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待初入职场者,往往先将其置于阴暗的角落(无关轻重的部门,或跑腿打杂的工作),再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指责、批评等),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每当下过雨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破土而出的蘑菇。蘑菇喜欢潮湿的环境,它们通常生长在树下或草丛中。它们的“个头儿”一般都比较小,不过只要周围的水分充足,它们就会迅速地吸收水分,然后长大。
蘑菇管理原则正是根据蘑菇的这一特性而总结得来的,它是指企业对待初入职场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入职场者刚刚进入企业的大门时,就像生长在阴暗之处的蘑菇一样,也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即分配在那些不受重视的部门,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非但如此,还要经常遭受无端的批评、指责,严重的还要代人受过。这段期间里,是初入职场者最艰难的时刻,没有人会指导你该怎么做,能不能度过这样的难关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了。
蘑菇管理这一说法起源于19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的创意。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从事电脑程序方面的工作还不能被理解和接受,因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往往受到怀疑和轻视。而年轻的电脑程序员们就经常自嘲地说自己“像蘑菇一样生活”。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蘑菇”经历,就连惠普公司的CEO卡莉·费奥丽娜也不例外。卡莉·费奥丽娜走出校园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纪公司做秘书工作,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卡莉·费奥丽娜明显地感到,这并不是一个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应该做的事情。虽有这样的想法,但卡莉还是毫无怨言地继续她的工作,并且在这样简单的工作中她也没有忘记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经纪人问她是否愿意做点别的什么事情,于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稿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她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最终成为惠普公司的CEO。看来蘑菇管理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情,在这样的一段经历之后,会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也会更加实际地看待自己的前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上学读书期间,往往都希望自己毕业后找到一个风光而又体面的工作,甚至拿到丰厚的报酬。可是当我们走向社会后,却发现现实离我们的要求似乎太过遥远,于是便心灰意冷,没了信心,也失了斗志。一位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很优秀,她自己满以为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没想到毕业后屡次碰壁,要么工作环境不好,要么待遇很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她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她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妇人从这里经过,救了她。老妇人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老妇人沉默了一下,然后从脚下的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让女大学生看了看,然后就把它随便扔在地上,对女大学生说:“请问,你能不能把我扔在地上的沙子拣起来。”
“这怎么可能!”女大学生说。
老妇人没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大学生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拣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女大学生很轻松地拣了起来。
“那你现在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蘑菇管理”是需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类似的情况,使每个人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像蘑菇一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你要像蘑菇那样,善于吸收周围的水分,使自己快快地成长起来,不要抱怨上天对自己多么的不公平,更不要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只能干些跑腿打杂之类的小事而做不了大事。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情,不要怕辛苦,无论其大小,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有了这样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更何况机遇往往都是在一次次简单而单调的工作中眷顾你的。如果你不想从事简单而单调的工作,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机会。
当然,也有人对这一管理原则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蘑菇生长在阴暗的见不到阳光的地方,又没有人施肥浇水,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成长太慢了,甚至还没等蘑菇长大,就已经被疯长的野草给埋没掉了,若遇到一块石头的阻碍,那蘑菇也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这样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解决的办法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了。作为管理人员对待新人首先就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对每一个新人进行“蘑菇管理”期间,时间的长短要把握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表现应给予不同的对待。如果让一个优秀的人做“蘑菇”的时间过长,不但在众人眼里他会被认为是无能的,就连他自己也会这么认为。
所以,将“蘑菇管理”当作是自己破茧成蝶前的痛苦历练,只有经过一番痛苦地挣扎和蜕变,丑陋的毛毛虫才会变成七彩的蝴蝶。
“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永远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青少年朋友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