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锦囊妙计36
6620900000012

第12章 第十二计 假物借力

《荀子·劝学篇》说,圣人“善假于物”。《兵法圆机·借》说:“己手难措,假手于人。”讲的都是假物借力的问题。

“假物借力”是利用自己以外的力量,包括敌力、他力和自然力去实现自己的谋略目的。

借字头的类计名语还有借天盖井、借力打力(借力抵力,借力牵力)、借墙挡风、借旗召众、借虎生威(狐假虎威)、借光生彩、借鸡生蛋、借智生财、借花结果、借石攻玉、借风行船(搭车上路)、借梯上楼,“借”之为用,范围可大了。

假物借力连带的计名语有:

借刀杀人:利用他方力量去击破敌人。

假途伐虢:利用他方的地理等便利条件去击破敌人。

借尸还魂:利用已灭亡事物的名义、形式进行活动,以实现自己的图谋。(通俗用法带贬义)

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打草惊蛇等:都是通过打击甲,从而震慑乙丙丁。借力是借“样板”之力。指桑骂槐,不具有震慑意义(《秘本计》使用此计名语不当)。

1.孙武以水破敌城

春秋时期,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大将,统领吴军攻伐楚国,连败楚军,攻到楚国都城郢,楚军依恃城墙坚固进行防守。吴军久攻未克。孙武发现郢(今湘北江陵)地势较低,北有漳水,西靠赤湖,于是令吴军在高地结营扎寨,挖土掘沟将漳河之水引入赤湖,使赤湖水盈无法排泄,然后导引大水直冲郢,吴军兵将乘坐竹筏顺水而下,直逼郢,因大水势头已与郢城墙相齐,楚国守军无法抵抗,孙武借助大水攻克了楚国的都城。

刍议:有人把本例编到借尸还魂条目下。大致凡有借字头的谋例不管其内容如何不是判归借刀杀人,就是判归借尸还魂(对字眼法),尊经尊得好尴尬。

2.阿基米德的“妖术”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生活在地中海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王国中。公元前213年,罗马帝国出动浩浩荡荡的战船驶入地中海,企图征服叙拉古王国,叙拉古王国举国上下紧急动员,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但是,叙拉古王国不是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对手,几次交锋都被罗马帝国打败,只好放弃海战退回陆地,固守叙拉古城堡。

叙拉古王国国王向阿基米德求教守城的办法,阿基米德便教人制做了许多面大镜子。国王问阿基米德:“做镜子有什么用?总不能拿它当武器啊!”阿基米德笑道:“如果太阳神愿意帮忙的话,它就是最厉害的武器!”国王被搞糊涂了,说:“阿基米德,你不是不信神吗?今天是怎么了?”阿基米德回答:“尊敬的国王陛下,请您派人把镜子搬到城堡上去吧,到时候您就明白了!”

几天后,罗马帝国的战船威严地向城堡驶来。这一天,万里无云,阳光格外灿烂。罗马帝国战船渐渐逼近海边,阿基米德命令士兵们分别将镜子对准一艘艘战船的白帆。奇迹出现了,一缕青烟升空,白帆“呼”地着火了。罗马帝国的将士们还来不及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面白帆、二面白帆、三面白帆……驶在前面战船上的白帆几乎全都起火,白帆着火又引燃了桅杆索,海风一吹,一艘艘战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有妖术!有妖术!叙拉古人会妖术……”

惊惶失措的罗马将士们纷纷跳海逃生,后面的战船掉转船头,匆匆驶向深海。

国王高兴得连连拍手,喊道:“妙极了!妙极了!”

原来,阿基米德制造的这些镜子镜面是凹的,它能把反射出去的阳光集中到一点,人们称之为“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几面镜子或几十面镜子同时对准一张白帆,由此而产生的高温足以使白帆燃烧起来。这就是阿基米德的“妖术”。

3.石牛引开蜀道

战国时期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惠王为了与六国争雄,不断蚕食其他小国。在夺回陇西以后,又加紧了对蜀国的吞并。

可蜀国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大的问题是通蜀只有羊肠小道,大部队难以通过行动。开通蜀道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会惊动蜀国,早作抵抗准备。

如何才能轻易开通蜀道而又不惊动蜀人呢?秦惠王终于想出了对策。

他派人秘密凿制了一头庞大的石牛,悄悄运到通往蜀国的小路上,暗中在石牛屁股后撒放了几堆碎黄金。

于是,消息传到蜀国,蜀、秦边界有石牛会屙金子!

蜀国国君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使天堑变通途,很快就修成了一条通到都城的运输道,金牛被顺利地运到了蜀国宫中。秦军也尾随进入蜀国腹地。

蜀国就这样被秦国所灭。

4.草船借箭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80万大军(实际上只有20万)大败刘备,进逼东吴。东吴的孙权为了自身利益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

当时,刘备派到东吴去的使者是诸葛亮,东吴的三军都督是周瑜。周瑜心地狭小,见诸葛亮处处高他一筹,就想寻机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想到一条妙计,请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三日内交纳十万枝箭,否则甘受重罚。周瑜暗暗高兴,心想:“这可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一连两天,只是饮酒作乐。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找到好友鲁肃,请鲁肃拨给快船20只,每只船上都扎满草人,然后把鲁肃请到船中,于四更时分,命士兵将20只船划向北岸。这时候,长江水面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船头西尾东一字排开,又命令士兵们在船上擂鼓呐喊。曹军听到震天惊地的鼓声,以为是敌人来偷袭,纷纷放箭,没用多久,船上的草人全部插满了箭。诸葛亮与鲁肃在船内只管饮酒谈笑。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船头东尾西地排开,逼近曹军受箭。

日出雾散,诸葛亮命令船队迅速返航。这时,每条船上已有了五六千枝箭。诸葛亮对鲁肃说:“十万枝箭如期拜纳,没费东吴半点力气,将军没有想到吧?”

鲁肃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先生真是神人啊。你怎么知道今天有如此大雾?”

诸葛亮笑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阴阳,那是个庸才。我在三天前就已算定今日有大雾,所以才敢提出三日的期限。周都督让我办十万枝箭,到时候,工匠料物都不应手,那不是明明白白要杀我吗!我诸葛亮命大福大,他是杀我不了的。”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给周瑜,周瑜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

刍议:孔明借箭既是借天力,也是借敌力。利用雾天行动是借天力(自然力),“借”来十万支箭是包含着敌方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个著名“战例”新解们是找不到北的。有把它判为无中生有的,如此理解无中生有,它只是过程,而谋略是方法不是过程。有把它判为浑水摸鱼的,以为雾如水朦胧,但本例与本质为乱而取之的浑水摸鱼无关。有把它判作借尸还魂的,更是无聊。

5.曹操寒夜筑土城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交战。战争开始,马超占据了潼关,曹操却立寨未稳,更没有城池可以依托,无营寨的军队将经不起敌军冲击。将领曹仁将粮食车辆围作军营屏障。马超却派人带来草束放火攻击曹营。曹兵抵挡不住,弃寨而逃。

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既忧愁又害怕。谋士荀攸说:“可取渭河沙土筑起土墙,可以坚守。”于是曹操拨三万军人担土筑城,马超又派庞德马岱各引五百马军往来冲突。再加上沙土不结实,筑起来的又倒下去。时当深秋九月底,气温忽然下降,黑云密布,曹操在营寨中郁闷得很,忽然有个叫娄子伯的隐士来见曹操献策。子伯说:“丞相用兵如神,难道不懂得天时吗?现在连日阴云布合,北风一起,必然是天寒地冻。风起后,让士兵连夜运土泼水,水土冻结在一起,到了天亮,土城就可以筑成了。”曹操恍然大悟。愁眉舒展,当即传令做好一切准备。

当天夜里,果然北风凛冽,气温骤降,曹操太高兴了,冒着严寒指挥全体将士挑土筑城,一边堆土一边浇水,冻一层筑一层,到了天亮,土城已经筑好。

马超的探子看到曹营的土城屹立,立即去报告马超。马超亲自去查看,吃了一惊,心想,曹军怎么一夜之间魔术般地变出一座城来,莫非是神仙在帮忙吗?

刍议:借天力(自然力)而行人事,可谓借天盖井。

6.晋军崤山败强秦

春秋时期,秦穆公不顾上大夫蹇叔和老臣百里奚的再三劝告,不远千里去进攻晋国东面的郑国。这一次东征,秦穆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出发前,蹇叔哭着对儿子说:“我看着你们出发,再也看不到你们回来了。这次远征,晋国人一定在崤山截杀你们。崤山,那南边的山是夏帝皋的坟墓;那北边的山,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中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

孟明视率秦军进入滑国地界向郑国疾进,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他是郑国派来的使者,要见秦军主将。孟明视大惊失色,连忙接见“使者”。“使者”说:“我叫弦高,我的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派我送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来犒赏贵军将士。”说罢献上熟牛皮和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去偷袭郑国,现在一听郑国已知道了他们来袭击的消息,只好收下牛皮和肥牛,敷衍了弦高几句,灭掉滑国,班师回国。

其实,弦高不过是个牛贩子,他在滑国遇到孟明视、发现秦军的企图纯属偶然。弦高用计骗得孟明视相信后,连夜派人回郑国报告消息去了。

晋国得知秦军远袭郑国的消息,十分愤怒。如今见秦军无功而返,果然不愿意错过消灭秦军生力军的机会,在东崤山、西崤山之间和崤陵关裂谷两侧的高地设下埋伏,专等秦军进入“口袋”。

公元前627年4月13日,疲惫不堪的秦军从滑国返归本国,抵达崤山。崤山地形险恶,山路崎岖狭窄,特别是东、西崤山之间,人走都很吃力,车马行进更是难上加难。西乞术望着险峻的山岭不安地对孟明视说:“临出发时,父亲再三警告我,过崤山要小心,说晋人肯定会在这里设下埋伏,消灭我们。我们的队伍拉得太长,再不收拢一些,就很危险了!”孟明视叹道:“我何尝不想这样做?只是道路太窄,做不到啊!”

