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上旬,我们接到了宁夏社科联主任徐永福的电话,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回宁夏参加宁夏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的颁奖大会。为此,我们再次飞回银川。
3月13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二楼礼堂里召开了宁夏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暨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荣获宁夏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的有3位学者:西夏学家李范文、法学家吴家麟和回族学家杨怀中。
参加这次颁奖大会,家麟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上台领奖时,容光焕发,步履轻松。这是自治区政府首次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颁发的重奖,是自治区政府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鼓励和鞭策,也是自治区政府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信赖和希望。
为做好荣获宁夏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人物的宣传工作,宁夏卫视台工作人员采访并录制了有关专家对这3位学者的为人、学风、学术水平、学术影响等方面的评述。
下面摘录电台采访并录制的4位专家对家麟的主要评述。
潘忠宇(宁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我认识吴先生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秋天。当时吴先生已经是宁夏大学的副校长,是很著名的逻辑家、宪法学家了。第一次见到吴先生是在他的办公室。因为是校友,我们谈了很长时间,后来又有几次交谈,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先生非常豪爽、乐观、健谈,没有什么架子,非常和蔼可亲,他给了我许多的勉励和鼓励。
吴先生在学术上造诣很深。人们对他作为一位宪法学家这方面知道很多,对他作为逻辑学专家方面知道的不是太多。吴先生是宁夏最早从事逻辑学教学的学者,他在1979年出版的《故事里的逻辑》,在全国影响很大,许多人包括读理工科的学生都爱读这本书。后来吴先生还出版了《破案审案与逻辑》《与中学生趣谈逻辑》,在逻辑学的普及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1983年吴先生还主编了司法部组织的《法律逻辑学》,这本书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法律逻辑学方面的教材,其层次比较高。这本教材不仅全国的许多法律院系大量使用,而且还在台湾出版过,被台湾的许多大学作为教材,影响很大。
宁夏在五十大庆的时候评选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的学者,这件事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宁夏有一批像吴家麟、杨怀中、李范文这样杰出的学者,长期扎根宁夏为社会科学做出重要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提升了宁夏社会科学的实力和影响。吴先生的学术顶峰是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人们还说到他。所以我认为吴先生作为宁夏社会科学的杰出人才是当之无愧的。
张秉民(宁夏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教授):吴家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是新中国第一批法学工作者。他在宁夏大学长期搞教学和科研工作,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宁夏的社会科学事业。
吴家麟教授理论功底深厚,才华横溢,在法学、哲学、逻辑学等许多学科上造诣很深,著述很多。他的学术成果在宁夏的社会科学界出类拔萃,我认为达到独占鳌头的境地。
吴家麟教授曾经担任中国宪法学会的副会长,宁夏法学会的副会长,他为繁荣宁夏和全国的法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常献计献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宁夏和全国各地作了数百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给区内外的广大听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吴家麟教授在宁夏大学任教30多年,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培养了大批的弟子。他的弟子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少人已经成为大学教授、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成为我国我区法学界、社会科学界的理论精英、专家、学者。我曾经是吴教授的弟子,在吴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成为一名教授,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也出了一些成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吴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常常感到吴老师对我是师恩难忘。
吴家麟教授是国内名人,知名度很高,在国内法学和其他的社会科学的许多学术讨论会上,很多人都会提到他的名字。可以说宁夏成就了他,他也回报了宁夏,宣传了宁夏。吴家麟教授这次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廉希圣(著名宪法学家、博导):50多年以前,我和吴教授同在人民大学的法律系。1954年我们国家第一部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吴老师在全校做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在当时来说是宣传新宪法的第一个做法,因此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吴家麟自选集》里有个《自序》,《自序》中写道:他步入宪法学这个领域,引路人是张志让先生,张先生是法学界的老前辈了。我从事宪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如果不说引路人的话,给我比较大的影响的是我听了吴教授的宪法草案报告。那时,我是本科生,他是老师。虽然他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从辈分上来说还是一个师生关系。
我和吴教授在法学圈里共事长达几十年,我认为吴教授是一个人品很高尚的教授,很平易近人,尽管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霸气,一向平等待人。有的人观点不太正确,他从不批判人、训人,而是善意帮助、启发引导。
