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考古之谜百科
6588100000006

第6章 历史的奥秘探索

1.“耶稣裹尸布”是真还是假

公元1898年,意大利报纸向天主教徒们宣布亨伯特国王的一项决定:5月1日在都灵开幕的神圣艺术博览会上,他将批准把人们习惯称为“耶稣裹尸布”的那块布料公开展出。

要说这一消息轰动了许多人,那肯定是言过其辞了。当时,人们对“耶稣裹尸布”的重视程度十分有限。人们把它看成是散布于基督教民族各地的众多圣物之一,其价值主要决定于各代信徒对它们的崇拜程度,因为信徒们比较注重朴素的信仰,而不大关心真实性。

由萨瓦家族自15世纪中叶以来所保存的耶稣裹尸布到底是件什么物品?那是一块布料,宽1.10米,长4.36米。它放在一个金属箱子里,箱子有几道锁,只有同时得到都灵大主教和萨瓦家族族长的批准,才能打开箱子,而在1898年,萨瓦家族的族长就是意大利国王亨伯特本人。

如果相信传说的话,这块料子就是耶稣的门徒将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时,作为裹尸布来包耶稣的那块料子了,使那些极少有机会观赏这块布料的人感到惊愕的是,布上有一些棕色斑点,其分布上显示出目光可见的两个人体,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两个人的头是面对面的。

自这块裹尸布从中世纪在法国出现以来,出现了两个敌对的、有时是激烈对峙的阵营。一些人认为那块裹尸布是原件。他们解释说,那些比较粗大的斑点是血流在布上或汗弄在布上造成的,因为在裹尸时使用了香料,结果对化学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其他人则表示极大的怀疑。他们断言,那些斑点是13世纪的一个画家所为。在中世纪,一位主教不是宣称,他听到过假造者的证词吗?另一位主教不也宣布禁止对这个所谓的圣物进行朝拜吗?一位教皇不是也颁布了一道谕旨,将那块裹尸布降为基督裹尸布的普通复制品吗?

当裹尸布从香摈运到萨瓦时,它有了强有力的保护者。正如人们所写的那样,它又“变成了或又一次变成了真品”。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前来观赏这块耶稣基督的裹尸布。

人们在尚贝里城为裹尸布专门修建一座教堂,以供展出,而且越来越隆重。编年史学家安托万·拉兰曾断言:“为了证明圣物是真品,人们让它经受了非同一般的检验。”人们甚至将裹尸布放在油里和灰汁里煮了好几回,也未能够把布上的斑迹洗掉!我们能相信他的话吗?

公元1532年,裹尸布所在教堂发生火灾,裹尸布差一点被全部烧掉。一滴溶化了的银子将叠起来的布料的一角烧坏,结果烧了两串距离相等的洞,这些洞从照片上看得很清楚。为了灭火而浇在布上的水,在圣物上留下了对称的水渍印。由于巧合,正要烧在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的痕迹时,火就停止了。有人称这是奇迹般的巧合,尚贝里的修女虔诚地对裹尸布进行了修补。

经过多次迁徙之后,裹尸布于1558年到达都灵。查理·博罗梅奥来都灵朝拜过它。之后,它被放在圣·让大教堂附属的圣人教堂里。它一直放在那里,但很少展出。最后几次展出是在1814年,1815年,1822年,1842年,1868年,1898年,1931年和1933年。

由于社会上对耶稣裹尸布的真伪众说纷纭。1898年,都灵大主教终于同意一批科学家对裹尸布进行考察研究。人们发现这块亚麻裹尸布上留有一个明显的影像——一个裸体、有胡子、留长头发的男人的图像。其大小同实际人体相等,死者的面容安详,其身体上留有鞭痕和钉痕,布上相当于死者的头、手、腰、足部位都有斑斑“血”迹。有人认为,裹尸布上的影像很像《福音》书上所描述的耶稣受难时的形象,并断定这就是大约2000年前约翰用来包裹耶稣尸体的那块圣布。同时,有历史学家试图通过历史文献证明耶稣裹尸布的存在及其真实性。例如,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考证认为,耶稣当年受难时,耶稣的门徒确实曾用细亚麻布包过耶稣的遗体,这块裹尸布曾长期保存在耶路撒冷,后来它又传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且据记载,13世纪初一个叫克劳里的编年史家声称他本人于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目睹过耶稣的裹尸布。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1202~1204),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所占领、当时一些十字军骑士也曾见过耶稣裹尸布,然而事后这块裹尸布就失踪了。有人猜测1357年在法国夏尔尼伯爵领地利莱教堂展出的耶稣裹尸布,就是十字军东侵时从君土但丁堡窃运而来的。同时,这些相信者们还发现:裹尸布图像上的脸型、披肩的发式及胡子都属于公元初的犹太人型,并且,裹尸布上的形象与呈西娜山上叶卡捷娜教堂中的圣像有45处相似,而与查士丁尼二世时货币上的圣像有65处相似。在图像的眼部发现有公元l世纪铸造的钱币痕迹,这证明死者的时间是公元1世纪,与耶酥遇难的时间相吻合。然而,不信者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认为,裹尸布的人形属裸体形象,这与当时的习俗相违背,因为通行的耶稣受难形象是穿着希腊长衣,或者腰间束有大腿绷带。同时,他们还发现,裹尸布上的耶稣形象留有发辫痕迹,而中世纪的几乎所有圣像都没有发辫。由此,他们认为裹尸布是伪作。双方的争执持续了几百年。

