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6642500000035

第35章 蓝色水世界中的奇幻

《海底两万里》

背景说明

儒勒·凡尔纳(1828—1905)出生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很小的时候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就一炮打响,引起轰动。此后凡尔纳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写作一系列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卷帙浩繁,不下六七十部,被收入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他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同时大胆新奇,并且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另外,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凡尔纳也被誉为“科幻和探险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它最初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埃泽尔创办的《教育和娱乐》杂志上与读者见面。《海底两万里》上下两篇分别于1869年11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出版,初版就卖出5万册之多。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扑朔迷离,人物命运瞬息万变,科学知识丰富详尽,和美妙的幻想细节熔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将读者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推荐版本:赵克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名著概要

1866年,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一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阿龙纳斯教授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历经千辛万苦,所谓的“怪物”非但未被清除,驱逐舰却被“怪物”重创。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的一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

事实上,人们以讹传讹的“怪物”是一艘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人并没有伤害阿龙纳斯等人,可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水艇艇长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随潜水艇周游各大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沿途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情景,并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堵、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10个月之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并将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可是期间的细节却非常丰富。在海底两万里的世界,被俘的阿龙纳斯和他的朋友们徜徉其间。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搏斗,他们在红海追捕濒于灭绝的儒艮,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血战。身为博物学家的阿龙纳斯教授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着迷的仆人孔塞伊,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翔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由此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而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

知识链接

1.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题材,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在所有文学分类中,科幻小说出现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误解。当谈及科幻小说,人们常常会听到有那么一些人,以轻蔑的口吻直截了当地称其为“荒谬的东西”。要对科幻小说作出一个恒一的定义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是说科幻小说是处理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文学流派大体是不会错的。更进一步地说,在这种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搜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小说里。而第一位对这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应的著名作家,正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

2.《海底两万里》相关艺术作品

《海底两万里》引人入胜的离奇故事让它成为荧幕上的宠儿。1954年,由理查德·费莱舍导演,詹姆斯·梅森和保罗·卢卡斯主演的影片《海底两万里》大获成功,以其精彩的情节、丰富的场景一举获得1955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和最佳效果大奖。此后1997年拍摄的《海底两万里》剧场版也同样在观众中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此外,自1992年始,以凡尔纳作品为主题的电影节每年定期举行。电影节秉承作家《海底两万里》、《环游世界80天》等名著中所传达的精神纪念凡尔纳,并推动科幻创作的发展。

名家评述

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以作者丰富的海洋知识和想象为素材,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其间又讲述了一些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至今仍使人爱不释手。

——李学军《海底世界:真实与幻想》

精彩推荐

《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一个丰富生动的海底世界,以下摘录文字就是对海底森林的一段描写。

方位,是西经16度17分,南纬33度22分,离最近的海岸还有150里。

踩在大西洋的海底下,在300米深处。

走了半小时后,地面上有很多石头。水母、细小甲壳类、磷光植虫类,发出轻微的光线,轻微地照亮了地面。我看到亿万植虫类和海藻群所遮盖起来的一堆一堆的石头。

我的脚时常滑在这些黏性的海藻地毯上,如果没有镶铁手杖帮助,我摔下来恐怕不止一次了。

上面说的那些石头堆是按照某种规律性在海洋底下排列起来的……一些巨大的沟,没入远方暗彩中,长度使人们不可能估量。还有其他奇特的地方,我简直不能承认它们的存在。我觉得我沉重的铅铁靴底踏上骸骨堆成的床垫,发出干脆的声响……

指引我们的淡红光芒陆续加强,并且把天际照得返红了。

我们的道路愈来愈照得亮了。发白的光芒是从一座高约八百英尺的山顶照下来。我现在望见的,不过是从水层形成的晶体所发展出来的单纯反光。那发光焦点,不可理解的光明的泉源,还在山的那一面。

时间是清早六点。我们现在到了这山的一列石栏了,但要走近石栏,必须从广阔的乱石丛林间,很难走的小径中冒险穿行。

对!真是一片死树丛,没有树叶,没有树浆,是受海水作用矿石化了的树。这儿那儿都有巨大的检树耸立其间。

好像一个还没有倒下来的煤矿坑,深深的根把它支起在倒塌的地上,枝叶就跟用黑纸做的剪影一样,清楚地描在海水天花板上。人们想象一座哈尔兹的森林,可是沉在水下的森林,挂在一座山坡上、情形就有点仿佛了。小路上堵满了海藻和黑角菜,一群甲壳类动物在中间蠕蠕爬动。我慢慢攀上大石头,跨过躺下来的树干,碰断在两树之间摇摆的海番藤,惊吓了在树枝间迅速地游过的鱼。

我们攀越一片一片的岩石,它们随即一大扇地倒下去,发出了雪山崩倒的隆隆声。左右两旁都有阔大的隙地,好像是人类的手弄过的。

那里,有一些巨大的岩石,下部切削不平,倾斜地支起来,好像不理会那平衡的定律似的。有些树在这些岩石的缝隙中间,像受了很大的压力迸出来的一样,它们彼此支持,相互支撑着。又有一种天然形成的楼阁:削成尖峰的大扇墙垣,像碉堡突出的墙一样,很大角度的倾斜,如果在陆地上,恐怕不是地心引力的法则所许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