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原县城向北顺海同公路前行,沿贺堡河谷而下,位于河谷的农村小镇子叫“关桥堡”,柏油路自中间而过。路东最北端的河岸上有一个小堡院,便是电视连续剧《苦泉纪事》主人公王保国的家。别看茅檐低矮,残垣断壁,这里可有好风水。站在堡墙上,墙根下自西向东淙淙流淌着麻春河,东边又是南来北去的关桥河,缓静地躺在阳光下的河床上伸展着宽阔的胸襟抱住两条小河溪,仿佛她活蹦乱跳的孩子。就在河溪携手相笑时,我们却发现百米宽的河对岸潜伏着庞然巨物,似一条已露出峥嵘利齿窥视河滩的大鳄,那就是始建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的绥戎堡,它背山临河,周长2公里,虽历千年风侵雨蚀,可浑厚、雄奇依然可见。就是这个堡寨,一个牧羊人曾在无意当中捡到了一件世界上最完整、最美丽的西夏雕刻花的扁壶,而后放在他家的鸡窝上,被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发现征集馆藏,之后又到日本等国展出,得到国内外考古专家、收藏家的关注,让世界了解了关桥堡,让世界了解了海原。
关桥堡,史称“绥戎堡”。东通萧关(今海原县高崖乡境),西接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镇境),扼两川衔三山,地处要冲,势如咽喉。它和关桥堡小镇隔河相峙,一座水泥大桥正好紧连两堡。当地人把二者都叫“关桥堡”。其实考诸史志及口碑资料,绥戎堡是宋代所筑,关桥堡为明代楚王朱溥的府城。洪武初,朱元璋第七子朱溥受命海原中部地区戎牧,朱溥先在海原县贾塘乡设府营,称“头府营”,后在关桥堡设府后,重筑河对岸的绥戎堡为营,以营护府,并在府营间以木桥相通,时称“官桥”。
1936年1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移师海原、打拉池一带。彭德怀、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等在这里的关桥堡清真寺举行了重要的军事会议,提出了海打战役计划和关桥堡战役计划,决定在海原、打拉池大道以北寻找战机,消灭胡宗南追击红军的先头部队。
这就是海原的“镇北堡”。事实上,在中原汉文化与西北胡文化冲突时期,“绥戎”和“镇北”并无多少区别。
张贤亮先生在介绍他创建的“西夏影视城”——镇北堡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诚如斯言!大家也看到正是这个被一条路劈成两半的农村小镇——关桥堡,也使海原古老而贫瘠的土地被中国影视界的朋友慧眼所识。先有《西夏王》取了几个景点,再是北影拿着《驴嘎》剧本,安营扎寨于这里拍戏。到《苦泉纪事》,已经完全是这里的景观、这里的人物了。这些迹象表明,小镇已开始走向中国的影视界。
在电影《驴嘎》举行首映式的现场,在电视连续剧《苦泉纪事》播放的日子里,在宽阔的银幕上,清真寺上的新月直指天宇,邦克楼传来古老的诵经声,拂晓里山影绰约,辽远的地平线上让朝阳的曦光涂抹得那么柔和。用影视行家的话是“这地方太上镜头,太美了!”
凭借自身浓郁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黄土高原景观,海原已经吸引了诸多国内影视界关注的目光。全国颇有影响的影视剧,如《驴嘎》《苦泉纪事》《贺兰雪》《美丽的大脚》《血性大峡谷》《哥哥树》《马燕日记》《汉民干大》等,都曾以海原为拍摄地。带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世界进一部了解了海原。
影视剧中的人物,土生土长的演员也由此获得了演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