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6642500000077

第77章 黑色幽默的典范

《第二十二条军规》

背景说明

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著名作家,“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1923年5月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科尼岛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中学毕业后,当了邮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空军第十二飞行大队,在地中海的美国空军基地科西嘉岛当轰炸手,共执行过六十多次轰炸任务,战后退役时已是中尉。这段军旅生涯,为他写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积累了丰富、生动的素材。战后,他先后进入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学习,还从事过教学研究工作。1952年他涉足报界,在《时代》、《展望》等杂志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1961年,他发表反战实验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时代经典。以后陆续发表《轰炸纽黑文》、《克莱文杰的审判》、《出了毛病》、《像戈尔德一样好》、《上帝知道》、《不是玩笑》、《描写这个吧》、《最后时光》和1998年出版的回忆录《此时与彼时:从科尼岛到这里》。此外,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电影和电视剧以及短篇故事。1999年在纽约东汉普敦的家里由于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6岁。

推荐版本:南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名著概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空军中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萨岛上。轰炸手尤索林看到战争成为人们捞钱的工具,而士兵却为之不断付出生命的代价,整个世界变得疯狂,他的精神快要崩溃了,一心只想逃避飞行,保存性命,对于投弹是否命中目标毫不关心。为了推迟执行任务,他在食堂的饭菜里下药,导致大家腹泻,无法飞行。他还经常谎称有病,躲进医院逃避飞行。他熟知的一些战友先后离开人世,他更加惶恐不安。一开始他寄希望于第二十二条军规,因为它规定飞满三十二次的人可以不再飞行,但可惜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司令官手中,他可以任意增加飞行次数。军规还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显然就没有发疯,因此,停止飞行是不可能的。尤索林知道他落入了一个圈套。

中队长卡斯卡特上校野心勃勃,一心只想往上爬,他得意于自己36岁就能当上校并指挥一个中队,又失望于36岁还当不上将军,为了升官,他任意增加轰炸飞行的次数,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漠不关心。部下对他无比怨恨,希望他哪一天飞机失事,或干脆一枪打死他,不然早晚死的会是他们自己。

谢司科行夫少尉是个“检阅狂”。为了在检阅中获胜,他改进操练的办法,甚至考虑把每列的12个人钉在一根木条上,好使他们行进时步调一致。他又设想用铜丝把士兵们的双手捆住,这样走起路来手就不会乱甩。终于,少尉在检阅中获得锦旗,当场被提升为中尉,以后又荣升为将军,被誉为“军事天才”。

德里德尔将军和佩克姆将军相互倾轧,视为敌人。前者要提高部队空战能力;后者要全力以赴进行密集轰炸,因为这样从空中拍下的照片更能显示战绩。佩克姆将军甚至下令地中海战场上的所有军营在安扎时必须一律面对华盛顿纪念碑,以示忠诚。负责的德布莱克上尉强行要求每个人在领地图、薪金、降落伞、飞行服,甚至在每次理发、吃饭时都签名发誓效忠。

食堂管理员迈洛,利用采购机会,四处投机,大发横财。作为商人,他与各方面都做生意,答应帮助德军击落美军飞机,帮美军炸毁德军桥梁,甚至把石油等军需物品卖给德军。为了飞行安全,还在飞机上涂上纳粹标志。迈洛凭生意成了大人物,他是巴勒莫城的市长、马耳他岛的总督、巴格达的哈里发、大马士革的教长、阿拉伯的酋长,甚至被一些落后地区的人奉为神明。

随军牧师希普曼处境尴尬,他对自己的信仰渐渐丧失了信心,这让他难以忍受。德里德尔将军发现他思想不纯,扬言要枪毙他。卡斯卡特上校拒绝他减少飞行次数的请求,让他十分沮丧。他一心只想与妻子团聚,过平安的生活。最终,他与丹比少校一起帮助尤索林逃到中立国瑞典。

知识链接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最早出现于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1937年的演讲词,他1939年还发表了名为《黑色幽默文选》的作品,但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位作家的作品,取名《黑色幽默》,该流派名称由此流传开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此流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把悲剧性的东西置于一种近乎喜剧的氛围之中,以一种无可奈何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呈现世界的荒诞。作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等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美国作家尼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结实吗?”于是引起哄笑,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意译为“大难临头的幽默”。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代表作家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了毛病》,库尔特·冯尼古特的《猫的摇篮》、《第五号屠场》,托马斯·品钦的《V》、《万有引力之虹》等。