他的马克思理论功底很扎实,不光表现在看了很多经典原著,更主要表现为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运用到宪法学、政治学这个领域中,运用得很活,没有贴标签、引语录、拿经典著作吓唬人,这一点很可取。
他的学风很端正。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研究问题从国情出发,从不脱离实际。二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他提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创新意识。他提的有些问题还是比较超前的,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三是能把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关系处理好。宪法学政治性很强,但是政治不等于学术,学术有他独立存在的价值,作为一个学者,遇到一个问题就要在政治的框架之下,从学术上去思考一些问题、论证一些问题,这样就不是为了政治而学术,否则学术就没有意思了。这方面吴教授做得不错,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四是敢说真话,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说真话是要冒风险的,他明知要冒风险还是要说,不计较个人得失。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大家谁也不愿意碰,但他愿意碰,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他的自选集中有一篇《竞选小议》就属于这类文章。今天做不到不等于文章立不住,明天可以做。他能够从学理上给你说清道理,令人信服,给人启发。
吴教授在宪法学的建立和发展上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概括几点:一是建立了中国宪法学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还没有宪法。当时我们学的是苏联宪法、民主国家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之后开设了中国宪法学。中国宪法学是在宪法尚未颁布的情况下开设的。这个宪法学的体系应该怎样建立,他作为老一代宪法学者是做了贡献的,花了工夫的,当然不止吴教授一个人,还包括老一代的许崇德教授,王向明教授等。二是为我们现行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应该提供的意见。1980年,中央决定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修宪座谈会。我当年被抽调到修宪委员会秘书处做工作人员。据我所知,这个座谈会层次很高,吴教授是作为中国宪法学界的一位老人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会议的,他在会上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三是编写《宪法学》教材。以前宪法学教材很凌乱,都是各校自己编的。1982年司法部有一个法学教材编辑部,专门邀请吴教授来主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宪法学》。能参编这部教材的人现在看来都是一些大腕了,何况主编?我是作为培养对象参编了这部教材。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这部统编教材所建立的体系,今天来看也不完全过时,基本框架至今没有被推翻。吴教授主编这部教材是花了工夫的,教材编写出来能够被大家认可,在全国使用还是不简单的。这部教材一版再版,发行数量很大。作为一个主编,责任重大,他做主编不是挂名的,是真干的,而且干得很认真很细致。四是做好学术团体的工作。中国法学会有一个宪法学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是全国性的,吴教授一直担任这个学会的原来叫副总干事今叫副会长的职务。为什么他没有当会长呢?我理解不是他的学术水平不够,而是考虑他不在北京,远在宁夏,当会长不便于开展工作。这个研究会的筹办工作我参加了,我做第一任秘书长,所以了解情况。前年研究会换届以后,吴教授被选为名誉会长。吴教授担任副总干事期间,每一次开会讨论什么课题,他都能给出中肯的意见,而且身体力行,在推动宪法学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吴教授这个人很聪明,是一个智慧型的学者,贡献大。这次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当之无愧。
许崇德(著名宪法学家、博导):吴教授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打了几十年交道了。人民大学是解放后新创办的大学,需要有自己的教师,所以它先办研究生班培养教师,1951年秋天,一些大学生被保送到人大研究生班学习。那时吴教授是北大保送来的,我是复旦大学保送来的,我们是同学。
吴教授这个人很聪明,据说在中学时代成绩一直优等,到了大学也很优秀,当研究生时他的表现也比较突出。研究生班的学制是两年,因为教学需要,他学了半年就被调出来当教师了。
1954年,我们国家起草了第一部宪法,当时吴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宪法基本知识讲话》。当时大家不晓得宪法是什么东西,几亿人要参加宪法的制定,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知识,所以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由青年出版社出版,对普及宪法知识,让全国人民学习宪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在全国发行了几十万册,影响非常大。
吴教授的教学效果很好,能说会道,脑子非常快,讲起课来非常生动、活泼,深受同学欢迎。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摘帽以后分到宁夏工作,在宁夏搞逻辑学,出了几本书。右派改正之后又开始搞宪法。1980年为起草现行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修宪座谈会,把吴教授请到北京来参加这个会。他在会上有个发言,说得很好,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82年宪法出来了,司法部牵头要编一批大学教材,把吴教授请来当《宪法学》主编,后来他又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所以他不仅在宁夏做出了贡献,在全国法学的发展方面也是有贡献的,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你们自治区要奖励一批在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的人,把吴教授作为一个奖励对象,我是非常赞同的,非常钦佩你们自治区有眼力、识人才。
颁奖大会以后,宁夏卫视台录制了《印象宁夏》特别访谈节目(这个节目分上、下两集,分别于2009年3月18日和19日播出)——追寻历史与文明的脚步。该期节目共邀请了5位嘉宾(获奖人员李范文、吴家麟、杨怀中,自治区社科联主席徐永富和我)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自治区以政府名义重奖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文件依据、评奖程序、评委的产生、颁奖意义;二是介绍3位获奖者的简历、成功之路、学术研究成果和有关专家对他们的评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