1978年,为纪念裹尸布迁移都灵400周年,再次举行了公开展出。各国科学家云集都灵,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对尸布作了实验检验研究。纺织学家发现,在古代中东地区常以亚麻布作尸衣、尸布,而这块亚麻裹尸布明显具有古代耶路撒冷地区的特征。同时,有科学家还发现在裹尸布上含有一些花粉,这些花粉大部分是属于生长在耶路撒冷的植物花粉。因此他们断定:裹尸布肯定有一段时期是在耶路撒冷保存过的。但是马上有人提出反驳,他们指出,花粉是可以随风飘荡或被鸟类带到很远的地方的,而裹尸布恰恰在几个世纪中被放在露天场上展出过,因此用花粉来证实裹尸布真实性的论点就有些靠不住了。于是,有人提出用放射性炭断代法来测出裹尸布的确切年代,以此来证明裹尸布确系公元1世纪的产物,但未能得到允许,因为用这种方法会破坏掉一部分原物。

正当欧洲的科学家们争执不下的时候,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了不同的研究结果。

首先,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一致结论,认为这块裹尸布不是一幅画,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发现颜料的成分,至于裹尸布图像的形成,他们通过1532年的那场火灾所提供的线索得到了启发,断定这是由别人巧妙地用轻微的焦痕构成的。其次,通过对尸布上的“血”迹的研究表明,裹尸布上留下的“血”迹确系人血。但经分析发现,“血”迹部分拍摄的底片上呈白色,证明尸布上的血迹是阳性的,而人体影像却是阴性的,这说明尸布上的血不是来源于尸体,而是后来加上去的。由此,有些科学家断言,裹尸布上的耶稣图像是伪造的,这块亚麻布根本不是传说中的耶稣裹尸布。

然而,这是否就能用来完全解释裹尸布的奥秘呢?科学家们对有些问题至今不解:裹尸布上的图像是立体形的,但古代人是否能掌握立体成形技术?如果裹尸布上的图像是由焦痕形成的,那么要有怎样的烧烫技术才能绘制出这样的一幅图像呢?还有,历史上真的有过耶稣裹尸布吗?

2.是瘟疫灭亡了印加帝国吗

印加帝国文化发祥地在的的喀喀湖畔,虽然在高达4000公尺的高原中,但它具有丰富的水量,一片绿茵,阳光充足,是农业立国的最好地方。在这里,印加人胼手胝足,惨淡经营,以最进步的方法建筑了漂亮宏伟的宫殿,并且遵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则,男耕女织,休养生息这是多么安祥的一个部落。印加人信奉太阳教,接受太阳神统治帝国的说法。他们还有进步的政治制度,能够推动完善的法律来治理百姓,绝不以严刑酷法刁难人们。

以农业立国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知道集约栽培法,他们栽培玉米的技术是高超而无人能与之相比拟的,此外印加人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上,更有伟大的突破,各色各样的织法以及各种形态的精致图案,都具巧夺天工的技巧。

由于发掘了金矿,在帝国庄严的宫殿建筑上,四处均镶着金饰品,灿烂耀目,光彩辉煌,但这也同时为其本身带来了不幸的灾难。

在印加帝国到了多拿卡巴克王统治时,造成了印加无以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后,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与瓦斯卡尔和阿达瓦尔巴两个儿子来统治,于是在1532年,手足相残、互不相让的战争种下了自取灭亡的祸因。

“他们在太平洋上,乘坐浮于水面的大房子,掷出快如闪电、声如雷霆的火团,渐渐靠近了。”正如预言所说,猫眼、尖鼻、红发、白皙的皮肤、蓄着胡须的天使回来了,印地安人甚至没有抵抗,便献出一座空城逃逸了。

