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玩具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当长大成人后,玩具依然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成为我们回忆童年时宝贵的记忆。然而,家长们可曾了解,现在有很多玩具,其生产商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全然不顾安全性,而将一些含有危害孩子身体健康成分的玩具生产销售,从中牟利。
人们将这些玩具称为劣质玩具。通常情况下,劣质玩具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也可引起相应的急性危害,少量接触往往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接触可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如含铅的玩具被小儿误咬或咬碎吞入体内后,铅可通过胃肠道吸收,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含有的铬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铬疮和鼻中膈穿孔以及损害肝、肾。
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们在满足孩子对玩具的喜爱之情的同时,更要牢牢把好安全这道防线。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地区接到一起发生玩具中毒事件,其中3名4~10岁的小孩因玩耍“生命球”,相继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昏迷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显示,这些小孩均为苯中毒。
孩子们的父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当地工商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立即赶到销售“生命球”的该街道某文具店,现场查获了玩具上千件,均无标识。
据介绍,“生命球”玩具装在青霉素针药瓶大小的小瓶里,五颜六色如豌豆般大小,椭圆形的是母球,圆形的是公球,一元钱可买3瓶。商家宣称,将母球和公球一起放在水中“喂养”,一天换一次水,一周后可长成乒乓球大小,且可生出小球。工商部门分析,小孩中毒可能源于瓶中浸泡“生命球”的液体——3个小孩由于打不开瓶盖,都曾用嘴咬。
还有一则同样是玩具引起的中毒事件:
某幼儿园一位女孩突然出现进食困难、喝水呕吐的症状。见此症状,家长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经过X光检查,医生发现孩子的食道已经被严重腐蚀烧伤,疤痕堵塞了食道。随后,医生进行了扩张手术,女孩的食道才恢复到正常的宽度。
原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女孩吸食了涂改液。经相关部门检测发现,涂改液内含有一种叫甲基环己烷的有毒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将直接导致人体消化道狭窄。
1.告诉孩子,不要玩带有异味的玩具
挑选玩具的时候,孩子只图新鲜有趣,而不会考虑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家长严格地为孩子挑选、辨别,买那些无毒无害的玩具给孩子。同时,家长也要教给孩子辨别玩具好坏的方法,比如,不管是布艺玩具还是塑料玩具,只要能闻到有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就不要买,如果别人手里拿着这样的玩具,自己也不要借来玩,因为这种带有刺鼻味道的玩具往往是化纤产品,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儿童闻的时间过长,其嗅觉就会遭到破坏。
2.不要玩有尖锐棱角和填充物不均匀的玩具
有的玩具暗藏危险,除了上面所说的含毒之外,那些有棱角或者边角不光滑的玩具同样是危险品,所以,家长们应嘱咐孩子多注意,不要玩有尖锐棱角的玩具。对于那些有填充物的玩具,也要用手摸一下,看看是否均匀,如果有杂物、异物则不要买。
3.看清标志和标签
正规的玩具在其包装盒上都会显示玩具由哪些材料构成,家长应告诉孩子不要买没有标签的玩具。
4.需要注意的其他危险
①噪声过大的玩具:一般来讲,噪声超过70分贝,孩子的听觉系统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在选择发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噪声问题。
②有电池的玩具:电池用一段时间就要更换,玩具长时间不用的时候也要取出来,以免电池内的化学物质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