孟明视率领部队小心地进入山谷,突然,金鼓齐鸣,一支强悍的异族部队率先杀出。原来,这是晋国南部羌戎的兵马,羌戎是晋国的附庸,一直听从晋国的调遣。随后,在晋襄公的亲自指挥下,晋军大将先轸率晋军一涌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将秦军分割、包围、消灭,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都成了晋军的俘虏。

刍议:晋军凭借崤山地势之险消灭秦军。

7.魏颗青草坡败杜回

晋景公派遣荀林父为主将,魏颗为副将,征伐狄族的潞国(位于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恐怕荀林父兵力不足,又亲自率兵驻扎在边境,以备接应。

荀林父和魏颗很快就打败了潞国。荀林父留下魏颗打扫战场,继续打击一些游勇散兵。平定狄地,自己率领少量人马回晋境向晋景公报告。

魏颗平定狄地后,也班师回国。路上,忽然见到前面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前哨很快就来报:秦国大将杜回领军来到。魏颗大吃一惊,一边选取路边一处山坡安营立寨,准备迎战,一边派人飞报晋景公。他十分奇怪:秦军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原来,狄族少数民族诸国,素来与同是西方的秦国交好,秦国正是想借助狄族诸回的力量共同对付晋国。听说晋军兵犯狄境,急遣杜回来救。但他来迟一步,潞国还是被灭了。杜回大怒,即指挥人马急行军,要赶来与晋军会战,也还让他真的撞上了。他一听说晋军就在前面,立即下令全速前进。晋军刚刚安置好营地,秦军就来到了。

只见领队的秦将杜回牛高马大,打着赤脚站在地上好像铁塔似的,獠牙露齿,虬须卷发,脸如铁钵一样,蕴含杀机,一对突现的牛眼凶光暴露,钢锤般的铁拳握着一柄百多斤重的开山大斧,活像一尊凶神恶魔。这杜回也是秦国边境少数民族人,是有名的大力士,还在平民百姓时,曾在一天之内,就凭一对铁拳打死五只猛虎,威名大振,秦桓公就是慕名召他从军,并授予将军职的。当下,杜回见晋军早已严阵以待,他只“哼”了一声,仍然打着赤脚没有用车马,手持大斧,领着他手下也是手持刀斧打着赤脚的300壮士,大踏步地冲进晋营中,专砍马脚,待骑马的晋兵跌下来,就击杀将兵。晋军上下哪里见过这般打仗的?只见他们眼快手疾杀马夺命,俨然魔怪临凡,凶煞出世,晋军将士吓得惊惶后退,四散逃走。

杜回的两条腿自然比不上战马的四条腿,眼看晋军狼狈逃窜,也不追赶,只是开心地哈哈大笑!魏颗首阵告败,知杜回非同小可,即严令将士稳守阵营,再不与秦军交战。杜回连日到晋营前挑战,晋军都无人应战,气得哇哇大叫。

晋景公接到魏颗的报告,生怕秦军再与狄人勾结,又派遣了魏颗的弟弟魏绮率领几千精兵来援助魏颗。

魏绮马不停蹄地赶到战场,才下战车,兵甲未卸,就询问战况。魏颗把两军对垒的情况告诉了他之后,特别强调了杜回的英勇无敌。魏绮不以为然地说:“量这杜回也不是神兵天将,只不过是一凡夫俗子,有什么了不起!明天我就去会会他,保证把他打败。”魏颗告诫他不可轻敌。初来乍到的魏绮怎听得进耳!

第二天,杜回再来挑战时,魏绮领着自己带来的几千兵马,出营迎战杜回。

杜回见晋军来势汹汹,一声呼啸,秦军兵马顿时四散分开,纷纷躲避晋军。魏绮也不客气,指挥军队也分散追击秦军。

杜回见晋军已经分成一个个战斗小队,一声呼啸,那300壮士迅速集中起来,跟着杜回,重演故技,大刀阔斧地砍马脚,杀将兵,片刻工夫,魏绮的几千精兵已伤亡过半。

在远处压阵照应的魏颗见大势不妙,立即挥兵杀出接应。凭着人海战术,终于压倒秦军,把魏绮的败兵残将救回来。

之后,任由杜回怎样叫阵挑战,兄弟两人再也不敢轻易应战了。

两战皆败,和秦军又已对峙多日,尚无破敌之策,魏颗闷闷不乐,食不甘味,夜不成眠。这天夜晚,他心事重重地巡过军营,仍无睡意,走出了营房,在周围漫步,苦思破敌之策。隐约中好像传来砍柴的声音。“半夜三更的,还有谁在砍柴?莫非秦兵诈作樵夫来探听军情了。”

他带了几个将士,循声走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樵夫借助朦胧月色,在另一面山坡砍柴。他问:“你是什么人?怎么半夜到这里来砍柴?”

樵夫告诉他:“我是青草坡附近的,因为你们在这里打仗,我白天不能砍柴,就只好晚上来了。惊动了将军,罪该万死。”

“哦!”魏颗沉吟着,忽然心里一动,连忙追问:“你住在青草坡附近?那青草坡是不是一个长满青草的地方,故取名青草坡?”

樵夫说:“是啊,青草坡的草又多又高,有人腰这么高哩。可惜城里人都只买干柴,不买干草,否则,我就不会半夜三更来这里打扰将军了。”

“青草坡离这里有多远?”

“不算很远,大概有十多里地吧。”

“你领我去看看,我给你打柴钱。”

樵夫当即领着他们一行来到青草坡。在朦胧的月色下,只见青草连片,矮的没了膝盖,长的真的齐到人腰。走进去一看,草全是软绵绵的,车马易走,步行却艰难。魏颗高兴地叫了一声:“好!”即感叹道:“古人说得好,不知地形者,不能为将用兵呀!”

回到营房,他马上叫来魏绮,连夜商量了一条破敌之计,叫魏绮立即引一路军马在青草坡埋伏,等到秦军全部进入青草坡,就杀出来截断他们的后路;他自己则在天明后,与秦军接战时,把秦军引进青草坡。

随后,他命令全军起动,收拾行装,说是要回原潞国地区,暂避秦军。将士欢声雷动。饱餐一顿后,即拔寨启程。

杜回得知晋军“退回潞国”的消息,马上指挥全军追击,很快就追上了晋军。魏颗回马与他相斗数回合,即往青草坡方向退走。杜回和他的300壮士虽然没有车马,但凭赤脚,走得飞快,硬是把晋军追得紧紧的。魏颗心中暗喜,有意时快时慢地引诱着秦军,越接近青草坡,就走得越慢,让杜回迫得更近。

青草坡在即了!魏颗又回车等着杜回,与他再大战十数回合,即调头催车直冲进青草坡。青草坡周边的青草,还仅仅是齐膝高。杜回追进去,也没觉得什么不妥。魏颗走走停停,把个杜回追得心火躁动,越发追得快跟得紧,脚下的草尽管越来越缠脚,也不太在意。眼看已进入坡腹了,青草越来越高,杜回被青草绊脚,步履维艰。魏颗见时机成熟了,立即下令放炮。随着一声巨响,魏绮的伏兵从秦军后面杀了出来。魏颗也即指挥大军回头与秦军正面接战,秦军顿时前后受敌。杜回也不愧是勇士,抡着那柄开山大斧,横冲直撞,挡其斧者不死即重伤;只是他的300壮士可没有他那样威风,脚下被长长的青草绊得跌跌撞撞的,很快就被晋兵或杀死或活捉了。眼见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减少,脚上又被青草缠绕得无法大步动作,杜回越加愤怒。魏颗仍然且战且走把他引进青草齐腰的地方,杜回简直寸步难行,魏颗见状,立即回马,再战杜回。魏绮也来到了,兄弟两人对杜回前后夹击,双戟齐搠,杜回被搠翻地下,兄弟两人同时下车把他活活生擒了。主将被捉,秦军即四散逃命,那300壮士剩下的也寥寥无几了。

战争结束后,魏颗觉得杜回这人勇猛非常,留下来是个祸根,把他杀死了。魏颗是借力于青草坡长长的青草才打败杜回的。

8.老马识途齐军脱险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诸国,在追击中中敌诱兵之计,大军误入迷谷。这迷谷位于孤竹国的北部。这个地方,是一片一眼看不到边的砂碛荒漠,但见白骨累累,水草俱无,白日里常常飞沙走石,咫尺不辨,而且谷路曲直难认,兼有毒蛇猛兽出没,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的地方。当齐军误入此地时,天色已晚,但见寒气逼人,狂飙刮地,人马俱惊。齐桓公急忙传令收军。随行军士各敲金击鼓,一来挡阴气,二来使各路人马闻声来集。幸亏是隆冬闭蛰季节,毒蛇不出;军声喧闹,猛兽潜藏,部队没有遭意外的损失。管仲见山谷险恶,急叫军士寻路,怎奈东寻西觅,盘盘曲曲,全无出路。齐桓公见此情景,心里焦急万分。危急之际,管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齐桓公说:“臣闻老马识途,可择老马数匹,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部队尾随,委委曲曲,竟出迷谷,终于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9.磁石助战

公元279年,凉州被鲜卑族首领树机能占领,西晋武帝司马炎率领大军,带着充足的粮食和精良的武器,要去收复失地。部队渡过治很快进入凉州地界。

一天,树机能听探子来报说晋将兵发凉州。于是,树机能就将数万人马分成几路,分别占据了险要位置和有利地形,在晋军的必经之路布下口袋,并算好晋军可能撤退的路线,同时,埋设伏兵截断后路。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树机能看来,这一仗必胜无疑。

晋军主帅马隆率部到达一个山口,他让部队先停下休息,随后派探子到前方察看情况,一会儿,探子来报:“前面山谷道路狭窄,两旁山上看来藏有伏兵。”

马隆立即命令后续部队把偏箱车推到前沿分给各营,兵士们推着偏箱车继续挺进。突然,树机能的伏兵在两旁山坡上使用弓箭和石块发起了进攻,马隆军因为有偏箱车遮挡飞箭流石,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能边还击边前进。

躲过埋伏,马隆让部队稍作休息后,又传令士兵从附近地方运来石头。让他们把运来的石块垒在一条窄路的两侧。马隆又让士兵们全部换上犀牛皮盔甲。他算准树机能求胜心切,必定由此道来偷袭西晋军,于是,做好准备等待。

果然不出马隆所料,西晋军刚换上犀甲,树机能的军队就赶到了。勇猛的鲜卑族士兵如潮水般冲过来。可是当他们进入那条窄路后,一个个都被两旁的石头吸住动弹不得,鲜卑兵不知所措,顿时慌乱不堪,以为汉人有妖术。

