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说话的思想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口才的背后实际是一种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大智慧。
言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鼓动作用来源于人的思想、学识、智慧、才华和口才技巧。一个知识浅薄的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是不可能使自己的言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所以,要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修养,磨砺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卓越的口才。
中国有句古语,道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跟那些说话水平高的人交谈可以帮助你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你的创造潜力并能增进你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这对丰富你的知识、扩大你的视野将起着重要作用。凡是一个善于交际和表达的人,必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的人,只有这样,他说出来的话才能既生动又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语言是思维的表述形式,也是思维成果的体现。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一个口才训练有素的人,必须具有认识事物全体、本质、内部联系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具备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和多面性。只有具有上述思维三种特性时,说出话来才能有理有据,使听者心悦诚服。
具有卓越口才的人要有大智。大智是一种宽广浑厚的智慧。做不到这一点,纵然聪颖伶俐,也不免囿于小聪明的藩篱,大智与小聪明有天壤之别。
人际交往中,你也许与一个人交谈了一辈子,可仔细想想,他竟没有一句话令你回味无穷或者受益匪浅的。而也许会有一个仅仅与你是一面之缘的人,他虽然与你交谈不过片言只语,但正是他的这“片言只语”却对你的心灵、思维、观念、理念等等产生强大的冲撞力,让你茅塞顿开,无论岁月风霜几度,他的话都会令你没齿难忘。这就是蕴含着隽永哲理言谈的结果。
有的人讲话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想提高口才的人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
有类语言的特点是话一出口使人一惊,有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例如,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可能一百岁时才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这句话中的“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大矛盾,然而矛盾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哲理。
有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就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哲理。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歌德也曾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实,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实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
还有一类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这类语言的特征是归纳经验。再例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说话中运用哲理性语言,精辟、深邃、简练,可以使自己的言词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