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
6648800000006

第6章 与小朋友建立友谊

鲁迅十一二岁的时候,随母亲来到了乡下省亲。

那时,鲁迅的祖母虽然身体还好,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一些家务,所以夏天便不能多日的省亲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鲁迅便跟着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

鲁迅的外祖母家在绍兴乡下,叫安桥村。这个村庄离海不远,有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半。当时全村大约有30户人家,大半姓鲁,靠种田和打鱼为生的占多数,有很少一部分人经营副业,就是做酒,并开一家很小的商店。

就是在这里,鲁迅见识了许多更新鲜的风景和玩法儿,看到听到了“社戏”。鲁迅感到很幸运,能有这样新奇广阔的天地。

因为鲁迅从城里来,算是远客和贵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的允许,减少了日常劳作的分量,尽情地陪着迅哥儿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到河边钓虾,或是一同去放牛,而最大的乐事却是看社戏了。这段时光是鲁迅最快乐的童年记忆。

鲁迅和小伙伴们每天的事情大概就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所以到不了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鲁迅吃。

其次,鲁迅便是和小伙伴们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鲁迅,因此他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他会读书,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鲁迅在乡村第一盼望的事,就是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250米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一些钱,算是合作。

就在鲁迅十一二岁时的一年,看社戏的日期也眼看着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艘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绝没有留用的。其余的都是小船,不适用。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鲁迅的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她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鲁迅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地嘱咐他说万不能这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担心。

到了下午,鲁迅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他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

这一天,鲁迅不钓虾,东西也不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到吃晚饭的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外孙不高兴,他们太怠慢了,这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地来讲戏。只有鲁迅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示同情。

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提议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多个少年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这艘航船,与鲁迅一同去。

这下,鲁迅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人家熬夜不合情理。

正当大家迟疑之时,双喜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大声地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事实上,这十多个少年,确实没有一个不会玩水的,而且其中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于是,鲁迅他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篙,阿发拨后篙,年幼的都陪鲁迅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待鲁迅的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孩子们的船已经开了,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他们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支,一里一外,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鲁迅却还感觉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渐地望着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声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正是对船头的一丛松林,过了那松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就真的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鲁迅心中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说到看戏,令幼时的鲁迅着迷的还有为了敬神禳家而演的“目连戏”,要从黄昏一直演到次日天明。全戏中一定有一个恶人,由于这个恶人恶贯满盈,所以天亮的时候他的魂魄就被阎王勾走。这时候,活无常穿着雪白的衣服,一直皱着眉头,看不出是哭是笑,一出场就先打100个喷嚏,同时放108个屁。他捏着破芭蕉扇,脸朝着地,一边跳一边唱:“难是弗放者个!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

鲁迅觉得这活泼又风趣的活无常,在各种鬼中间最富有人情味了。他的铁面无私,也令鲁迅佩服。

有时这类戏演出之前,还要由演员扮鬼王,找小孩子来扮鬼卒。于是他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

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

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

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受着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