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众多机构中,有一个不经常抛头露面的组织,这就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常设军事机构——联合国军事参谋团。每个月,军参团的代表们都要在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内一个专门的会议室里开上一两次会。参加会议的陆海空军武官们个个戎装笔挺,将校星光闪烁,十分威武。不过,因为是闭门会议,不对媒体开放,所以外界所知甚少。
联合国军参团成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联合国在筹建过程中,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决定设立由中、美、苏、英、法五大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事参谋团,目的是防止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或阵营东山再起。即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联合国必须有一个常设的军事机构来协调和指挥由各成员国提供的军队。
1945年9月,随同联合国一起宣告成立的军参团,反映了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体现了国际和平与安全有赖于“大国合作”和“大国一致”的精神。作为联合国的重要常设机构,军参团为“五常”磋商解决国际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在协助安理会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军事咨询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宪章》第45、46、47条,对联合国军参团的组成与职能做了专门规定。联合国军参团“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谋总长或其他代表组成”,任务有三:一是“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军事需要问题,贡献意见并予以协助”,所谓军事需要,主要指安理会为制止侵略而使用武力的需要;二是“军参团在安理会权力之下,对于受该会所支配之任何军队,负有战略上的指挥责任”;三是对军备之管制及裁军问题,军参团应协助安理会,负责拟定具体方案,提交联合国成员国,以建立军备管制制度。
联合国军参团是五常大国地位的标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形成的。“五常”对联合国军参团一直十分重视,一方面将其作为展示大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在世界仍存在各种不安稳因素的形势下,五大国多了一个进行磋商和对话的平台。“五常”任命的历任军参团团长均为将级军官。目前,美国团长为空军中将,俄罗斯团长为陆军中将,英国团长为海军少将,法国团长为空军少将,中国现任团长为陆军少将。
回顾历史,联合国军参团成立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于1946年派出了常驻代表团,第一任团长是曾任国民党参谋总长的何应钦。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和军参团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同年,经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批准,我国向联合国军参团派出了由陆、海、空三军代表组成的常驻代表团,首任团长是林放。
联合国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为了履行这一使命,它向一些出现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的地区派遣了维和部队和民事警察。据统计,从1948年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次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士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先后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联合国在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着17项维和行动,参加维和行动的总人数达到81000人,其中包括66000名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共有107个国家参与。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卢特对维和行动的规模做了形象性的描述。她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海外部署的兵力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的经费是联合国秘书处经常性预算开支的一倍;参加维和行动的人数是联合国其他驻地人员的两倍。”
根据规定,创建和确定维持和平特派团的决定由安理会作出。在建立新的维持和平特派团,或改变现有特派团的任务规定或兵力时,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必须有9个成员国投赞成票。但是,如果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投反对票,提案就不能获得通过。按照规定,维和费用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分担,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因地位特殊,负担了一半的维和经费。
卢特表示:“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到处可以见到维和部队的存在。他们在这些地区的存在可以说代表了一种同情之心和对和平的憧憬。在一些地区出现动荡和极不稳定的形势之后,需要局外人的介入,联合国在此时便担当起了维持和平的角色。”
参加联合国特派团的高级军官、参谋和军事观察员通常都从一些国家武装力量借调,归属联合国管辖。维持和平部队一般被称为蓝盔人员,他们根据本国政府谈判达成的条件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工作,但仍受政府管辖。联合国按每位士兵每月大约1000美元的标准支付派遣维和部队的国家,并负责报销这些国家的设备费用,而这些国家政府则根据国内的级别和工资水平向维和人员支付工资。目前,向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派遣军队、警察和军事观察员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人数分别为9000、8000和6000多人。中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人数最多,为871人,接下来依次为法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卢特表示:“联合国维和部纽约总部工作人员同驻地维和人员的比例为1:60,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参与维和行动的经历,维和行动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的建设。我的部下90%以上的人都有至少一年参加驻地维和行动的经验;近100%的人有过参加某种类型的国际驻地行动的经验。一支专业的后勤保障队伍是维和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联合国传统的维持和平概念认为,维持和平人员应不携带武器或只携带轻武器,而且只能在自卫时使用武力。”
但是,在过去几年当中,联合国维和人员时常受到攻击,并造成伤亡,因此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被迫采取行动进行自卫”的策略。在维和行动中联合国失去了许多维和人员,他们在远离家园的土地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崇高的牺牲。《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在必要时,维和部队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保护毗邻地区平民,防止针对联合国职员和人员的暴力行径。
中国驻联合国军参团是联合国军参团的重要一员。中国驻联合国军参团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积极参与和组织联合国军参团的会议和各项活动,在联合国这一重要的国际多边舞台上,积极推进多边军事外交,不断发展和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和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同时,中国驻联合国军参团作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渠道和纽带,为缓解和消除地区紧张局势和武装冲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国际维和行动。自1989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驻伊科、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塞拉利昂、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厄里特里亚、苏丹和黎巴嫩等16个任务区派出维和人员6015人次。
中国维和官兵远在异国他乡,特别在炮火连天、环境艰苦恶劣的黎以冲突地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坚守在各执勤岗位。中国维和官兵在“与爆炸相伴,与袭击相邻,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的艰苦环境中,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联合国维和部的充分肯定和有关各方的高度赞扬。头顶“UN”蓝盔、胸佩五星红旗标志的中国维和官兵在国际社会和各联合国任务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国军人,他们在新形势下正用忠诚、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