其实,他们错了,这一批被误认为神灵的人,是西班牙征服者比萨罗和他率领的180名士兵。

比萨罗深知必须擒获印加帝王的皇帝,方可掳获更多的金银财宝,于是比萨罗和同来的西班牙籍神父商量后,邀请阿达瓦尔巴——印加皇帝前来卡萨玛尔卡镇,接受天使的蒙召,阿达瓦尔巴带着2000名壮士,手无寸铁地诚心接受召见,谁知竟然遭受监禁的命运。

比萨罗囚禁了皇帝,便将所有珍宝集中,并冷酷地杀死国王,以除后患。

贪得无厌的比萨罗在杀死国王后,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库斯科,企图搜寻更多的宝藏,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库斯科城中,无论是宫殿、神庙都空无一物,连称为“太阳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亦不知去向,整个库斯科城成了一所死的城市。

究竟印加帝国的人们以及财富,何以霎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费思难解。

有一种说法是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过刀剑锐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于是用竹筏载满国王的木乃伊,和国内所有的金银财宝,经向上天祈祷过后,把这些昂贵的宝物沉到250公尺深的的的喀喀湖中。

然而仔细思考,印加人拥有7万精锐骑兵,难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做殊死战,而任由比萨罗横行霸道?却私下做大迁移,逃向不为世人知晓的高山中,这似乎不能令人满意。

然而,今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在玛殊比殊,考古学家丙海姆发现了一个洞穴,两边排着雕凿极工整的石块,可能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圆形建筑物,外墙顺着岩石的天然形势建造,契合的巨石间插不进一张纸,墙是用纹理精细的纯白花岗岩方石砌成,匠心独具,颇有艺术价值。在这山上的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绝大多数,从其中贵重的明器也表示她们是重要的人物,是否当年“太阳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这里,继续为印加帝国祈祷呢?

由于印加人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些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

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认命了,纷纷向瘟疫低头,垂首等死,试想1100万的人口,如何能消灭殆尽?

遗留下来的谜,疑云重重,从而替古代印加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更多色彩,有没有可能在西班牙人一入侵印加帝国,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着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第斯山中,以无比坚毅的信念与勇气,在整座山上遍筑藏身的栖息之所,于是一座座宏伟的建筑物在隐蔽的丛林中再现,当他们养精蓄锐,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时,一场大瘟疫的侵袭使残存的印加人无力再重振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呢?

众说纷纭,只有等待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集思广益,为它寻求一个正确的解释。

3.埃及艳后是被毒蛇咬死的吗

伊丽莎白·泰勒在《埃及艳后》中饰演的埃及女王的原型为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她那令人倾倒的姿色,狡黠的手腕,传奇风流的一生,统统让人难忘。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里奥帕特拉五世的女儿,生于公元前69年,从小在宫廷中长大。她是马其顿人的后裔,美貌出众,姿色超群。

公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去世,按照遗诏和当时法律规定,21岁的克里奥帕特拉和比她小6岁的异母弟弟结成夫妻,共同执政。由于在宫廷斗争中失败,公元前48年,她被其弟逐出亚历山大城。她野心勃勃,在埃及和叙利亚边界一带招募军队,准备回埃及跟弟弟争夺王位。

此时,适逢恺撒追击其政敌庞培来到埃及,他以罗马国家元首的身份对埃及王位之争进行调停。在此过程中,克里奥帕特拉的一个党人想出了一条巧计:把女王包在毛毯里,然后派士兵化装成商人,把女王抬到恺撒的行馆。当时恺撒还以为是行囊,打开一看,使恺撒又惊又喜,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位具有维纳斯女神般的黄金身段、妩媚绰约的风姿、甜美艳丽的女子——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恺撒立刻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两人一见钟情,为后世留下了知己香艳的国际政治佳偶。

克里奥帕特拉夜闯军营的“壮举”,后来自然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她成了大权独揽的埃及女王。不久,克里奥帕特拉为恺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或恺撒·里昂。

公元前47年9月,恺撒在平定小亚细亚的战乱和庞培余党后,回到罗马,但他无时不思念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45年,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就应恺撒之邀来到罗马。当她进入罗马城时,恺撒亲自去迎接,同时也轰动了整个罗马上层社会,一些罗马达官贵人都以瞻仰艳后的风姿而感到荣幸。据说,连一代高士西塞罗也来到艳后面前顶礼膜拜。不料,恺撒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她怅然离开了罗马。

