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与指导者的角色。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邪恶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出现,通过温和的建议,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岂不是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一位懂得给孩子温和建议的父亲
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警告孩子,或用严厉的声调斥责孩子,孩子自然不愿接受,因为孩子会觉得如果对父母做出让步,就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和不自主,他们会感到没面子。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要吵,不要乱喊乱叫!”斥责孩子:“一点都不懂礼貌,谁叫你插话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诚心诚意接受批评。
以前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认为要维护一个父亲的尊严,就必须对孩子犯的错严肃以待。当孩子任性、调皮的时候,我会斥责孩子、警告孩子,但我发现那并不是科学的批评方法。
君君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也挺乖巧的。但有一次,我带他到姑姑家去玩,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那天到了姑姑家后,由于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孩子的君君的姑姑,所以和姑姑聊得火热,聊得时间长了点。本来君君和姑姑家的表哥玩得挺开心,可是快到吃饭的时候,君君突然吵着要回家。我正与姑姑聊到兴处,也没有心情理君君,就随口说了句:“去!去!去……”
没想到君君一改往日的乖态,立马躺在地上撒起泼来。这真让我这个当爸爸的下不来台,冲动之下,我抡起巴掌狠狠打了君君的屁股。这下君君更不依了,哭闹得更厉害。
当我还想继续教训君君时,姑姑制止了,说:“好了,不能再打了。”然后她蹲下身子轻声问君君:“君君,姑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爸爸做得不对,姑姑理解你的心情。”听到姑姑不听地这样说,君君停止了哭闹。
“要不这样吧,等我们吃完饭,姑姑就让爸爸带你回家,你看好不好?回家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如果不吃饱饭,路上会饿的。”姑姑认真地建议道。君君不说话,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
吃完饭后,君君的心情雨过天晴了,又和表哥玩了起来,早已忘了回家的事情。那一次我们在君君的姑姑家住了两天,君君再也没有无理取闹。
这一次探亲我收获很多,君君的姑姑告诉我:“对待孩子的任性和犯错,父母应该提出温和的建议,而不应该强硬指责和命令孩子。”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挫折,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用温和的建议,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之所以要对犯错的孩子提出温和的建议,有这么几个原因:
(1)温和的建议可以缓解孩子犯错后的紧张感。多数孩子犯错后都害怕批评,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孩子会猜测父母将会怎样处理自己,因而变得神情紧张,焦虑不安。与此同时,孩子的自我保护本能会促使他做出“心理防御”,以至于不敢也不愿意向父母道出真情。
如果父母呵斥孩子,孩子的这种心理负担就会转化成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快乐成长是不利的。这时,如果父母和蔼的态度、温和的建议开导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宽慰,孩子紧绷的神经会渐渐松弛,情绪稳定了,他就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了。
(2)温和的建议有助于减弱乃至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过分严厉的斥责,可以说他们的成长伴随不绝于耳的训斥。在这些孩子眼里,父母是没有亲和力的,甚至是令人讨厌的。由于有强烈的对立情绪,所以父母批评他们,他们不会认真接受。有时他们甚至故意调皮捣蛋,与父母对着干。可见,严厉的斥责很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父母教育孩子。
如果父母给孩子温和的建议,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就事论事,孩子就会受到良性的暗示,就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长此以往,孩子的叛逆心理就很容易被消除,孩子会自觉按照父母所教的道理去学习、生活和做人。
(3)用温和的建议与孩子交谈,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相反,如果父母总是保持着“尊严”,对孩子进行声色俱厉的训斥,往往会阻碍亲子交流。
总而言之,用温和的建议与孩子沟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便于对孩子进行谆谆教导。同温和的建议与孩子交流,有助于促进亲子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从而使孩子尊重父母、信赖父母,愿意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导。
教子链接: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妨先放下“打骂”等粗暴的管教方式,尝试一下对孩子提出温和的建议,引导孩子走出错误。温和的建议一方面要求父母注意语气和态度,另一方面要求这个建议是有效的,是有的放矢的。父母给孩子提出的建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无效的建议提的太多了,即使是用温和的语气提出来的,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