这时候,早已经换上犀牛皮盔甲的马隆士兵一起冲杀过来,而被牢牢吸住的鲜卑士兵却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就擒。于是,马隆大破鲜卑兵。骄横跋扈的树机能也在乱战中被杀死了。

原来,在双方交战之前,马隆曾对这里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这里有一种天然的吸铁磁石。马隆立即联想到,战场上士兵的盔甲是铁片制成的,这种石头在作战中正好派上用场。于是,马隆就用了这招石头制敌的妙计,大破鲜卑,收复了凉州。

10.冰战

1942年,晋东南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黄沙满天。20多个民兵挑着七八个水桶,趁黑来到白晋公路上,他们把挑来的水倒在一段险要的路段上,这是日寇运输车队的必经之路。这个路段狭窄而又倾斜,路的外侧又是一条深沟。第二天上午,鬼子的汽车照例开来了,车上载着白面和日用品,上边还坐着20多个押车的敌人。熟车熟路,鬼子对民兵布下的“冰战术”毫不在意。哪知,汽车一到打滑的冰路上,就像受惊的野马,不听使唤,顺着几十米的山坡直滑到山底,20多个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三车军粮物资就成了抗日民兵的战利品。

11.施障眼法突破敌人防线

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在东西两线受到苏联红军和英美联军的沉重打击,陷入绝境。为了彻底击败负隅顽抗的德军,占领德国首都与英美盟军会师,迫使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动用了苏联巨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共有4个方面军和10支舰队参加。围歼德军残余主力和包围、突入柏林的任务,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同完成。

4月14日,柏林战役打响。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挺进到奥得河畔。奥得河是个关键的战略要地,德军在这里建立了两道坚固的防御带。朱可夫元帅决定对奥得河防御区实施坚决、迅速、集中的突破,为此调集了强大的兵力与火力。同时,为了使进攻更具突然性,加强突击的奇效,更有力地摧毁敌军的抵抗,朱可夫采取了巧妙的战术措施。进攻开始前,苏军实施了战斗侦察,先头部队越过敌军雷区,弄清了敌军主防部位。4月16日夜晚3点,进攻正式开始,苏军从空中和地面向敌军阵地猛烈轰击。20分钟后,轰击停止;每在轰击停止的一瞬间,苏军的143部强大功率的探照灯突然同时打开。光束强烈地射向德军,整个战场亮如白昼。这一前所未见的冲击方法使德军顿时惊慌失措,乱做一团。德军一时之间,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新式武器,更弄不明白苏军下一步要做什么。剧烈刺目、迎面而来的灯光使处于黑夜里的德军几乎全成了瞎子。他们看不清苏军的位置,不知道要向哪里还击。同时,眩目的强光也使德军看不清自己阵地的情况,军官找不到士兵,下级找不到上级,炮兵搞错了武器结构的位置。而德军阵地则在苏军眼底暴露无遗,使苏军毫无遮拦地尽情打击。苏军步兵和坦克兵未费多大力气,就冲入德军阵地2公里。

在朱可夫元帅指挥大军向奥得河德军阵地突击的同时,科涅夫元帅领导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尼斯河畔也向德军发动了突击。德军在尼斯河沿岸构筑了两道防御阵地,企图以此阻扰苏军的进攻;16日凌晨,科涅夫的先头部队渡过尼斯河对敌发起冲击,查明了敌军沿河岸的阵地。天亮后,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开始。同时,苏军阵地上大量烟雾冲天而起。浓烟缓缓向河对岸德军阵地飘来。很快,尼斯河和德军阵地被浓重的烟幕所笼罩覆盖。德军被苏军施放的烟雾弄得眼前混沌一片。既看不清对岸苏军的情况,也看不见自己阵地上军队和装备的情况,顿时丧失了视野。苏军乘机抢渡尼斯河。工程兵迅速开始架设载重舟桥,步兵则利用就便器材渡河。几个小时后,舟桥和可以通过炮车、坦克车的低水桥全部架设完毕。苏军步兵、坦克兵、炮兵顺利越过尼斯河。这时,席天卷地的烟幕还未散去,德军明明知道苏军在抢渡过河,但他们无法判明苏军强渡尼斯河的突破地段在哪里,因而也更无法瞄准射击,这样,眼睁睁让苏军渡过大河,突入自己阵地。苏军当天晚上就突破德军第一道防御带,并楔入第二防御带近两公里。

在战场上,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有效地打击敌人,必须使用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方式让敌人成为瞎子、聋子,看不见、摸不着自己,而使敌人的部署完全暴露在自已面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12.南方大厦巧作雨伞生意

广州南方大厦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商业大厦之一,上世纪80年代曾创下年销售总额2.7亿元的纪录,列全国第一位。此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南方大厦善于发挥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巧作生意,不能不算一个重要原因。

1982年,南方大厦的销售主管从气象部门得知一条重要信息:明春雨季长、雨量大,广州多阴雨天。这位主管在核实了气象消息之后,决定预先购入一批雨伞。事有凑巧,当时深圳有一家公司因积压了25万把雨伞而一筹莫展,主管果断地支付了100万元巨款,将人家的“陈货”放在自己的库中“陈”了起来。第二年春天,广州果然阴雨不断,25万把雨伞还不等雨季过去,早已销售一空。

令大厦内的职员和同行们不解的是:雨季刚刚过去,广州阳光灿烂,这位销售主管又购入了20万把雨伞,人们议论纷纷:“主管是不是发财发昏了头?不下雨了购入这么多伞卖给谁?再说即使是下雨,广州市民们的伞早已买得不少了。谁还买雨伞啊?”说也怪,气象预报指出:降雨区离开广州不断北上,然后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止步不前。南下的游客们都知道这一天气趋势,而且很喜欢广州的雨伞,于是在返归之前,人人都选购一把称心的雨伞。这时候,广州市的其他商厦大多已没有货源,南方大厦“天马行空”,又发了一笔好财!

13.马厂长识产量该增该减

1991年春末,与往年一样,鸿运罐头材料厂加足马力,大量生产制作易拉罐的特质铝皮。谁知这一年雨季特别长,至7月初,天气还没有放晴的意思,甚至还连续下起暴雨来。这时,谁都没有想到久雨对生产会有什么影响,而马厂长却果断地下令:“将铝皮生产减少三分之二。”职工们听了都非常吃惊,每年这时候都是铝皮销量大、价格高,不理解为何黄金生产季节大量压缩产量。

马厂长解释道:“今年雨季长,夏季热的时间短,易拉罐饮料销量必然大减,制易拉罐的铝皮需求自然陡然减少,价格也将会随之降低。”果然,这一年,铝皮供大于求,价格猛跌。鸿运厂由于早有准备,未受损失。

1992年初夏干旱,马厂长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夏季将特别炎热,于是他下令大量生产特质铝皮。果然,1992年夏季持续高温,饮料销量大增,特制铝皮成为紧俏物资,价格上涨两倍。鸿运厂大量备货,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同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14.“吃铁路饭”发家的小厂

山西省平陆县轴瓦厂是个集体所有制的小工厂,厂址偏僻,离县城还有八十多里。轴瓦厂一直生产一种工程机械轴瓦,由于种种原因,轴瓦的销售量日益减少。1987年,新任厂长胡王九临“危”组“阁”。胡王九现实地分析了工厂的窘况:(一)竞争对手多,老产品没出路;(二)国家压缩基建规模,工程机械使用率大幅度下降,老产品只能库存。结论必须开创新路,出新产品。可是,出什么样的新产品呢?胡王九对全国近百个单位提供的轴瓦市场信息进行了筛选分析,决定生产火车头抱轴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胡王九的理由是:(一)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又正处于发展时期,产品的潜在市场广阔;(二)本厂距离生产机车电机主机的永济电机厂较近,占有地利;(三)现在全国只有八家工厂生产机车抱轴瓦,只要自己的产品过硬,完全可以打入直至占领机车抱轴瓦这一宏大市场。

胡王九说干就干。经过二年多的努力,轴瓦厂不仅成了永济电机厂的抱轴瓦“定点生产厂家”,还与四十多个铁路机务段建立了供货关系。在全国抱轴瓦市场上,他们的产品占有率达60%。工厂还被铁道部确定为铁路外抱轴生产定点厂家。在短短四年内,胡王九“吃铁路饭”发“家”,工厂产值翻了四番。

15.借旗召众齐桓公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齐桓公自从任用管仲为相后,君臣上下一心、励精图治,齐国很快就富强起来。坐拥强大的实力,齐桓公于是有了称霸诸侯的雄心壮志,他问管仲道:“现在咱们兵精粮足,是不是可以会合诸侯,共同订立个盟约呢?”

管仲当然知道齐桓公的心思,于是回答道:“现在恐怕还不行,如今周王虽然已经失了势,但他毕竟是天子,天下诸侯都是从属于周王的下臣,诸侯之间本来地位相当,谁会乐意听从别人的号令呢?”齐桓公着急地问:“那该怎么办呢?”管仲从容答道:“要想建立我们齐国的千秋霸业,不仅要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更要让天下诸侯对我们感恩戴德才能成功。为达此目的,国君应该以尊崇周天子和亲近邻国为国策。将我国从其他国家夺来的城池归还,并且每年派人去送礼。这样四邻之国就会亲附我国。再派人去各国招募贤士,查看各国情况。有国中混乱的,居中调解纠纷以恢复秩序,有淫乱犯逆的,予以诛杀以维护法纪,如此一来,天下诸侯必然对我们齐国心怀感激而前来朝拜。国君您再以身作则地率领天下诸侯,恭恭敬敬地去朝拜周天子,则王室必尊。到那时候,您的影响力必然如日中天,就是不想当盟主,只怕也推脱不掉了。”

齐桓公点头称赞道:“你说得很对,可是目前怎么着手进行呢?”管仲说:“最近周朝的新天子刚刚即位,国君可以派使者前去朝贺新天子,顺便帮他出个主意,说宋国正在发生内乱,新国君地位不稳,国内很不安宁。请天子下命令,明确宣布宋国国君的地位。国君您拿到天子的命令后,就可以用之来号令诸侯了。这样做,谁也不能反对。”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办。