恺撒死后,安东尼称雄罗马。当他巡视东方殖民地时,在小亚细亚的塔尔累马城,派人传达召见女王的命令。为了取得这位新贵的欢心,她刻意将自己打扮起来,显示出动人心魄的魅力。这位早在罗马时已使安东尼垂涎欲滴的美人,很快便投入了他的怀抱。安东尼毅然放弃了他到东方的使命,乘坐女王的豪华游艇,一起回到了亚历山大城。从此,他俩如胶似漆,恩爱非凡,在埃及王宫厮混了漫长的5年。这期间,安东尼也曾回过一次罗马,为了政治需要,他违心地与政敌屋大维的姐姐成婚,但不久便找到借口回到东方,遗弃了他的妻子,与克里奥帕特拉举行了婚礼。

这种违反罗马婚俗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加上他擅自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给了被他尊奉为“众王之女王”的克里奥帕特拉,这就更加激起了罗马人的愤怒。在屋大维的煽动下,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撤消了他的执政官职务,并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

公元前31年,安东尼与屋大维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上。从实力看,双方各有优劣,不相上下。然而,正当酣战之际,克里奥帕特拉突然命令她的舰队退出战斗,结果使安东尼海军阵容大乱,当此胜败存亡的紧急关头,身为全军主帅的安东尼,一看见艳后已率舰逃跑,居然丢下为自己血战的10万将士,乘一只小船追赶艳后而逃亡埃及。1年后,屋大维兵临埃及,由于埃及军队叛变,安东尼见大势已去,解下披甲,抽出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2岁。

克里奥帕特拉被屋大维生俘后,她还抱着一丝幻想,想以美色再次迷惑屋大维,但没有奏效。一天,当她得知她将作为战利品被带到罗马游街示众的消息后,便恳求屋大维让她为去世的安东尼祭奠。她写了自己的遗书,沐浴后,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此后,便怅然地进入自己的卧室,安详地平躺在一张金床上,从此再没有醒来。

慌忙赶到的屋大维展开了她的遗书,女王恳求让她与安东尼埋葬在同一墓穴里,词情恳切,哀婉动人。屋大维对她的自杀虽然感到失望,但不能不钦佩她的伟大,便下令将她的遗体安葬在安东尼身边。

克里奥帕特拉女王自杀了。这位绝代佳人的死,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而且为古今中外史学家留下了一个至今不解之谜:她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自杀的呢?

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女王事先安排一位农民带进墓堡一只盛满无花果的篮子,里面藏有一条叫“阿斯普”的毒蛇,让它咬伤了自己的手臂,导致中毒昏迷而死。或者是,女王早就把蛇喂养在花瓶里。用一枚金簪刺伤它的身体,引它发怒,直到它缠住她的手臂。

另一种意见认为,女王不是死于毒蛇,而是用一只空心锥子,刺入自己的头部所致。

然而,也有不少人反对上述两种意见,因为死者尸体上没有发现有刺伤和咬伤的痕迹,在墓堡中也未找到任何有毒的小蛇。他们认为是服毒而死。

坚持是毒蛇咬死的人根据考证材料提出:墓堡朝向大海的一侧开有一个窗户,受惊的毒蛇是可以从这里溜走的,另外,女王的医生认定:“在她的手臂上,确实有两个不大明显的疤痕。”但截止目前为止,艳后的死因还不能大白于天下。

4.古墓的主人是妇好吗

1976年冬,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恒水河的南岸,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座中型的贵族墓。这座古墓中出土了460多件商代的青铜器,都具有十分珍贵的考古价值,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古墓的主人是谁。

古墓出土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妇好”的铭文。所以,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妇好”就是古墓的主人。

虽然知道墓的主人原来叫“妇好”,可是这位“妇好”是历史上的哪一位人物呢?根据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规模可以看出,古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商朝贵族,而是和历代商王有密切关系的人。

在考古研究中发现,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有着珍贵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商朝历史的主要参照物。

可也正是这个参照物,使确定“妇好”身份的工作陷入了扑朔迷离之中。

按年代顺序划分的第一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卜辞中都出现了有关“妇好”的记载,而且,很显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妇好”绝不是同一个人。这就给确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根据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考证,这位“妇好”是殷王武丁的一个妃嫔。这种观点被广大历史学家所接受。

认为这位“妇好”就是古墓中主人的学者,主要的根据是,辞中“妇好”这个名字在第一期中发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在第三期和第四期中出现的次数。

然而,在康丁时代和武乙时代的卜辞中又出现了另一位“妇好”的记载。

墓室随葬品之多和其他一些原因都似乎在证明,“妇好”的地位与王妃相称,所以她也完全有可能是康丁的王妃。

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具有殷墟时期文化的特征。可是如果情况相反,倒是更有说服力。

