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6649000000050

第50章 学学陶行知的“四块糖”批评艺术

有人说,赏识与批评就像孩子的双腿,缺一不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既不能缺少赏识,也不能缺少批评,否则都可能教育出“残疾的孩子”。如果父母善于把握赏识与批评的尺度,又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于教育孩子。那么就容易肯定孩子好的行为,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

——一位发现了“赏识批评”的父亲

“赏识批评”,当你看到这四个字时,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字眼,甚至你还会有些不解,心想:赏识就是赏识,与批评完全是两码事,怎么会把二者扯到一起来呢?其实起初我也有你这样的认识,但是当我看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 的故事后,就明白了“赏识批评”是怎么一回事了。

那一天,我狠狠批评了犯了错的女儿——她竟然学会撒谎了,把女儿批评的痛哭流涕。妻子心里也不舒服。也许是对我狠狠批评女儿不满意,妻子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这那篇文章就是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很受启发: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曾经看到一个男生用小石头砸同学,他当即制止了那个男生,并叫他放学到校长室去找他。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发现那个男生早已在那里等候,想必他已经做好了挨揍的准备了。可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了他一块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非常守时,而我却迟到了。”

男孩惊讶地接过糖。

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递给男孩,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叫你停止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男孩更加迷惑了,他紧张不安地接过糖。

陶行知第三次掏出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是正直善良的人,有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听到这里,男孩非常感动,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知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他们是我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了第四块糖递给男孩,说:“很高兴你认识到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这是最后一块糖了。”待男孩接过糖,陶行知对男孩说:“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孩子犯错后,通常都会受到批评。因此,孩子每次犯错了,都会做好接受批评的心理准备,甚至是做好挨打的准备。事实上孩子并不愿意被批评,更不愿意挨打。如果家长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对孩子错误行为中好的方面进行肯定,甚至给予赞扬和奖励,会让孩子受宠若惊,惭愧不已。

与批评相比,赏识更易令孩子接受。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肯定和赞扬,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强化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使孩子反省错误,积极进取。

既然孩子那么容易接受赏识,父母在这方面就不要吝惜,而且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开动脑筋去寻找和发现赏识孩子的理由。哪怕孩子犯错了,做错了事情,只要你愿意赏识他,都是可以找到理由的。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表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赏识不是绝对的,赏识不能脱离批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妨来一个配合,两者将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曾经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巴迪,他8岁的时候,创作了第一首诗,但是父母看了他的诗后,一个说糟糕透了,一个说精彩极了,让巴迪既受打击,又受鼓励。于是他带着父亲的鞭策和母亲的激励,奋发努力,终于创作出大批广受赞誉的作品。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彩极了”是肯定、赏识和鼓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博爱;“糟糕透了”是否定、批评和警示,折射出父亲的理性和严谨。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要元素,赏识中带着批评,批评中蕴含赏识,这是批评的至高境界,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赏识和批评,无论缺了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家长善于批评孩子,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批评孩子——用赏识的话语和行动促使孩子去反省错误,给孩子主动改错的机会,使孩子自觉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当家长懂得将赏识和批评巧妙结合在一起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时,批评就会成为一种智慧,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教子链接:

表现再糟糕的孩子也有闪光的地方,孩子犯了再大的错,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孩子犯了错时,父母最好不要顺着孩子的心理想法去行事,不要动辄批评、打骂孩子,不妨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在批评孩子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现在怎么说、如何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这样,父母就能看到孩子不良行为的另一面,从而对孩子表现出宽容和理解,也能使孩子形成宽容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