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
6642400000002

第2章 拥有追求成功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对成功的渴望程度有很大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渴望成功”是基于心理体验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往往会转化为一种动力,激励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制定挑战性的目标,竭尽全力,达成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拥有追求成功的动力,对成功怀着强烈渴望的人。因为渴望成功,他们总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总能从“不可能”中找到“可能”。而世界上任何非凡业绩的创造,最初都源于“不可能”。

犹太学者研究认为,犹太人身上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促使犹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追求卓越,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飞跃。

渴望成功,才更有望成功

在自然界当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做大黄蜂。

依照生物学的理论来说,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翅膀出奇的短小,是绝对不可能飞起来的。

而物理学家的论调则是,大黄蜂身体与翅膀比例的这种设计,从流体力学的观点,同样是绝对不可能飞行的。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大黄蜂是不可能飞起来的。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来得差。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一个很大的玩笑。

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每一只大黄蜂都拥有想飞的强烈愿望。大黄蜂在它成熟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

“飞起来”是大黄蜂所渴望的“成功”,正是这一强烈的渴望成就了大黄蜂。可见,“渴望成功”的动力作用已远远超出我们想像。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它都蕴含着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巨大威力。

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弱小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屡屡创造奇迹,同属一个道理。

在人们看来,犹太民族人口稀少,且多灾多难,若为异族毁灭或同化也不足为奇。然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犹太民族都奉献了不朽的辉煌。

只因为,对于“成功”,犹太人有着极其深刻、也相当实际的认识,有着与大黄蜂同样强烈的渴望!

无数事实表明,犹太人对成功的渴望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为强烈。虔诚的犹太教徒每天把下面的句子背诵三次:“你应该将(获得成功和良好生活的关键原则)首先教自己,然后再教给你的孩子”。

那么,是什么促使犹太人如此渴望成功呢?

苦难,让成功为犹太人必尽的责任

在世界民族之林,犹太民族所遭受的灾难最为深重;对于“成功”与“财富”的生存意义,犹太民族的体会最为深刻;同样,对于成功,犹太民族的渴望最为强烈!

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犹太人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其中,有据可查的是: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300年间,作为埃及的国家奴隶,被强制劳役,参与金字塔的建造。

公元前1300年前后,6万犹太人在先知摩西的率领下逃离埃及,经巴比伦返回故乡,在现在以色列的领地上创建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前538年,犹太领地成为波斯(现伊朗)的属地。

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66年,犹太王国被希腊帝国强制实行希腊化。

公元前164年,犹太人因古希腊处于人文主义文化时期,从古希腊帝国中独立出来。

公元70年,犹太大起义遭罗马镇压。犹太王国就此灭亡,民族大悲剧由此开始。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受“是犹太人杀死了耶稣”的教义的蛊惑,罗马人不断加深迫害犹太人。

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使整个欧洲虐杀犹太人的气焰高涨,仅在耶路撒冷就有两万犹太人被杀。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西班牙审判异端邪说,强制犹太人改信基督教。犹太人对此加以抵制,为此有7000多人被烧死,10万余人被拷打而死,10万余人被流放海外。

1881年,俄国展开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了避难,有200万犹太人从俄国逃至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万犹太人遭到纳粹德国的屠杀。犹太民族的悲惨发展到了顶峰。

可以说,犹太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苦难史。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对犹太人而言,未来始终难以预料。除了以百倍的努力去挣得生存的资本,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之外,犹太人似乎别无选择。

“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拥有,已不再仅仅是犹太人的一种理想与抱负,而是其必尽的责任与义务,一种安全的防卫机制。

因为,只有随成功而来的财富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买下一个国家的生存权利,应付名目繁多的保护金、税金。“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不多的几个共识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产生了整个民族对“成功”与“财富”近似贪婪的渴望。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渴望已深深植根于犹太民族的文化中。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激励了一代代的犹太人,造就了千千万万的犹太精英。

追求成功,赢得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对如今已远离苦难的犹太人来说,获得成功还意味着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作为群体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都是一个与他人认同的过程,每个人都怀有得到他人认同的渴望。犹太人也不例外,应该说更为强烈。

然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对犹太人的文化偏见由来已久。提到犹太人,人们通常想到“贪婪”“算计”“小气”等贬义词语。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即使是在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头脑中也不例外。他笔下犹太商人夏洛克贪婪、吝啬的形象令世人鄙视作呕。

在欧洲反犹太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犹太人蔑视与仇恨似乎不分国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欧洲法西斯政权的失败,反犹太主义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在欧洲的每一个地方,人们都以自己曾经掩护过犹太人为荣。人们开始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年少的一代也被父母告知:犹太人有着灿烂的文化,犹太人很了不起。犹太小孩也不再孤独,因为有人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此外,作为“告别反犹太主义”的一个巨大象征,犹太人还被允许有自己的祖国。在联合国会议上,整个欧美世界(也即基督教世界)同意在巴勒斯坦划出一块地方给犹太人建国。

在美国的一家信息公司里,有一名犹太人高级职员。因为他是犹太人,公司的董事长总是怀疑他泄漏了公司的秘密,最终将其开除。这位犹太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但他并没有去申辩,而是静静地接受了事实。离开这家公司后,他所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四五年之后,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一举吞并了那家曾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开除的信息公司。

擅长言词的犹太人似乎并不想通过申辩来赢得认同,他们只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成功来赢得他人的认同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