春秋时期的周王早就已经丧失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了,列国诸侯只知道相互攻伐抢夺地盘,早就将朝见周天子的事抛在脑后了。被冷落已久的周天子见到齐国这样一个大国现在居然派遣使臣前来朝贺自己登基即位,真是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就采纳了齐国的建议,请齐桓公代为前去宣布确认宋国国君的地位。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天子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会盟。这时候,齐桓公的威望还不高,通知发出后,一共只来了宋、陈、蔡、邾四国的君主,其他国家的君主并没有来。尽管如此,在北杏会议上,齐桓公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盟主,并订立了以尊王攘夷为宗旨的盟约。盟约的主要内容:一是尊重周天子,拱卫王室,二是合力抵御异族部落,阻止他们入侵中原,三是帮助弱小和有困难的诸侯。

这是春秋时期第一次由诸侯国出面主持的天下会盟。由于鲁国不肯参加,宋国又提前退出盟会,当年冬天,齐桓公就以违抗周王之命不参加北杏会盟为由,出兵讨伐鲁国。鲁国兵败被迫让出遂邑,并与齐国在柯地会盟解决争端。齐桓公又以奉周王命的名义讨伐宋国,宋国一面派使臣送厚礼给周王,一面向齐桓公承认不参加北杏会盟的错误。这样,公元前679年春,宋、鲁、陈、蔡、曹、郑、邾等七国又应召在卫国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参加会盟,承认齐桓公的盟主地位,这是齐桓公正式称霸的开始。

其后,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共九次会盟天下诸侯,并被推举为盟主,史称“九合诸侯”。

刍议:齐桓公尊王攘夷,好端端一件事在新解中被判为借尸还魂,以为这是利用周王这无用之物。周天子岂是无用之物!

假物借力在齐桓公尊王攘夷中具体化为借旗召众,名正言顺。何必抱着借尸还魂不放。

1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胸怀大志,谋图削平群雄,一统天下。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怎样才能在群雄逐鹿中处于高屋建瓴、名正言顺的地位呢?谋士荀彧对曹操说:“在历史上,晋文公扶持了周襄王,各地诸侯便纷纷地投靠于他;汉高祖为义帝孝服东征,天下之人都归心于他。自天子蒙难,您首倡义兵以来,无时无刻不感念汉室。现在,天子已到达洛阳,正是您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您若把天子迎奉到许都,至少有三点好处:一可以顺从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戴;二可以借辅佐天子之机,使各地诸侯顺服;三可以取义于天下,使英才前来投效。到那时,谁能与您相比呢。”

曹操闻言大喜,在战乱中,将颠沛流离的汉献帝奉迎至许都。开始是奉迎,到后来其实就是“挟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权倾朝野的枭雄。

刍议:奉迎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是高明之策,这叫借旗召众。曹操这一谋略对于他日后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7.冯谖为孟尝君谋复相位

战国时候,齐国丞相孟尝君在各诸侯国中名气很大,秦国人楚国人大肆散布谣言毁谤他,说他权势压倒君主,齐滑王信以为真,撤去他丞相职务。他的门下客冯谖,很富机智,有谋略,设法为孟尝君复职。他先跑到秦国去见昭襄王,说孟尝君已被撤职,劝昭襄王聘他入秦引为己用,秦王大喜,乃秘密派人去接孟尝君。冯谖托词先行回去通知,他回到齐国,直见齐王说,“秦国已派人秘密来接孟尝君了,如果他一旦入秦,对齐国将大大不利。”齐王派人去打听,果然不错,想孟尝君这个人才,绝不可以资敌利用,便问冯谖怎么办?冯谖说:“很简单,恢复他的职位,绝不会去为敌人服务的。”齐王准奏,立即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

刍议:冯谖借用外力来增大已经失位的孟尝君的权重,使齐王不得不再起用孟尝君。这个故事对今天的人才竞争不也有某种警示或启示作用吗?

18.商山“四浩”辅太子

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做太子,大臣们经常劝谏,但高祖全都拒绝了。吕皇后派吕泽到留侯张良那里去问该怎么办,张良献策说:“皇上对四位高人特别器重,却请不动他们。因为他们认为皇上待人侮慢。如果能不惜金帛,派能说会道的人拿上太子的书信,用卑恭的姿态恳切请他们出山,他们是会来的。来了以后,就要把他们当尊贵的宾客,经常把他们领入朝中,让皇上能看到他们。这对巩固太子地位,会有很大帮助。”吕后听从这一建议。汉十二年,高祖的病越加严重,越想要废掉太子。太博叔孙通说:“不行,自古到今大臣们对废立太子之事,都是要以死相争的。”高祖假装应允,但内心里还是想废弃太子。在一次宴会上,太子陪高祖饮酒,有四位老人相随,年龄都已经八十开外了,须眉皆白,衣冠整齐。高祖觉得奇怪,便向他们询问。四人上前回答,都说了自己的姓名,分别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高祖吃惊地说:“我寻求你们多年,你们都避而不见,今天你们为何又跟我儿在一起呢?”四人都说:“陛下看不起士人,随便辱骂他们,臣等立誓不受侮辱。但听说太子仁义孝顺,对士人恭敬,天下没有人不拥戴,都想为太子效力,把生死都置之度外。因此,我们来到了太子身边。”高祖说:“那就请你们好好引导帮助太子吧。”四人向高祖祝寿以后,都告辞而去。高祖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实在难以摆布了。”

刍议:这可以叫借码添重。下二例同。

19.司马睿倚重名士成大业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被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一带的军事,驻在建业。可是,由于司马睿资望不深,吴地的士人都不依附于他,过了很久,当地的士人没有一个人上来拜访,司马睿为此十分忧虑,因为士族是处于当时阶级社会最高层。司马睿请江南名士王导为他出主意。王导请司马睿乘车出游,颇具威仪,王导与北方来的众多名士都骑马随行。当时,王导的名气甚大,所以,当江南士人看到司马睿有王导等人跟随,都十分惊讶!纪瞻、顾荣等人率领江南士人纷纷在道旁拜见,王导见纪、顾等人前来,便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江南士人的领袖,应该任用他们作官以邀结人心。这两个人如果出任,南方士人便没有不服的了。”于是,司马睿便由王导引领拜访了顾荣、贺循的家。这两个人也答应了司马容的聘请,出仕作官。顾、贺出仕以后,纪瞻、卞壶、刘超等名士也相继来到司马睿身边,时人称他们为百六椽。在这些名士的辅佐下,司马睿以清静为政,抚绥江南士民,很快便确立了在江东的根基。西晋灭亡,司马睿在这里建立东晋。

20.刘妃借子升皇后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皇后郭氏病死。宫中主位空缺。当时可以竞争皇后的有三人:刘德妃最为得宠,但出身微贱;杨淑妃出身将门(天武副指挥使杨知信的侄女),侍奉真宗也在刘氏之前,可又不及刘氏得宠;另外还有个沈才人,虽入宫最晚,然而祖父是宰相沈伦,父亲为光禄少卿沈继宗,门第最高,所以也当另眼相看。

“母以子贵”,在几人势均力敌时,谁能产一麟儿,就能出人头地,捷足先登皇后宝座。三个妃子自然要求仙拜佛,乞得贵子。可偏偏是春风几度、珠胎难结。刘德妃宫中有个侍儿李氏,为人老实,又不爱多说话。一天,刘德妃私下对她说:“我想为你提供机会,让你为皇上生个儿子。但儿子生下后,对外人只能说是我生的,永远不要泄露秘密。”李侍儿表示同意,并保证自己一旦得子,绝不泄密。

于是,刘德妃授意李侍儿天天来给真宗叠被铺床,抱衾送枕。一天,真宗果然心血来潮,令李侍儿侍寝。事也凑巧,只此一遭,李侍儿就怀上龙种,十月一满,产下一男。

李侍儿果真信守诺言,外人只知这位皇子赵祯是刘德妃所生。真宗本宠爱德妃,况且李侍儿地位卑贱,改称德妃所生,才有体面,也乐意“以李代桃”。刘德妃既得皇子,地位自然高出杨、沈二人。于是真宗册立德妃为皇后。

21.汉武帝设立三公

秦朝及汉武帝以前,丞相的权力很大。朝政由丞相总揽,丞相府设有百官朝会殿,天下的奏章全部送到丞相那儿,由丞相主持百官讨论议决,然后再由丞相领衔向皇帝报批。丞相对皇帝的诏令如有不同意见,则可以面折庭争,甚至拒绝执行。

因此,汉武帝认为应当削减丞相过于集中的权力。他首先用尚书分去了丞相拆读天下奏章的权力,继而又提高太尉、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他们与丞相平级,并把这三个官先后更名为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和大司空(御史大夫),号称“三公”,从而将丞相专统的大权一分为三,把一相变为三相。这样,三公并列,互相起到了牵制作用,互相制约,不会削弱皇权。

刍议:这是借力平衡的统治手段。

22.赵匡胤禁军设立三衙

五代时期,皇帝禁军是发动政变的主要依持力量。后周皇帝郭荣(柴荣)鉴于对禁军发动政变的警惕,撤调了原由妹夫担任的禁军总指挥,而改由自己的亲信赵匡胤担任这一职务。这一职务在当时的名称叫做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郭荣死后,幼主登基,赵匡胤以禁军统帅的优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上台后,认为郭荣没有改造好禁军制度,自己才得趁机上台。如果自己不改禁军制,那么迟早又要被自己任命的禁军统帅赶下台。于是他来了一次系统平衡的改革,使禁军一分为三,互相牵制。

赵匡胤将禁军改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三衙的将领,一定要分别从边关军将中选一人,在亲戚中选一人,在军班中选一人。这三人无法抱成一团,不可能联台起来搞宫廷政变。这样,禁军的三支力量,互相牵制,谁也不能乱动。而成为保卫皇帝的有效力量。

23.肃顺救左宗棠

清代官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许多官员一般都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是仰仗其私人聘请的师爷代为办理,但又明文规定师爷不可把持政务,若把持政务,可以就地正法。

左宗棠是为清代后期的所谓“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的风云人物,可他早年却命运多舛,长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左宗棠中年以前由于科举考试不顺,迫于生计而应聘到湖南巡抚骆秉章身边当师爷。当时正值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江南北之际,身为巡抚的骆秉章深知自己能力浅薄,应付不了复杂多变的乱局,于是把巡抚衙门的一切大小事务都交由老谋深算而又办事干练的左宗棠全权负责,自己只是尸位素餐而已。左宗棠由此总揽湖南一省的军政大权,前后长达六年之久。当时负责管辖湖北、湖南两省的湖广总督官文,由于与骆秉章向来不和,矛盾很深,一直伺机报复。恰好当时永州镇总兵樊燮上书控告左宗棠竟然以师爷的身份把持湖南政务,坏了朝廷的规矩。官文闻知此事,正中下怀,立即就把此事向朝廷报告。不久,咸丰皇帝便传下旨意,要求官文负责查办此事,如情况属实,可以立即将师爷左宗棠就地正法。

当时,在翰林院任编修的郭嵩青与左宗棠是多年的同乡好友,为了救左宗棠一命,他马上找到了同乡王运,王与当时正受宠的权臣肃顺关系极其密切。王运见了肃顺后,便恳请肃顺为左宗棠求情。肃顺是官场老手,他知道求情不能没有依据,于是就让王运找人先向朝廷保荐左宗棠,有人保荐,他就好向皇帝求情了。

当时,虽然左宗棠尚未做官,但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已经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保荐的人很好找。不久,朝廷大员潘祖荫、湖北巡抚胡林翼就联名写下了保荐书。胡林翼在《敬举贤才力图补救疏》中称左宗棠“才可大用”,还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咸丰帝一方面得到控告书,一方面又得到保荐书,心中疑惑顿生,就问自己的亲信肃顺;“爱卿可了解左宗棠的情况?”

