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那种经常注意预料之外事情的心情,并养成检查机遇提供的每一条线索的习惯。
“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可能在很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或幼儿园的阿姨就这样告诉你,并且列举了大量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政治家经千锤百炼才获成功的例子作为证明。于是在你当时那幼小的心田里“失败只是有点儿让人伤心,但并不可怕”的种子扎下了根,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和滋养发了芽。到了中学,老师又告诉你,“失败是成功的踏脚石。”嫩芽破土而出,享受着阳光茁壮生长起来——你无形中有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失败是成功的先兆;只有挫折才能带你走向成功。因此失败非但不该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反倒实在应是可喜可贺了。甚至你还可爱地对自己浪漫地说:“只有风雨才能冲洗我表面的尘埃,显露出我英雄的本色。”于是你不畏失败,跌倒后爬起来再勇敢地奋进,而结果却是悲壮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是上天对你太不公平呢?还是命中注定你能成功吗?
其实不是,你的屡战屡败只是你潜移默化地在失败和成功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心理误区,存在着一个心理症结。你扭曲了失败与成功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的母子关系,认为由“失败”必然推得“成功”,而没有去深入想一想“失败”在这句话中的潜在意义。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并非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母子关系。如果你在失败后,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潇洒地一点儿也不在意。“摇摇头,忘了过去,一切从头重新再来”,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还是失败。
为什么失败一个接一个,胜利却从未到来过呢?有的人已经脱口而出:“因为他没有反省自己,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没能从以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非常正确“但这又和我的创业屡战屡败有什么关系呢?”你可能会这样问。
其实,你只要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了。诸多失败者的失败原因只是具体情况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拿破仑·希尔认为,诸多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认真地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没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
之所以有很多人屡战屡败不得成功,除了他们没有认真反省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失败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种“哑语”的形式来向人们说话的,如果你不去认真地对待它,琢磨它,你是不会理解的。同样“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以这种“哑语”的形式来告诉人们它的含义的。所有历经失败和挫折而终获成功的人们,都是用他们的心从失败中读懂了这哑语的意思,他们的失败才引导着他们走向了成功。
美国明尼苏达州柴油公司的赛德里亚分厂,在创办初期经营很不景气,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机器的利用率低,工人的缺勤现象严重且工伤事故经常发生,各种内忧外患使其几近破产。工厂的处境使厂长史密斯焦急万分,但是面临着挫折和来自上下的压力,他没有一味地蛮干下去,更没有退缩,而是找来各方面的专家人士研究分析工厂经营不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其症结在于实行的多层次领导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领导与职工之间及各领导之间缺乏沟通。他们各自为政,致使整个工厂没有通盘的计划,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混乱状态。
于是史密斯对症下药,实行了一套新型的管理法,重新设计工作,改善劳动环境。全厂从经理到操作工全部编成以20人为一个单位、有一定自治权的制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学会“料理家务”,从事一系列的所谓垂直性工作。如清点存货、采购原料、记录生产费用、检验进货、登记考勤和工作表现、编制预算、监督安全措施等。他给予每个组比较大的自主权,使它们有权自行招雇新工人,辞退不称职的组员。
由于柴油机的很多部件需要几个小组合作制造,这样无形中给速度慢的小组造成了一种压力,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史密斯给每个小组指派了一个顾问,取代了从前凌驾于工人之上令人讨厌的监工。顾问的任务是培训工人,帮助小组提高自治能力。新管理体系实行两层领导制。最高一层是由厂长和董事组成的工厂作业组,负责与公司总部共同制定生产任务,拟订全厂的生产计划及作出政策决定。第二领导层是工人代表会,由各部门推选产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厂里的各种问题。工人的意见由工人代表带给工厂作业组。此外,史密斯本人还每星期都邀请一部分工人促膝谈心。由于他注意保密谈话的内容,因而很快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总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不仅令赛德里亚分厂获得了新生,而且很快成为总公司的明星分厂,而史密斯本人也因其在赛德里亚的成绩被调往总部担任了副总经理的职务。试想,假如史密斯当时在挫折面前,不认真分析原因,不改变原来的管理体系而一味蛮干下去,无论他如何兢兢业业,等待他的只能是又一次失败。
因而,屡战屡败者的处方就是:认真地对待你的每一次失败。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奋进中引以为戒。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自虐般地流着鲜“血”还不知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因伤痕累累或失“血”过多而变得无力拼杀,只有扼腕叹息,悔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