。

没有人能够不瞄准便命中成功的靶心。瞄准,即使我们会有一点偏失,但是这样至少比我们闭上眼睛盲目射击更接近靶心。

“混淆不清”——哥伦比亚大学过世的名教授郝基斯认为是忧虑的主因。混淆不清不只是忧虑的主因,它更是成功的最大绊脚石之一。因此帮助先生出人头地的第一步,便是鼓励他为生命找到重心,立下一个目标。

成功对你先生及你的意义是什么,它意味着财富?名望?安全感?权力?为大众服务?满意的工作?这正是你和你先生应该回答的一些问题。因为成功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找出成功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再决定你生命的目标。

做妻子的应该清楚地了解先生的目标,并帮助他达成那些目标。不幸的是,有许多例子指出,当双方都有所准备打算开工时,却发现方向相左。假如你的先生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要以为这就够了。你也应该加入他那长期的计划。“相爱并不双目对视,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投视。”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它的确是对有抱负的夫妇最好的忠告。当所有目标都完成的时候,也就是你们蜜月结束的时候。

尼克·亚历山大最渴望达到的目标是上学。他在孤儿院长大,那是一种老式的孤儿院,孤儿院从早上5点工作到日落,伙食既差又不够吃。

尼克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他太聪明了,因此14岁就从中学毕业,接着,他投入社会谋生。

他所能找到的工作,是在一家裁缝店里操作一架缝纫机。14年来,他一直在那种环境下工作,不久,那家裁缝店加入了工会,工资提高了,工作时间缩短了。

尼克·亚历山大幸运地娶了一个女孩,她愿意帮助他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事情可不容易,在他们结婚之后没多久,也就是1931年,店里开始裁员,于是他们这对年轻的夫妇决定自己去闯天下,他们把存款聚集在一起,开了一家“亚历山大房地产公司”。尼克的太太特丽莎甚至把订婚戒指也卖掉了,以便增加他们那笔小小的资本。

在两年之内,生意兴隆,于是特丽莎坚持尼克去上大学。他在36岁的时候,得到了学位——这是人生道路上所抵达的第一个里程碑。尼克又回到房地产事业,成为他太太的生意伙伴。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目标——海边的一幢房子,终于,他们也实现了那个梦想。他们有一个小女孩要受教育。如果他们能把他们商业大楼的分期付款缴清,把大楼变成公寓出租,收入的租金就能支付他们孩子的大学费用了,因为一心一意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终于做到了。

亚历山大太太说,他们目前正在为他们退休保险金努力。现在尼克单独主持事业,特丽莎则照顾自己的家。亚历山大夫妇过着一种忙碌、成功、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面前总是有一个目标,使他们的努力有一个方向。他们已发现萧伯纳这句话的真理:“我厌弃成功。成功就是在世上完成一个人所做的事,正如雄蜘蛛一旦授精完毕,就被雌蜘蛛刺死。我喜欢不断地进步,目标永远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

许多人一辈子迷迷糊糊,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目标。他们只活在一个空间,过一天算一天。那些从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人,都是警觉性高、积极等待着机会、机会一到马上就看出来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在长期的计划中,最好是把每5年划分为一个阶段。你可以这么计划:“在5年之内,吉姆就可以拿到大学文凭,准备好升迁;在10年内,他就可以升为小主管了”。

安·海渥德引用她一位顾客所说的话:“我希望我丈夫永远不会因感到自我满足而迟滞下来。我们结婚5年了,每一年都有一个目标——首先,是他的学位,接着是进修课程,然后是一年的自由投稿工作,现在是他自己的事业。一等到他告诉我他的钱够了,教育够了,经验够了,我就知道蜜月已经结束了。”

古语说:“不论你抓到手里的是什么,别忘了最终的结果,那你就不会失去什么了。”

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这是成功的人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