正等待求情时机的肃顺立即趁机说:“左宗棠有大才,在骆秉章处当师爷、出谋划策,很有成效。洪秀全率长毛自广西揭竿造反,北上窜扰大江南北,骆秉章治下的湖南能得以保全,身为师爷的左宗棠立有大功。方今正是多事之秋、用人之时,望皇上能以社稷为重,爱惜人才。”随后,他又建议咸丰帝把官员们的保荐书抄录给官文,请他酌情办理。咸丰帝点点头,立刻就按肃顺的意见传下圣旨。

官文也是官场老手,在接到皇帝送来的保荐书和密旨后,马上就明白皇上有意启用左宗棠,因此也就不便再查办左宗棠了。不久,在曾国藩的保荐下,左宗棠顺利地出任了兵部郎中,以堂堂的四品京堂候补襄办军务,从此有了可以名正言顺大展拳脚的舞台。

刍议:肃顺让人用保荐左宗棠去抗衡控告左宗棠,然后他向保荐方添码,这种力的运用确是巧妙。

24.袁知县饿驴找骡

明朝,广西太平县深山老林中住着一个老头。一天他牵着一头骡子驮着钱物出山赶集。

走到半路上时,骡子尥蹶子,不肯走了。无论老头怎么哄怎么赶都不顶用。

正在这节骨眼上,有一位陌生人骑着一条毛驴来到跟前,瞧老头在吃力的赶骡子,就问:“你老这么急,要上哪儿去?”

老头回答:“别提啦,急着赶到前面县城去,可这畜生硬是不听话。”

陌生人笑道:“啊,正巧,我也要去县城办事,咱们一块走吧!”然后他又关心地对老头说:“这么大岁数,这骡子脾气又暴躁,也真够你受的啦!”他搓了搓手,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最后又开口:“你看我这驴,驯服听话,咱们就换着骑吧!”

老头也是无奈他那骡子,连忙点头。

陌生人笑着跨上老头的骡子,狠抽几鞭,骡子撒蹄飞奔起来,一时尘土飞扬。老头想追上去,已经来不及了。一下子骡子、陌生人早已跑的无影无踪。老头连连跺脚,连叫上当,就气喘吁吁赶到县衙告状。

知县袁道问明情况后,对老头说:“你别急,先把驴留在这里,过了四天你再来取。”

四天后,老头又来了。袁道问:“你还记得那人跑去的那条路吗?”

老头不假思索答道:“记得!”

袁道笑了:“这下,你就有好戏看啦!”

袁道马上命令两个衙役牵出驴来,跟着老头走。一会儿,这一行人来到四天前骡子被拐跑的地方,衙役放开驴绳,任其自去。毛驴饿了四天,饥不可耐,又熟识回家的道路,就一溜跑去,衙役在后面紧紧跟上。

驴子跑到家里,衙役也紧随跟到。众人一看,门口就系着一头骡子。老头就叫:“是我的骡子!”

衙役呼啦拥上,利索的捆绑了那家主人,带他到县衙大堂,一经审讯,那人乖乖认罪。

25.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姚崇和张说,都是唐玄宗的得力臣子。二人一向意见不合,彼此互相忌恨,但为了自己的面子却从来也没有公开决裂过。

姚崇病了很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临终时告诉他两个儿子说:“张丞相和我素来不合,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欢服饰、古玩,我死了以后,他一定会来祭吊的,你们可以把我死前经常佩戴的或玩赏的宝玉古器等,排列在灵帐前面,他如果看都不看一眼,可见恨我的心理尚未消除,这样你们前途坎坷,不堪设想;他若是喜欢看这些古玩,便立刻收集起来送给他,并请他为我作一篇神道碑的碑文。拿到了这篇碑文再抄一份,副本送给皇上参阅;另外要先将碑石磨好,他的碑文一到,立即赶刻碑文,再报告给皇上知道;张丞相平常剖析事理,虽然也正确,但总是比我慢一步,几天后,他一定会后悔,派人来把碑文要回去,你们将所有的实情告诉他,并再带他去看已刻好的神道碑。”

姚崇死了之后,张说果然来凭吊,注视了三四件陈列在灵帐前的服饰古器,姚崇的家人选了送去,再请他写了一篇神道碑,这文章写得非常好,轰动一时。姚家很快地刻好碑文。过了几天,张说果然派人来,说是碑文辞意欠妥当,要拿回去再加修改,姚崇的家人领来人去看已刻好的神道碑,并且说明已经另抄一份,呈给皇上看了,那人空手而回。张说听了回报,非常后悔,叹息道:“死了之后的姚崇,能计算活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的智慧,真的是赶不上他啊!”

刍议:这碑文倒是一堵挡风的墙,这是借“敌力”。

26.新娘子处理难题

一户人家迎娶新娘,在当天晚上,盗贼在他家墙壁上挖凿一洞,从洞里钻进来准备偷东西。正好这家院内有一个大木头,盗贼不小心碰倒了它,大木头砸在头部,头破而死。这家人点燃蜡烛一看,原来是邻居。顿时家人慌乱一团,只怕招来大祸。新娘却说:“无妨。”于是她便取来一只空箱,将盗贼尸体装入箱内,抬至贼家门口,并且敲了几下门。盗贼的妻子开门后看见木箱,以为是丈夫盗来之物,便高兴地将木箱弄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以后,她见丈夫还没有回家,便打开木箱,发现是丈夫尸体,也不知道是谁杀的。于是她便偷偷掩埋了丈夫尸体,自己连忙远走他乡了。

27.总统认为这本书……

一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了,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有许多人大肆抢购起来。

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刍议:这叫借重名人效应。

28.汇丰向人行“借兵”

香港汇丰银行是一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其首脑与当地居民也有着传统的密切联系。因此,美国银行视其为“眼中钉”,只有打垮汇丰银行,才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

美国金融界的大亨们谋定了进攻汇丰银行的策略。他们以“旅游”“度假”来到香港,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灵活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股票连翻数倍,不断暴涨,成为人们手里发财的象征。汇丰银行为平抑股价,开始抛售股票,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紧接着,美国银团在两天内把所有收购的汇丰银行股票向市场低价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散布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汇丰股票如同废纸等等,致使汇丰股价狂跌,在银行兑款的人也越来越多。形势对汇丰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汇丰银行如果不尽快收回这些堆积如山的股票,任其继续下跌,其信誉将一落千丈,汇丰也有关门垮台的危险。但形势越来越糟,就在汇丰银行筹集资金大量吃进股票时,分布在全港的汇丰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使银根更加紧张,不关门停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此时,一份份签有“绝对机密”的电文飞到汇丰银行总部,总部决策人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

面对美国银团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反击。他们首先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四处贷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了再找新关系户,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但是一切努力都未能奏效,借款的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钱借给行将倒闭的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既然无力收购股票,也无力支付挤兑,似乎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汇丰银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猛然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国大陆金融机构求救。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大陆驻港金融机构早已觉察,并曾多次提醒汇丰银行,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防范,结果吃了大亏,但在这关键时刻,中国金融机构本着稳定香港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保证香港的经济稳定。

大陆驻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发生的一切反馈到北京。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作出决定:支持汇丰银行。并迅速指示驻港机构以最快的速度办理贷款过账业务。一切都以最高效率进行。与此同时,香港新闻媒介立刻作了大标题披露:“中国人民银行与汇丰银行联手共进”,“汇丰银行信心的一票来自大陆”等等。大小报纸从头到尾进行报道,一时间成为港报的主旋律。

香港的股民和储户清楚,汇丰银行有大陆金融机构支持,意味着汇丰银行的资本不会枯竭,资金信用是毫无疑问的,由此,他们也看到了这场厮杀的前景——胜利属于汇丰。紧接着形势急转,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再领风骚。美国人面对逆转的形势只能望洋兴叹,别无他法。他们只能承受他们没有想到也最不愿意承受的结果。由于大陆金融机构的加盟,胜败已分,美国银团被迫与汇丰银行进行谈判。由于美方高价吃进,低价抛出,损失了很多,并且为弥补汇丰银行的损失,不得不同意将一个航空公司拱手相让。汇丰银行为保证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同意让美方在香港保留一部分资产,并让美方承诺,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事后,美方一位金融界高级人士说:“汇丰银行邀请大陆金融机构参战,这一招太绝,也太狠,差一点使我们全军覆没。”

29.洛克菲勒负债经营办企业

约翰·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建者,是美国企业界的拿破仑。

1855年起,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休伊特——塔特尔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到1858年,他已能挣到年薪600美元。然而,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公司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因此,要求加薪。这一要求被拒绝了。洛克菲勒一气之下,找到了莫里斯·克拉克,两人决定合办企业。洛克菲勒当时仅有800美元,于是就到他父亲那里借到1000美元。此后,为了扩大自己初创的企业,他一再到父亲那里告贷。在第一个年头里,他们的代理商号经销了45万美元的货物,从中赚取4000美元,第二年盈利又上升到1.7万美元。

