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奇遗之乡
6650700000018

第18章 传奇元龙山

茶多产于南方,成为丝绸之路的垄断商品。海原不产茶,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翻看一本资料时,居然发现海原有一个地方产茶,这真是奇迹!

这本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满山有上千棵茶树。每年6月6日为采茶时令。相传古时候附近村庄瘟疫流行,连续服药不见好转。6月5日晚有一老者夜梦神仙点化:“采山上茶树叶泡饮,可制瘟疫。”次日早晨,依梦采茶叶一筐,分发给瘟疫病人,没过几天,其病痊愈。从此,世代相传,前山后岭群众每年6月6日前后几天都登元龙山采茶。期间,每日有三五十人,有时候达三百人之多,身着节日盛装,手提茶篮欢歌笑语,有唱花儿的,还有对花儿的。据当地人讲,晒干或蒸干后煎泡均可,饮之清凉、爽口,颜色淡红,清热消暑,与市场上卖的茶叶无差异。当地群众奉为山珍,常用来馈赠亲友。山脚渗出一股清泉,属月亮山支脉,可直接饮用,也用来泡山茶,其味道纯真。元龙山毗邻的山,也生长着同样的树木,味苦不能用。

沿李俊河谷至今杨明村,折向南的一个山沟里,便可看见右面山上的石窟群,共有石窟10余孔。有石窟的这个地方名叫张元村,其山又名“元龙山”。当地有人说,因山体呈现出民间编制的圆笼形而得名。但也有人说,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也是盐茶马的通道,又是塞外。唐朝以前曾有一位和尚,见贩盐茶人长途跋涉和因石门关时通时闭而滞留之苦,访遍云浙等地,引种云茶和龙井之茶,但均没有成功,非常悲伤。忽然有一天,自然长出了一种貌似于茶的树,摘叶泡饮,与龙井、云茶味道完全一致,和尚惊叹:“这是云龙茶的味道,神了!”山也由此而得名“云龙山”,后来,因当地方言谐音,便演变成了如今的“元龙山”。当年传说中的那棵茶树曾历经沧桑,依旧生长在这座山上。茶树长在石窟的下面,树不高,但很粗,要3个人才能合抱。据看管石窟寺庙的老陈说:“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的张宗奇教授带人来考证过了,说这棵茶树的树龄至少有1000年。”

山上的石窟有10余座,石窟洞洞相连,攀越时用铁链,很险!石窟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有乾隆二十六年(1716年)刻制的残碑2块,其碑文载述了乾隆年间元龙山石窟重建过程和布施功德人的名单。同治年间被焚毁。民国初年村民罗文宽、马得禄募资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毁。洞窟内有残壁画,系神话传说和民俗故事画面。1982年,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对石窟殿阁遗址进行了维修,壁画也被清除。修复兴建后,对石窟重新进行了命名,其中有关帝殿、方神殿、玉皇阁、钟楼、子孙宫、文昌阁、灵宫洞、菩萨洞、厢房、正殿及灶房、会客室、篮球场等,塑像50多尊。节日主要有阴历3月3日和6月6日。

石窟前有一个石窝子,直径大概有30多厘米,很像一个柱顶石的样子,不知古人用它来干什么?据当地的老张告诉我们:“以前,这个石窝子常年有水,四季不干。石窝子中的水是近些年才干的。”

石窟有个库房,里面收藏着一批幸存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建筑的砖瓦、打碎的佛像、明代的四人多宝铜镜、明清的银锭等,非常丰富,足见当年的盛况。

在收藏的文物中,有一尊泥佛的下身,上面有精美的彩绘,虽然是残件,但从中不难发现有敦煌彩绘佛像与彩绘壁画的影子。难道彩绘佛像与彩绘壁画是从这里的通道向西或向东传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