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一本书读通世界地理
6598800000058

第58章 冰雹——夏天里的雪球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冰雹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般来说,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第二,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第三,要有强的风切变。

第四,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第五,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第六,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冰雹才能够形成。

虽然,冰雹的体积、大小有很大差异,但是究其特点而言,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例如它的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人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那么如何预测冰雹和预防冰雹呢?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但准确中仍然不是很理想。人们一般可以通过感、辨、观、听、识和看,来判断冰雹发生的征兆。

·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

·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听雷声: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识闪电: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

综合分析运用这些经验,可以对我们预测冰雹灾害发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趣味链接:冰雹的种类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可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