在1863年,莫里斯·克拉克的一个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加入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号的合股经营,并建议经营炼油业。这一建议得到了克拉克与洛克菲勒的一致同意。但是,到1865年初,兴旺发达的公司由于合伙人意见上的分歧而分裂了。洛克菲勒对于克拉克在扩大业务方面所表现的畏畏缩缩的态度愈来愈恼火。这时商行已负债10万美元,而洛克菲勒还想进一步扩大企业。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大家同意将企业出售给出价最高的人。

拍卖是1865年2月2日进行的。洛克菲勒代表安德鲁斯和本人为一方,克拉克为一方。克拉克开始喊价500美元,洛克菲勒加到1000美元。喊价扶摇直上,从4万美元升到5万美元,又升到6万美元。最后,莫里斯·克拉克挣扎着说:“7.2万美元。”洛克菲勒立即接口说:7.25万美元。”克拉克有气无力地摊开双手说:“这个生意归你了。”

洛克菲勒当时是初出茅庐,自然没有这么多钱,他从银行中借出7.25万美元给克拉克。

洛克菲勒后来和一位友人叙旧时说,“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决定了我的事业。”

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足,又要发展自己,有时可以负债经营,借得钱来,组织生产,以求赚回更多的钱,壮大自己的实力。洛克菲勒从开创小商行到买下这一小公司,无一不是负债经营,然而他却成功了,由此足见其过人的胆识与智慧。

刍议:借债经营,今人有叫借鸡生蛋的。

30.借花结果,小企业腾飞

在缺乏技术和人才的落后地区和中小企业,运用“借花结果”的谋略尤见奇效。江苏某县有个分析仪器厂,规模小,300多人,无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濒于停产,要想起死回生,必须开发新产品。于是他们放眼于整个社会,借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花”,与他们搞合作,接受成果转让。很短时间,效果就出来了。他们与全国多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中多个单位合作研制成功几十种新产品。比如离子选择电极,就是他们利用沈阳一家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生产出的新产品。其中的敏感膜,是关键部件。就这一个部件,行家估计,一个教授带几个研究生,也要用几年时间才能研制成功。而该厂借用研究所的成果,仅用四个月时间就投入了批量生产。还有一种甲离子选择电极,也是该厂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的,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发明奖。1980年,我国的一位电分析专家赴捷克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回国后搞出了一台新极谱仪的原理性样机。该厂闻讯而动,很快与这位专家联手协作,对这台样机进行改进,使之批量生产,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就投入市杨,支援了经济建设,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该厂善于借各方之“花”,很快就结出了丰硕之果,不但彻底摆脱了被动局面,而且很快就跻身于全国电分析仪器行业的骨干企业之列。

31.合肥洗衣机厂借牌闯牌

中国洗衣机行业的巨擘荣事达集团,在中国家电行业竞争不断走向白热化的1995-1997年,连续三年稳坐中国洗衣机行业产销量第一把交椅——127万台、150万台、175万台。中国家电协会有关统计表明,荣事达1996年的150万台产销量,已使它成为世界同一产地规模最大的洗衣机生产基地。1997年它再次刷新了这一纪录。

荣事达集团最早是一家手工业合作工厂,其后,几经合分波折,至1977年时,厂子有资产300万元,职工300多名。1980年该厂开始生产洗衣机,1981年生产了2000台,逐渐形成了合肥洗衣机厂。合肥洗衣机厂曾有自己的“佳净”牌洗衣机,然而由于质量差而无消费者问津,后改名为“百花”牌,仍由于质量上不去而打不开销路,企业一时陷入了困境。

1986年陈荣珍从合肥锅炉厂调入该厂。以陈荣珍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做出“借牌经营”的决策,借用上海“水仙”牌进行生产。从1987年到1992年,通过“借牌”,合肥洗衣机厂开辟了市场,也实现了自我积累。该厂借牌6年,注重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销售网络的营建,不仅为被借品牌巩固了形象,创造了利润,更主要的是为争创自己的品牌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陈荣珍等领导认为:借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借牌是为了创牌,并且要敢于超越被借品牌。1992年,合肥洗衣机厂与上海“水仙”牌洗衣机厂合同期满。值此之际,该企业与港商合资成立合肥荣事达电气有限公司,创立了自己新的品牌“荣事达”,并一举成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荣事达”便成为驰名品牌,到1997年形成荣事达家电集团,拥有9个子公司,总资产约为24.3亿元,员工7100名。年生产能力为洗衣机200万台、环保电器300万台、橡塑制品300万套、电视机250万台、大中型模具200副。

刍议:把此例判为李代桃僵,殊不可解,叫李代桃荣还差不多。

32.“借光生彩”SB公司起死回生

日本有一家SB咖喱粉公司。现在一提起SB公司的咖喱粉,消费者对其产品无不称赞,说SB的咖喱粉使他们的餐桌变得更加丰盛了。足见其产品是很受顾客喜爱的。但就是这一家公司,十几年前,却由于产品滞销,造成公司入不敷出,几乎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濒于死地的企业成为今日人们交口称赞的知名公司的呢?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时新上任的总裁K先生,归功于K先生的英明果断、机智过人、善用奇招。

那一年,公司陷于危境,产品积压、效益低下、人心涣散,新上任的总裁K先生,为此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怎样才能将积压的产品变为畅销货?因为他深知,只有打开产品销路,企业才可能有所转机。

滞销的产品如何打开销路呢?他思考良久,想出了一招:借光生彩,譬如月亮本无光彩,借助于太阳光才能放彩。滞销产品暗淡无光,必须制造一个光源,把它照亮起来。怎样制造光源呢?

当时日本市场的私家车价很贵,一般家庭无力购买,因此尽管有许多人考取了驾驶执照,但苦于无力购买,而望“车”兴叹,不能过一过“开车瘾”,当一回“有车族”。SB咖喱粉公司决定在这里开辟“光源”。于是几天后当地许多家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大篇幅的广告:“征求有照无车者,本公司出租咖喱色小轿车,租期一年,收费低廉。”

果不出总裁之所料,这则广告一刊出,随即就吸引了无数想过开车瘾的中低层收入的人士前来求租,甚至有些人因稍晚一步,而未能租到汽车。东京街头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车流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咖喱色小轿车。每当人们看到这种颜色的汽车,总免不了议论一番:“看!那是SB咖喱公司的轿车”,“瞧!开那辆咖喱色的车多神气呀!”这种称赞与议论起到了活广告的效应,一时间,本无名气的SB咖喱粉公司出名了,知名度与声望直线提高,而作为SB公司的产品咖喱粉,也随之畅销起来,由于产品的畅销,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SB公司真正死而复生。

SB咖喱粉公司正是利用出租的咖喱色小车成热点,成光源。反射回本公司及其产品,这对于SB公司的知名度的提高,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正是借助于公司知名度的提高,才有了产品的畅销,最终公司名声大噪,被人们认为“财大气粗”“资力雄厚”,确实使企业东山再起,雄霸一方。

33.柯达公司的“老二”竞争战术

现代照相技术的诞生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器材厂商。伊斯曼·柯达公司创建于1881年,柯达公司名字的由来,据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创办人乔治·伊斯曼喜欢字母K,认为它有力量感。二是“柯达”在各国文字中无论怎样翻译,都有同样的发音,它是以音取胜,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柯达公司长期垄断着世界胶卷市场的90%,在其它摄影器材方面,柯达公司则垄断着美国市场的80%,其它西方国家市场的50%,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柯达公司日益受到西方其它国家摄影器材公司的竞争。德国的矮克发公司和英国的依尔福公司力量不断壮大,显然已构成对柯达公司的严重威胁。在摄影器材中,彩色胶卷的利润率最高,因此各个摄影器材公司在这方面竞争最激烈。在彩色胶卷市场上,日本富士公司对柯达公司的威胁最大。“富士”胶卷以价格便宜、质量好的优势,有力地冲击着柯达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老大地位。1984年,富士公司不惜巨额美元争取到洛杉矶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确认的指定产品标志,并获得在奥运会新闻中心设立服务中心的权利。奥运会期间,富士公司绘有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和富士公司标志的绿色飞船一直飘在奥运会主赛场上空。柯达公司在自己的家门口着实被羞辱了一次。富士公司的胶卷由此抢去了美国市场15%的份额。市场竞争的挫折,使柯达公司不得不放下架子,重新调整竞争战术。柯达公司紧紧盯住富士公司,密切注视它的行踪。富士公司的每种产品,都会被柯达公司收集,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以发现其中的奥秘。柯达公司的一些员工不满地称它为“老二”战术。富士怎样做,柯达公司就怎样做。虽然这对称霸市场很久的柯达公司来讲,似乎有些不是滋味。但却使柯达公司受益不小。如富士公司的软片冲出来的照片比柯达的产品鲜艳得多,从严格的专业角度看,颜色有些失真,但却受到普通顾客的欢迎。1986年,柯达公司学习富士公司的作法,也推出VR-G型软片,颜色比老产品鲜艳了许多。柯达公司不但在产品上积极学习富士公司,而且在管理上也学习富士公司的作法,在公司上下积极推行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相纸上光部门,只要出现人的头发1/10宽的线条,整个大卷的相纸就得作废。在过去,富士公司这方面的损耗率要比柯达公司低得多,现在柯达已超过了富士公司的水平。另外,软片部门在1985年以前,产品合格率只有68%,而开展学习富士公司活动以后,产品合格率1985年达到了74%,1987年又提高到90%。在产品销售活动中,柯达公司也学习富士公司的作法。1986年8月,柯达公司把日本唯一的一条大型飞船租了下来,涂有巨大柯达公司标志的飞船日夜飘浮在东京上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柯达公司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汉城奥运会标志的使用权。至此,柯达公司总算报了一箭之仇。柯达公司的“老二”竞争战术,使富士公司感到巨大压力,难以招架了。富士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总裁查普曼说;“我希望柯达公司还像以前一样,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这种讨好方式,真叫人受不了。”

刍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4.借旅客之力绿化环境

日本鹿尔岛观光饭店,由于环境幽雅,重视招徕,食客如云。可是,饭店开业之初,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如果雇工植树要花很大一笔经费。后来,经理西村想出一条妙计,未花一分钱便很快地绿化了。

