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片山套着山、沟连着沟的黄色厚土,一座座圆弧状的山丘,一孔孔窑洞,稀疏的几棵绿色小树,构成了黄土高原绵亘不绝的壮丽景色。跑几十里的车,或许你只能偶尔看见几株可怜的杨树或旱柳,但是你不会觉得海原缺少生命的萌动,再荒僻的黄土高原上,都有一孔孔窑洞让你体悟生命的顽强和伟大。看一眼海原,你就印象深刻;睡一夜窑洞,你就终生难忘。
窑洞是我国祖先开发地下空间的一大创造,在《隋书·东夷传》中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宁夏海原菜园村发现一座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窑洞遗址。
窑洞有3种类型:一种是在靠山崖或山沟、山坡的坡地上挖出一个垂直的壁面后,直壁高度2米~3米,再横着挖掘一个窑洞,窑顶掘成半圆,深3米~5米,这就是崖窑,当地方言称“ai yao”;另一种是在平地上,直接挖出一个窑洞,就是纯正的地坑窑;还有一种是用土坯在地面上箍起来的窑洞,当地叫“箍窑”。窑壁都要用麦衣与土和成的泥抹上去,光洁好看。人对窑洞的感情还常常倾注在窗花和墙体的装饰上,看到红色的纸屑在翻飞的剪刀中落下,一幅幅形态各异的植物花卉、蝴蝶便跃然于窗户或墙壁之上。
据建筑学家考证,窑洞内夏季室温比室外低10℃,冬季室温比室外高15℃,冬暖夏凉,而且窑洞内的一般温度保持在10℃~29℃,相对湿度在30%~75%,最适合人居住;窑洞避开了噪声和放射性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也使哮喘、风湿、皮肤病等患者明显减少;窑洞不破坏地形地貌,不占用耕地,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造价低廉,经久耐用。
时至今日,处在黄土高坡上的海原人依旧对窑洞情有独钟,在农村人家大多仍保留着窑洞,多数用来储粮草、蔬菜等。储存的土豆、蔬菜来年春天鲜嫩可口,是天然的、不用能源的冷藏保鲜室;具有着天然的空调作用,也是人们避暑的最好地方。
让土生土长的海原人记忆最深的,大概是那个专做铡草间的窑洞吧!空荡荡的大窑洞,什么家具也不放,只放一具铡刀,傍晚打草回来,一大篮的鲜草还散发着清新的草香,弥漫的一洞皆如草原。抽出长长短短的青草,一人起一小捆草,挤在铡刀口,持刀人使劲往下一压,青草就断了一截,这样反反复复地,草就都铡碎了,可以盛出去喂牛吃了。窑洞里空了下来,找张草席躺在地上,无处不在的沁凉好舒服啊!让人不禁要慨叹,这就是贫苦人不用花钱、只花力气的窑洞吗?不费电,不费油,纯天然,无污染,这是多么高级的享受啊!
箍窑,曾经是平川地带比较时兴的民居,目前这种民居在海原的平川地带及山区也很鲜见,连箍窑匠人都找不到了,箍窑技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消失了。崖窑是山区黄土层较厚地区居民较为普遍的居住形式,但其现状是,被废弃的旧崖窑逐年增加,基本没有人再去新开挖崖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