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通释
6617700000036

第36章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原文”

黄帝问日: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日: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日: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日: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日: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日: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日: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慊,病名日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日: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痰?岐伯日: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日死。

帝日: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日: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日:善。

“译文”

黄帝说:有的病人,四肢发热,遇到风寒,热得更加厉害,如同炙于火上一般,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阴气少而阳气胜,所以发热而烦闷。黄帝说: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也没有为寒邪所中,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是由于这种人多痹气,阳气少而阴气多,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像从冷水中出来一样。

黄帝问:有的人四肢发热,遇到风寒,更觉得如热熏火烧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种人阴气不足,阳气偏盛。四肢属阳,风邪亦属阳,四肢感受风邪,使阳气更亢盛,阴气更虚少,衰少的阴气不能熄灭亢盛的阳火,致使阳气独旺于身。

阳气独盛则阴气不能生长,因为阳气独盛则生机息灭。四肢发热,遇风更觉得如热熏火烧的,这种人必定会使肌肉逐渐消瘦干枯。

黄帝问:有的人身体寒冷,即使用热水温熨、火烤也不能使之热,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温,但并不发生寒战,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这种人素体肾气偏胜,因长期接触水湿环境,致使太阳经气虚衰,肾脂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而枯耗不长。肾是水脏,主生长骨髓,肾的脂膏不生,则骨髓不能充满,所以感到寒冷入骨。病人之所以不发生寒战,是因为肝为一阳,心为二阳,独肾一脏属阴,一个肾水不能制胜心肝二阳之火,所以病人虽然寒冷而不发生颤抖,这种病名叫有痹,病人应当出现骨节拘挛的症状。

黄帝问:有的人皮肤肌肉麻木沉重,即使穿了棉衣,仍旧麻木不减,这叫什么病?岐伯说:这是营气和卫气虚弱的缘故。营气虚弱,就会使肌肤麻木不仁;卫气虚弱,就会使肌肉沉重,肢体不能举动;营卫俱虚,就会使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又不能举动,肌肉更加麻木沉重。若此病发展到人的形体活动与意志不相适应,就要死亡了。

黄帝说:人病气逆,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无声;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有的能够安卧,行动则气喘;有的不能安卧,也不能行动而气喘;有的不能安卧,卧则气喘。是哪些脏腑发病,使之这样呢?我想知道是什么缘故。岐伯说: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的,是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足三阳的经脉,从头到足,都是下行的,现在足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声。阳明是胃脉,胃是六腑之海,胃气亦以下行为顺,若阳明经脉之气逆,胃气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卧。《下经》曾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个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的,这是由于肺之脉络不顺,络脉不能随着经脉之气上下,故其气留置于经脉而不行于络脉。但络脉生病是比较轻微的,所以虽呼吸不利有声,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卧,卧则气喘的,是由于水气侵犯所致。水气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动的。肾是水脏,主持津液,如肾病不能主水,水气上逆而犯肺,则人即不能平卧而气喘。黄帝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