原来西村打出一条广告:“亲爱的旅客,你想在这美丽的鹿尔岛上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吗?就请在我们饭店附近种上一棵纪念树吧,饭店为您备好了树苗,只收一点成本费,并备有木牌,供你写上大名和题词。”来旅游的人大都会特别爱花木,乐意花些劳动在这里留个纪念,有了观光饭店提供的条件,大都求之不得。有人一口气栽几十棵。结果,不到几年,秃山变成了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的绿山了。这以后,饭店便总是顾客盈门,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5.罗文锦辩皮箱案

上世纪30年代中期,香港有一起诉讼案子:英国商人威尔斯向中方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只皮箱,到取货时,威尔斯却说,皮箱内层有木材,不能算是皮箱,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百分之十五的损失。在威尔斯强词夺理、法官偏袒威尔斯的情况下,律师罗文锦出庭为被告辩护。罗文锦站在律师席上,取出一只金怀表问法官:“法官先生,这是什么表?”法官说:“这是伦敦名牌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没有什么关系。”罗文锦坚持说与本案有关。他继续问:“这是金表,大家都没有怀疑。但是请问,内部机件都是金制造的么?”法官一愣,不语默认。

罗文锦接着说:“既然没有人否认金表的内部机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么茂隆行的皮箱案,显然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刍议:此辩借用名牌金表作类比推理,举重若轻,驳倒原告。

36.借风行船的化妆品销售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着。当时这个公司的一名供销员乔治·约翰逊独立门户创建了只有500元资产、3名职工的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

约翰逊清楚地知道,他当时无力把佛雷公司打垮,就集中力量生产一种粉质化妆膏。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靠“衬托法”推销自己的产品。约翰逊在广告中宣传说:“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次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事们对这种“依附式”宣传不满,说他替佛雷公司吹。

约翰逊笑着解释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大,我们才这样说,打个比方,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可如果我能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的身旁的话,我的名字马上便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推销化妆品的道理是同样的,在黑人社会中,佛雷公司的化妆品享有盛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的名字一同出现,明着捧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抬高了我们的身价。”

这一招果然很灵,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接着,约翰逊又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经过强化宣传,短短几年的努力,约翰逊生产的化妆品便将佛雷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挤出了化妆台。

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成了约翰逊的独家天下。约翰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仰赖于“借风行船”之计的运用——借他人的风,行自己的船。

37.哈立克,还是沪立爆

一位扛粮包出身的粮店经理与一位农作物栽培专家不期而遇,后者愁眉难展,一脸的晦气,经理问其故,乃因他呕心沥血培育了近十年的爆裂玉米,刚刚批量上市就被进口的洋“哈立克”逼得无立锥之地。卖惯了籼米粳米馄饨皮的经理细细询问之后毫不客气,连连指着对方直说“笨、笨、笨!”专家反唇相讥:“人家靠几十万元的广告费弄得上海城家喻户晓,你有铜钿多少?”经理袖子一捋:“赚不到钞票我情愿赔你本。”甘愿顶风冒险的粮店小经理唯有一个附加条件:“不管生意是好是坏,全部得由我独家经销。”

几天之后,坐落在静安寺华山路口的这座小粮店人涌如潮,专家精心培育的国产爆裂玉米“沪立爆”被市民竞相争购。小小经理何来回天之力?战术揭穿了简直叫人难以置信,就靠这售价不过一毛钱一张的白报纸上涂着的那几个大字:“哈立克?不,我是沪立爆!”这决非在写小说。谙熟推销生意经的这位经理瞅准门道,人家花了几十万元大做其广告,不也等于为这类爆裂玉米的推销开了道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关键是如何为我所用。于是他又在白报纸下方细细写就了一行行“比较”文字:“哈立克:每公斤36元,沪立爆:一斤才2.22元;沪立爆随爆随吃,吃多少爆多少,普通炒菜锅,外加一匙油即可;哈立克每50克才10粒,沪立爆……”

意欲尝新却又因这样玉米花儿每袋50克竟索价1.85元而踟蹰不前的市民们,而今面对这既经济又实惠的、能在自家炒菜锅里噼叭开花的“沪立爆”,哪能不驻足停留、慷慨解囊呢?

原本难以推销的70吨“沪立爆”,如今正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区级小粮店里“解困”。一毛钱巧借几十万元的东风,有些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38.曹玮借刀杀叛军

宋代名将曹玮带兵有方,军纪严明,为此西夏人很害怕他。

有一天,曹玮正与人下棋,突然有人前来报告说:“刚才有几千名士兵叛变,已带着粮草军械逃往对面的西夏国。”这一突然的事变,使宋军的处境十分严峻,许多将领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曹玮也觉得事态的严重,但是他却表现得十分沉着,向众人神秘地一笑,小声地说:“这是我事先安排的行动,你们谁都不许声张。”说完他又谈笑自如地接着下棋。这个消息传到西夏,引起了西夏人对来降宋军的怀疑。西夏人本来就惧怕曹玮,唯恐吃亏,曹玮那神秘的一笑更加使他们难辨真伪,索性把投降的宋军统统杀掉,将尸首扔到了两国边境上。

曹玮在这里利用西夏人多疑的心理特点,暗中使用借刀杀人(借敌力)的方法,使叛逃的军兵人头落地。

刍议:新解人判此例为笑里藏刀,用的是对字眼法,因为这里有曹玮“神秘的一笑”。曹玮一笑岂能成计。云山认为:曹玮笑与言首先是安定军心,并利用可能潜在的间谍传假情报(反间计),杀掉叛军。

39.王熙凤借刀除情敌

凤姐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聪明能干而又阴毒的女人。

凤姐的丈夫贾琏早就对凤姐感到厌倦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凤姐没有为他传宗接代,另一方面她后来总是病歪歪的,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贾琏以花言巧语哄得俏丽的尤二姐做了二房。凤姐“很宽容”地将住在外边的尤二姐请进荣国府,表面上对尤二姐十分亲热体贴。实际上,凤姐是在等有利时机给尤二姐一些颜色看看。

机会终于来了。贾琏外出归来,其父贾赦赏给他一个17岁的女孩秋桐,贾琏没日没夜地和这个年轻的小妾厮磨在一起。对这个秋桐,凤姐自然也是切齿痛恨,不过,为了除掉尤二姐,凤姐先要把秋桐当成一把刀来使用。一旦借助秋桐除掉尤二姐,再解决这个小丫头则易如反掌。

凤姐开始挑唆秋桐去和尤二姐作对:“你年轻不知事,她现在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上的人。我还让她三分,你去硬碰她,岂不是自寻其死?”

这哪里是劝,明明是引风拨火。秋桐听后,越发恼了,口里骂道:“奶奶是软弱人,那等贤惠,我做不来!奶奶素日的威风怎么都没了?奶奶宽宏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让我和这娼妇做一回,她才知道呢!”秋桐说话时故意放大嗓门,以便让邻屋的尤二姐听到。气得尤二姐在房里哭泣,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

那尤二姐原是“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经秋桐这一气,便恹恹得了一病,四肢懒动,渐次黄瘦下去。夜来合上眼,只做噩梦。尤二姐此时已身怀六甲,贾琏忙命人去请医生。偏偏请来的是个庸医,尤二姐用了他开的药,竟致流产。凤姐又叫人给尤二姐算命打卦,回来的人说这是“属兔的阴人冲犯了”,而秋桐正是属兔的。

凤姐劝秋桐说:“你暂且别处躲几日再来。”秋桐气得哭骂道:“理那起饿不死的杂种,混嚼舌根!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我来了就冲了!我还要问问她呢,到底是哪里来的孩子?她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张姓王姓的!奶奶稀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掺杂没有的呢!”

尤二姐听了这话,只觉得天旋地转。入夜,尤二姐独坐床边,感到世间人情险恶无可留恋,不如以死了却这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尤二姐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吞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秋桐因气死了尤二姐,不免让贾琏生厌。虽然她死乞白赖地留了下来,但终归让贾琏不冷不热地丢在一边。毫无疑问,这场斗争真正的胜利者是凤姐,她巧妙地运用“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了自己的情敌。

40.司马穰苴杀鸡儆猴振军威

司马穰苴是齐国人,本姓田,因治军有方、战功卓著而被齐景公任命为大司马,掌握全国的军权。

齐国曾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国,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势力逐渐衰落。到了齐景公时期,邻近的晋国和燕国肆无忌惮地夺去了齐国的阿邑、甄邑和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仍不停地向齐国内地推进。布衣出身的田穰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任大将军的。

田穰苴受任于危难之际,对齐景公说:“我不过是一个身份低下的人,如今一下子官列众大夫们的职位之上,恐怕将士们不会听从我的号令,如果您能派一个您最信任而且地位又尊贵的人给我作监军,这事就好办了。”齐景公觉得田穰苴言之有理,就把最受自己宠信的大夫庄贾派去了。田穰苴与庄贾申明了军法,并且约定:“明天正午,我们在军门相会。”

到了第二天,田穰苴早早地来到军营,等候庄贾到来好升帐点兵。可是,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就是不见庄贾的人影。田穰苴急了。他命令士兵在军门前设置下观察日影的木表和计时用的漏壶以判定庄贾到达军营的时间。

日影东斜,庄贾还是没有到来。

田穰苴命令士兵放倒木表,把漏壶中的水倒掉,然后步入军营升帐点兵,申令军法军纪,操练军队。

日薄西山的时候,庄贾才醉醺醺地来到军营。原来,庄贾依仗齐景公的宠爱,一向骄傲蛮横,而且,田穰苴所率领的这支部队是他以前带过的,自己在那里颇有威信,因此不把田穰苴看在眼里。这一天,他在府中与给他送行的亲友吃喝,早已把正午到达军营的约定置之脑后。

田穰苴问庄贾:“为什么来晚?”

庄贾漫不经心地说:“亲友为我送行,多喝了几杯。”田穰苴道:“作为一个将军,从接受国君命令的那个时刻起,他就要把家中的事忘掉。如今敌人已深入我们的国土,前线的士兵正在跟敌人血战,国君心焦如焚,全国百姓的性命都取决于我们,你还搞什么请客送行呢?”于是召来执法的军官问:“订好时间而到时迟到的人,按军法该怎么办?”执法军官答:“该斩!”

