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一本书读通世界地理
6598800000062

第62章 迷离飘渺的雾——梦幻般萦绕的水汽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当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雾是千变万化的,纷繁复杂的,但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现象虽纷纭,本质都是一个:水气遇冷凝结而成。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了。这对于农业、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处。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

准确的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气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趣味链接:兆雨兆晴

为什么同样是雾,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这要从气象学的知识里得到解释。只要低层空气的水气含量较多时,赶上夜间温度骤降,水气就会凝结成雾。雾有辐射雾,即在较为晴好、稳定的情况下形成的雾,只要太阳出来,温度升高,雾就自然消失。对此,民间的说法是:“清晨雾色浓,天气必久晴。”“雾里日头,晒破石头。”“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人们见辐射雾,往往“十雾九晴”。便得出这些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