名家评述

海勒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荒诞的独特手法为小说的创作树立了一种新的风格,他用诙谐嘲讽的笔法,书写了一个黑色幽默传奇;他怀着一种深刻厌恶以至绝望的情绪,借用战争这个宽广而又充满混乱感的舞台,表达了他主观感受到的社会荒谬和个人在这个荒诞社会中的处境和命运。

——刘爽《一个黑色幽默的荒诞传奇:〈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创作上深受赛利纳、纳博科夫和卡夫卡等文学创新大师的影响,在结构上一反传统的常规。事件的脱节,时间的零碎化,对话和叙述的不合逻辑性,叙事顺序的内在性(不按实际的编年顺序),故事总体的二律背反,以及其公认的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和模仿史诗的特征,都证明该小说在类别上无疑属于本世纪中期以来盛产的实验小说。海勒促进了这种小说的发展,对当时和续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都发生了相当的影响。

——陈永国《布鲁克林的约瑟夫·海勒》

精彩推荐

以下文字节选自《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本书的典型之一,食堂管理员迈洛认为,战争只是一场游戏,除了从中获利,一切都与己无关。

迈洛的飞机在世界各地自由飞行,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景象。后来有一天,迈洛跟美军当局订立了合同,轰炸德军在奥尔维耶托防守的一座公路桥梁;他同时又跟德军当局订立合同,用高射炮火攻击他自己的进攻,保卫奥尔维耶托的那座公路桥梁。他轰炸桥梁,美军得付他一笔轰炸费用,外加百分之六的小费;他保卫桥梁,德军也得付他一笔防卫费用,外加百分之六的小费。另外约定,迈洛每击落一架美军飞机,德军就再给他一千元奖金。迈洛指出,由于两国的军队都是社会性的团体,做成这样的交易是私人企业的重大胜利。合同一经签订,不论轰炸公路桥梁还是保卫公路桥梁,迈洛的联营机构似乎全不需要出一兵一卒,也不需要破费分文,因为德美两国政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那儿可以办这件事,何况它们全乐于投入各自的力量。结果,迈洛只在两张合同上签两回字,就从合同的双方得到了极大的利润。

迈洛这个办法对双方都很公平。一方面,由于迈洛的飞机可以到处飞行,因此他的飞机就可以潜入德军阵地偷袭而不致惊动德军的高射炮手。另一方面,由于迈洛知道美军将要进行的袭击,他就有充分的时间向德军发出警告,好让他们的高射炮手事先做好准备,一俟美军飞机进入射程就马上开火。联营机构的每个成员都认为这个法门挺不错,只有尤索林帐篷里的那个死人不在其内,他在到达战场的当天一飞到目标上空,就被德军高射炮火击毙了。

尤索林为此十分愤怒,向迈洛兴师问罪。“不是我杀死他的!”迈洛激动地回答,“告诉你,出事的那天,我根本就不在场。你认为,我们的飞机飞去轰炸的时候,我在德军那里开高射炮吗?”

“但是整个事情都是你一手策划的,是不是呢?”尤索林在那条黑暗笼罩着的小路上大声向他喊叫。那条小路从汽车调度场一些静静停着的车辆旁边通向露天电影场。

“我可没有策划过什么,”迈洛恼怒地回答,同时使劲抽掐着鼻子喘气,激动得连鼻梁都发青了。“不管是不是与我有关,反正桥梁是德国人把守着的,我们要去把它炸掉。我不过是看到这次任务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就趁机捞了一把。干吗这么大惊小怪呢?”

“干吗这么大惊小怪?迈洛,住在我帐篷里的一个人连行李都没有打开就在那次任务中被打死了。”

“但是,不是我杀死他的。”

“你不是为这件事得到了一千元的外快吗?”

“可是,不是我杀死他的……我只是想法子利用战争做点买卖。这有什么不是呢?你知道,用一架中型轰炸机连同机组人员换一千元,这笔主意可不算坏。要是我能说服德国人每击落一架美机就付给我一千元,那我又何乐不为呢?”

“问题是:你是在跟敌人做交易。你难道不明白咱们是在打仗吗?人们正在死去。老天在上,你得看看四下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