庄贾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派家人飞马去向齐景公求救,但齐景公的赦令未到,庄贾早已人头落地。

过了不多时,齐景公的使者带着符节驰入军营。田穰苴问执法军官:“在军营中驰骋,按军法该怎么办?”执法官道:“该斩!”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杀,但也不能不处理。”于是下令把使者的车夫斩首,又砍掉马车左边的一根立木和杀死车子左前方的一匹边马向三军示众。处理完毕,田穰苴命令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自己则率领三军星夜向前线进发。

行军途中,田穰苴对士兵们的住宿、饮食以及疾病等事,都亲自关心、安置,他还拿出自己的资财和士兵们享用,跟士兵们在一起吃,在一起休息。

晋军和燕军听到了田穰苴的一系列做法后,知道遇上了劲敌,晋军撤兵回国,燕军也退过黄河。田穰苴乘机全部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齐景公闻知后,亲率文武大臣到城外迎接凯旋的齐军,封田穰苴为大司马。

刍议:“杀鸡”是树立一个“榜样”,儆猴乃借力于“榜样”。故杀鸡儆猴是假物借力的一种用法。

41.刘邦咬牙封雍齿

刘邦打下天下,当了皇帝,首先封了妻子吕氏的两个兄长吕泽、吕释之。接着,又封了萧何、张良、项伯、周勃、樊哙、灌婴等人。然后,又封了吕泽、吕释之的两个部将为7000户和3000户。这一下,搞得不公平、不平衡了。因为吕泽、吕释之部将的功劳,怎么也比不上曹参、陈平的功劳大。而且萧何的封户不过8000户,而吕后兄长的部将却封了7000户,这显然不公平。

刘邦有一天发现大臣们在下朝之后,东一堆,西一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便问张良,他们想干什么?张良说,他们打算造反。因为他们出生入死为陛下打江山,现在受封的却没有他们。刘邦一听很害怕,问有什么办法没有?张良说:“你想一想,在这些人中有没有陛下最讨厌的人?”刘邦说:“有。这个人就是雍齿。他仗着是最早跟我出来的同乡,几次跟我过不去,还把我第一个立足点搞丢了。我几次想杀了他,因为他功多,一直不忍下手。”张良说:“那你马上封雍齿为侯,便可安众人之心。”刘邦于是把雍齿封为2500户的计方侯。众人见刘邦最讨厌的功臣都受了封,觉得自己受封是有希望的,于是一场燃眉之急的政治风波就和缓平息了。

刍议:杀鸡可以儆猴,奖鸡也可以安猴。可以说都是借助“样板”的力量。奖鸡安猴是反用杀鸡儆猴计。

42.雍正敲山震虎整官风

康熙和乾隆掌权时期,国家呈现太平盛世的局面。到了康熙晚年,他衰弱多病不能勤政,另一方面是确立皇储的问题搞得朝廷一片混乱。因此,在他统治晚年,朝中官员渐渐疏于政事,因循敷衍、懒散拖沓、贪污行贿,把官场弄得乌烟瘴气,一直蔓延到雍正初年。

雍正登基后,决心全面整顿,改变朝廷大臣玩忽职守的态度和消极懒散的作风。他清楚这种作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彻底整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雍正想来想去,决心来个敲山震虎。

一天,雍正让手下趁别人不注意时,把刑部大门上的匾额拿回来,藏在屏风后面。然后雍正耐心地等待,看看刑部有什么反应。

一天过去了,刑部没有什么异常。

两天过去了,刑部依然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第七天,雍正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命令召见刑部主管官员。一见面,他突然问道:“你们衙门外的大匾额还在吗?”

官员不知雍正有何用意,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在!”

可是当他们抬头看皇上时,只见雍正脸色阴沉,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慌忙补充说:“应该在吧!”说罢不敢言语。

雍正向近旁的侍从招招手,两个内侍便把刑部大门外的匾额从屏风后抬出来。刑部主管官员一看,吓得直哆嗦,一时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

雍正指着放在大殿中央的匾,厉声说道:“这块匾额已经放在这里七天了,可你们却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么大的缺陷你们居然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你们平日会疏忽多少事务!堂堂一部之首尚且玩忽职守到如此地步,又怎么能以身作则、教导下面的人勤于公务呢?”

雍正大发脾气,刑部主管吓得双腿发软,连连叩头,俯首请罪。他在皇上面前立下誓言,决心痛改前非,整顿吏治,提高效率。

雍正对其他部门什么都没说,但自从这件事传开后,朝廷六部拖拖拉拉的办事作风很快就有了改观。

刍议:雍正要敲山震虎,却先来个“无中生有”——凭空制造出一个“刑部匾”事件,参见“无中生有”条。

43.晋献公假途伐虢

公元前659年夏天,晋国兴兵攻伐虢国。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不让晋国的军队过境,晋国就束手无策。大臣荀息对晋献公说:“虞国的国君虞公是个鼠目寸光的小人,见钱眼开,大王只要把我们的国宝送给虞公,他一定肯答应借我们一条路,让我们通过虞国。”

荀息说的“国宝”是指晋国君主马厩中原产于屈地的千里马和国库中原产于垂棘的玉璧。晋献公最珍爱这两件奇物。他说:“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宝物啊!再说,虞国有宫之奇这样的贤臣在,他们怎么会蠢到借路给我们这种地步呢?”

荀息说:“我们把千里马和玉璧送给虞公,不过是把千里马从这个马厩牵到那个马厩中,把玉璧从这个仓库放到那个仓库中,这些马厩和仓库早晚都是您的啊!宫之奇这个人足智多谋,但他不敢犯上强谏,虞公绝不会听从他的劝告。”

晋献公接受了荀息的建议,派人把千里马和璧送给虞公,虞公果然不听从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晋国。晋军经虞国到达虢国,攻占了虢国的都城,虢国迁都到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拼力死战。晋军知难而退,回到晋国。

公元前655年,晋国聚集精兵良将,再次向虞国借路攻伐虢国。宫之奇劝说虞公道:“虢虞两国相互依存,虢国灭亡了,虞国也就日薄西山了。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正是虢虞两国今天的形势。试想,车都不存在了,辅(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一条条直棍儿)还能有吗?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请大王三思而行。”

虞公道:“晋国和我是同宗(同为姬姓),决不会害我!”再次拒绝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了晋国。

宫之奇回到家中,对众人说:“晋国此次出兵,势在灭虢;回国途中,一定不会放过我们虞国,大家逃命去吧!”于是,带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一年8月,晋军大兵经虞国进入虢国,迅速攻克虢国的上阳,灭亡了虢国。凯旋途中,晋军趁虞公毫无防备之机,一举灭亡了虞国,虞公成了晋军的俘虏,千里马和玉璧也都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

刍议:假道伐虢包含着怎样的谋略?其一,欲取姑予,这种谋略可分见于抛砖引玉和欲擒故纵。其二,破坏联盟,因为虞虢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叫剥豆分瓜。其三,利用他人的便利条件,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一种“假物”之计。这跟计名语关系较为密切。唯独得不出《秘本计》所谓“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的结论。这种畸形产生的结论与《秘本计·并战计》诸计思想一脉相承,顽固地表现其兼并阴谋。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此学会识别这种诡谋。

44.“景泰蓝”机密被盗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据说它最早出现于唐代,明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它的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复杂细致的是掐丝和点蓝的技艺。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中国的“景泰蓝”堪称一绝,每年出口量很大,也很受外国人喜爱。

日本某首饰制造厂一心想仿造中国的景泰蓝,但都没有成功,浪费了许多金钱。这家首饰厂就采用了假道伐虢之计,花钱收买了一位华侨,交给他盗窃景泰蓝制作工艺的任务。这个华侨到了中国,装出一副菩萨面孔,要求当景泰蓝在国外的代理商,并答应帮助景泰蓝厂扩大出口。当时中国诚实的企业家由于缺少经验,把这位华侨看成爱国的海外游子,并为他所讲的报效祖国之类的言辞所蒙蔽,就热情接待了他,并带着他参观企业的生产,对他所提的问题有问必答,对于“景泰蓝”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未保密。这位华侨又是照相,又是摄像,并带回去许多成品和半成品的样品。可是他回去以后就音讯皆无。不久,日本制造的景泰蓝投入了国际市场,而且由于日本的工艺、设备比我国更先进,其产品在某些方面优于我国的产品,中国的景泰蓝在日本的景泰蓝冲击下,乱了阵脚,许多市场被日本人抢去了。

45.借尸还魂日本人扶植满洲国

在历史上,每当旧王朝刚刚灭亡,新王朝正在建立,旧势力寻求外力支持企图篡辟时,外在势力便趁机利用人们的传统观念,打着前朝的旗号,扶植亡国之君的后代,以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

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将东三省作为它的殖民地。

世界为之震惊。为了蒙蔽国际社会,日本侵略者要找一块遮羞布,为了强化殖民统治,他们也需要找一个代理人。日本人盯上了溥仪这个中国的末代皇帝。而当时,被辛亥革命赶下皇帝宝座的溥仪要想复辟清王朝,也需要借助外力。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在天津日租界里,达成了交易。

1931年底,溥仪被日本侵略者弄到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当上了伪满傀儡政权“执政”,日本人借助溥仪和伪满傀儡政权为它的侵略政策和侵略战争服务。直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段借尸还魂的历史丑剧才算结束。

在新解计中,许多“借”字头的计例被分派在借刀杀人、假道伐虢、借尸还魂三计名下,用的自然是对字眼法。“借”字头计其实就是我们概括的假物借力。这是我们对计例梳理的结果。

假物借力的名下带借刀杀人、假道伐虢、杀鸡儆猴、借尸还魂等成为“一计系列”,一计带多计,各计皆独立,又有共性。这与新解中“一计系列”中的做法不同。如在新解围魏救赵一计中,避实击虚、迂回战术、攻其必救等其实都是围魏救赵战法的局部,却都可以代表围魏救赵,这叫以零代整、以砖代墙、以羽代鸟,此法不足取。活学活用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共性个性关系,而不是局部整体关系。

新解人受《秘本计》局限,把许多“借”字头的谋略(借力打力、借鸡生蛋等)归到借刀杀人等计之下,这大约是“对字眼法”的发源地。这种以“士兵统率兵群”的做法,弊端甚多。《锦囊计》以假物借力来带“借”字头谋略,是“将官带领兵群”,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