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649600000019

第19章 石雕文物鉴定的科技方法简介

文物的鉴定是“时间”和“空间”的科学,它最基本的工作不仅是断代,而且要判别文物原料的成分及其产地,并究明文物的制作方法和功能。因此,文物鉴定就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代感性经验的宏观研究,使文物鉴定的结论能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就目前通用的方法而言,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同位素质谱分析、黑曜岩水合法断代、碳十四断代法等手段,用以鉴定石雕文物的年代、原料成分、产地和制造工艺。研究文物的制作方法,除了参考科学技术分析鉴定,认真观察辨识文物本身之外,有时还要经过显微观察结合模拟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利用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光谱有吸收现象,从而确定出物质中的元素及其含量。

它适用于石质等无机制品的分析,取样少(仅1至10毫克),可不破坏标本,是仪器分析方法中精确度较高的一种,故常为人们所采用。在实例中,我们已知陕北绥德地区盛产板岩,其物质结构与其他地区的岩质是有区别的,而当地东汉盛行的画像石艺术,就是用这种板岩制作的。如果我们所鉴定的对象具有与之相似的艺术风格样式,但两者的物质结构分析结果不同。就存在有作伪的可能。

中子活化分析,是利用文物被中子照射后,因核反应而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其特征射线可确定样品物质的成分。分析时可完全不破坏标本或仅取少量标本,快速而灵敏。其功能也与前种方法相似。

同位素质谱分析,是用于物质中稳定同位素比的分析。例如分析碳的稳定同位素C13/C12比,就可以了解大理石的产地,这对判定石雕文物的来源和真伪无疑极具参考价值。

目前,使用科技方法对石雕文物进行直接有效的断代,尚未取得明显的进展。过去曾使用过黑曜岩水合法断代,这是一种利用岩面水合层的厚度来测定黑曜石文物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岩是一种火山玻璃,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常用它做各种工具,它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表面经常吸附一薄层水,水慢慢向内部扩散形成水合层,在光学显微镜下,水合层的边沿可以清楚地显现出来。当黑曜石工具在制作时,其表面水合层的厚度为零,由此开始水合作用,经历的时间愈长水合层愈厚,根据水合层的厚度就可以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的年代。但此法应用仅限于黑曜石文物,有效测年也在3万年以内。

20世纪80年代,化京大学考古系的年代学专家曾采用过C14方法测定广西宁明花山崖画的年代,此法也可用作石雕断代的参考。一般石雕文物处在露天的环境,受高温多雨的作用,原作就容易被各种碳酸钙沉积物所覆盖,只要是沉积物与原作表面的层次先后关系明确可靠,应该能够用c14方法测定文物表面沉积物的年代,从而推断石雕原作的创制年代。只是此法的准确性须经审慎的分析,而且年代越晚误差越大。

过去,我们说过石雕文物的断代,主要是通过石料、造型样式、花纹、雕刻技法等方面的类型学比较分析作出结论,但是面对几可乱真的伪作,就必须进一步采用先进的科技检测手段。目前,对文物标本的光学观察,已从一般的显微镜发展到各种专用的金相、矿相显微镜,以及最为现代化的电子扫描显微镜。利用射线照相技术,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标本深部的结构。例如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就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谱仪组合成的仪器,它特别适用于文物标本表层现象的分析。如果将测试标本的结果与真品的数据对比,真伪的区别就一目了然。

另外,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对研究古石雕的制作技法和表现风格也具有决定的意义。任何时代与任何个人,在创作石雕作品时,都有特定的方式方法和工具,它们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特有的痕迹,有些痕迹是可用肉眼观察到的,有些微痕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微痕的大小、深浅、方向、种类、形状,都与作者制作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工具有关。因此,通过对石雕微痕的研究,我们就可确切地知道真品创作加工的规律,有了这样的前提和依据,要判别石雕文物的真伪和年代也就不再困难了。

遗憾的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采用科技手段进行石雕文物的辨伪和断代的工作尚未得到普及,而且在方法上也还有待于创新和完善。这些尚待开拓的领域,还有待于科技专家与文物考古专家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