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心态
6605200000029

第29章 懂得感恩——感恩能让生活更美好

南京大学校园里曾贴出了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批评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的事例。在这封“辛酸父亲的来信”面前,有的人竟然一边看一边笑,仿佛在看一则笑话;有的人则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位“辛酸父亲”,竟认为这是“造谣”,不可能有这么多巧合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也有的人不仅不去反思信中的现象,反过来却责怪这位“辛酸父亲”,称“哀怨的其实更应该好好反思”。

其实,不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许多学生身上看到“儿子”的影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不能想象,连亲生父母都不体谅的人会体谅国家、体谅社会和体谅他人。因而,该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

西方国家有感恩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落泪感谢上帝或他人赋予自己的一切。而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从没想过感恩,觉得这是一个离自己很远的字眼。爸妈爱我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孩子,抚养我也是他们的责任,跟感恩没什么关系吧,假使有,那也应该是我长大了,工作了,等他们老了,走不动的时候才应该考虑的问题吧!

有些人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却从来不去实践。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父母整天告诉自己,自己的责任就是考上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而自己一旦考上了大学就实现了安慰父母的愿望,关于孝顺和感恩,好像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还有人觉得,如今的生活已经非常优越了,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来孝顺父母,他们也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不以为然,说那是以后的事。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孩子在享受父母关爱的时候,不懂得感恩。

也有些人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时,会觉得自己花钱来上学,和老师之间也不存在感恩之说。

还有些人对某些人对自己的一些帮助心怀感谢,觉得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是却觉得感恩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自己感谢别人,但是却不存在感恩。

当教与学、父与子、人与人的关系都被冠以“经济”而物化了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感谢是可以用钱“算账”的,道谢不如送礼更“实惠”。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育之恩开始淡化,儿子并不买老子的账。教育和培养是父母的义务,赡养的义务却是时常无法得到落实。

老师的授业之恩开始弱化,学生也不买老师的账。教育开始产业化,拿钱买知识,甚至买学位。现在的一些老师就戏称学生是上帝,花钱读书,也是消费者嘛。

医救之恩已无从谈起,“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早忘到九霄云外……

然而,生活阅历越广的人,越是重视感恩之说。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因为会感恩,所以会心平气和、加倍努力。西方人端起饭碗就要感谢上帝,他们认为是上帝赐予了他们食物和幸福;东方人更多地感谢命运,是天和神的力量让他们幸福、长寿。

美国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独创的节日——感恩节。早在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着不堪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502人到达了美洲,但当年冬天却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之下,只有50人活过了冬天。这时,心地善良的土著印第安人给移民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教他们如何狩猎、捕鱼、耕种。1621年秋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移民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他们同庆节日,狂欢3天。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林肯总统正式宣布感恩节为法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欢庆。而火鸡和南瓜饼成为必备品,它们体现了美国人不忘先民艰难开拓的怀旧情绪以及对上帝赐予的感谢。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也是比较朴素、实际的感恩概念。近到感恩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还将自己养育成人;远到感恩党和国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好政策,自己也上不了大学。还有人总结说“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总之,这种感恩思想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激励作用非常显著。

中国虽然没有独创的专门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教育却是源远流长。小的时候,常常背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感恩。但这些古训常常被人们淡忘,失去感恩之心,小则让父母失望、寒心,大则为世人所不齿。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冷淡而无情;如是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感恩之心,不感恩于人民,忘记了手中权力乃人民赋予,俸禄乃是人民给予,就会对自己的失职、腐败心安理得,就会权为己所用、情为己独钟、利为己所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放弃了本来已经考取的研究生,在贵州山区农村支教的义举就是一种感恩的做法。他说支撑他能在那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这个理由也许不能说服任何人,但却是最充足的。感恩,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却成为了徐本禹的精神动力。

而徐本禹能成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事实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恩作为一种美德在许多人身上太缺乏了。面对别人的救命之恩却冷漠无情者日渐增多,那些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历历在目。生活中,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不知感恩的人和事也是大有人在。

2005年3月14日,《重庆晨报》报道,在一次车祸中救了19条人命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因救人身染重病,家境贫寒而无钱医治,于是向包括县长在内的各有关部门求救。结果是无人问津,英雄最终带着病痛和困惑离开了人世。生前,被救的19名乡亲无一人关心他,死后无一人到场送葬。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当我们听见或看到这样的缺乏感恩之心的人存在时,我们会感到心寒愤怒却无奈。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为他工作;假设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你的运气很好,要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跟在老板身边学知识。

不要以为感恩了就是不懂进取了,其实不然。感恩之心,是把自己的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一次新的经验,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一旦做好心理准备,拥有健康的心态之后,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及时把握住。千万不要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心存怨恨。

懂得感恩的人很懂得接纳别人,接纳自己的同事、老板、亲人、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人。感恩是一门学问,懂得感恩的人,能承受很多压力,具有愿意打拼和奋斗不懈的精神。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