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女孩萌萌拿着铅笔满屋子跑时眼睛被扎伤”、“童童不慎将乒乓球吞入口中,若不是抢救及时,早就离开这个世界了”……类似这样的消息会时不时地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刺激着我们的大脑。
每当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消息,同样作为父母,我们会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曾有过类似可能发生的危险?自己是否帮助孩子做到了适时与适当的预防和保护?
有一位记者将一张图片发在其微博上,很快这条微博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来,画面的内容是,一个小孩的右脸被一把剪刀深深地插入。
这个男孩名叫轩轩,是自己玩耍时不慎将剪刀扎入脸部的。
据轩轩的妈妈介绍,这是一把家人用来杀鱼剪菜时用的刀具,轩轩有几次看到,都说要拿去玩,但是,爸爸妈妈觉得太危险,没有允许轩轩玩,并且将剪刀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谁知,这次轩轩搬了把椅子,爬上去将剪刀取了下来。由于轩轩没站稳,椅子倒了,剪刀就正好扎入了他的脸部。
在家中陪伴轩轩的妈妈赶紧带着儿子到当地医院救治。经过检查,剪刀的尖端已经穿过轩轩的右侧颞骨进入颅内,情况万分危急。医院几个脑外科医生马上联合会诊,大家商量了一下,认为剪刀尖端已经插入颅内,最好马上转到大医院。
于是,家人和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轩轩转入了大医院,并进行了手术。最后,剪刀被取了出来。这把20多厘米长的剪刀刺入轩轩脸中长达4厘米。万幸的是,医生表示轩轩不会有严重后遗症。
至此,轩轩的父母一直悬着的心才算稍微平稳了一些。
给轩轩做手术的主刀医生表示,这次意外非常危险,剪刀从轩轩的右颞骨刺入颅内后,穿过了硬脑膜,到达了大脑皮层表面。值得庆幸的是,剪刀在刺入的过程中,并未伤到颅内的一些大血管,也没有损伤过多的脑组织。也正是基于此,医生认为轩轩康复后不会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可能会偶尔出现抽搐的情况,但不会有大的问题。
轩轩虽然最终脱离了危险,但其过程足够让父母担惊受怕。试想,万一剪刀扎到颅内的大血管,那么情况将更加危急,因此,我们在平时照顾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提早做好防范工作,不光要把危险物品摆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还要多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孩子自觉地认识到危险的存在,远离伤害。
具体说来,家长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1.摆放物品要注意,让孩子远离危险品
孩子好奇心强烈,对于那些“玩”不到的东西总是不甘心,家长如果事先没做好防范工作,一旦让孩子“得手”,就很可能发生类似上面故事中轩轩那样的危险情况,因此,父母切忌随意摆放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物品,比如,家里的刀具、打火机、药品及化学制剂等都要严格放置,不要让孩子够到。对于一些孩子自己玩耍的东西或者生活用品也要严格放置,不要让孩子随意玩耍,比如玻璃球、小发卡、钥匙扣等。
2.平时多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指导
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往往意识不到危险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引导孩子远离可能伤害自己的物品,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而去触摸或者玩耍这些东西。家长还可以将自己看到、听到过的类似的危险情况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多一层防范。
3.怎样避免有可能的“险象”
当有化学制剂,比如药品、溶液等进入眼中,要帮助孩子立即用清水冲洗,冲洗的时间要长一些,才能把异物冲洗干净。如果睫毛、沙石、灰尘等侵入眼睛后,应该让孩子先将眼睛闭上,看看异物能不能随着眼泪流出,如果不行,可以将整个脸浸入水中,持续眨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水呛到。
当有小虫子进入耳朵内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要乱掏,这样非但不能弄出小虫子,反而会让虫子往里爬,那样伤害会更大。正确的做法是,用棉签蘸一些风油精或者橄榄油刺激虫子,将其逼出耳朵。当然,如果自己无法取出,也不要惊慌,先将头部歪向被小虫子侵入的一侧,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治疗。
如果孩子的鼻子中进入了异物,千万不要用手指或镊子去抠,防止鼻内膜破裂出血。正确的做法是用力吹出异物,方法是:先用力吸气,然后闭紧嘴巴,手指压住未有异物进入的鼻孔,最后一步是“哼”地一声使塞入异物的鼻孔自内向外呼气。反复多次之后,异物就有可能被“赶出”鼻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