在这座古墓中,有一些青铜器带有殷墟晚期文化的风格。如果鉴定准确的话,那么,古墓的主人就可以被肯定是康丁时代的“妇好”。然而只是这些都不能被确认。

现在,分歧的关键在于史学,也就是对甲骨文分期上的不同认识。总有一天,随着史学家们对甲骨文分期认识的统一,“妇好”身份之谜将会大白于天下。

5.圣女贞德没殉国吗

历史书对圣女贞德的描述得最清楚不过,名望卓著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她的死完全没有疑点:1431年5月一个早上,贞德在庐昂一个公众广场被烧死。当时有数以千计的人亲眼看见这桩惨事。通往火刑台的通道挤满大群观众,800名英国士兵把人群跟火刑台远远隔开。在审讯之中,贞德虽然提出强硬有理的申辩,但审判结果早已拟定。当日贞德临刑之际,自顶至踵罩着布,在两名教士陪同下,步向生命的尽头。这个19岁的农家少女曾率领法国抗拒英国侵略,一度是万人景仰的民族女英雄,如今围睹的群众快要看到她悲惨的收场;不过在英军眼中,这才一了百了,断绝后患。

在一万多人注视之下,这个体型纤小,被宣判为女巫和异端信徒的少女,迅即被熊熊烈焰吞噬;很多围观者听到她喊出耶稣的名字,并且呼叫那些激发她率领义军、把英军逐出法国的圣徒名字。烈火烧了一段时间,她还没有气绝,最后听到她低吟一声:“耶稣”,便离开人世,群众看见行刑者耙开火堆,露出一具烧焦的尸体。不过有个时期,很多法国人相信一个言之确凿的传闻,认为贞德根本没有在火刑台上烧死。到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认为在1431年5月那个早上死去的,并非贞德本人。

当然,这个虔信宗教的年轻牧羊女,易钗从戎,带领法国军队打败英军,正足以令群众相信上帝创造奇迹。在她领导下,法国军队解了奥尔良之围,而且在其他战役里把英军一路逐出法国,当时的王太子显然势孤力弱,但贞德激发起群众爱国情绪,效忠于王太子,结果1429年他正式加冕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时,贞德亦站在他身旁,不过这已是她最得意之时了,其后,她要收复巴黎,可惜徒劳无功,在翌年春天,便落入英国军队的手中。英国人决意要把贞德公开处死,只因她能创造奇迹,提高士气,令法国士兵奋不顾身投入战斗。英国人因此视她为最危险的敌人。

行刑人向群众展示奥尔良姑娘(当时的人喜欢这样称呼她)烧焦的尸体之后,再度燃起烈火,将尸体烧成一堆灰烬、然后把这些灰烬扔进塞纳河去。不过,有些目睹行刑过程的人,自此就谈起当时的神奇景象。一名英国士兵说,贞德的灵魂离开肉身时,他亲眼看到一只白色鸽子自火堆飞升,部分人说看见火焰中出现“耶稣”字样。不久,又有传说贞德的心和肠脏保持完整,没有给烧掉。过了一个短时期,更有人说火焰没有伤及贞德。她仍然活在人间。

贞德的两个兄弟知道法国人乐于相信这位女英雄仍在世间,发觉可以从中图利,于是决定布置一个令人齿冷的骗局。意图乘机赚上一笔,这两兄弟早已因贞德的名望而得享宽裕生活,到1436年,即贞德死后5年,两人把贞德仍在人间的传闻再加渲染,结果使传闻继续流传了数百年。兄弟两人突然在奥尔良的街头出现,身旁还有一个披甲策马的年轻女子。他们说那女子就是贞德,在施行火刑之前最后一刻由另一个女子顶替受刑。事实上,那披上盔甲的女子是个名叫安梅丝的女骗子,她在冒充贞德之前,在意大利教皇的军队里服役,有过一段军旅的经历,当时她的威武外型和娴熟的马术,甚得群众喜爱,使看到她的人不假思索就相信贞德仍然在世。

奥尔良市民对贞德两位兄弟的说法完全相信,甚至废止了自贞德牺牲后一直为她举行的纪念仪式,贞德的兄弟和女骗子的骗局处处得逞,无往不利,先后在奥尔良及其他法国城市。享尽美酒盛筵,并广受尊敬。然而好景不常,4年后他们的骗局终于给揭穿了。1440年,安梅丝在巴黎原原本本供认她参与那出无耻的闹剧。不过,冒充贞德的事件影响深远:贞德在庐昂一个公众广场逃生的传说,虽然已证实为无稽之谈,但是有些法国人却始终深信不疑。

1456年,圣女贞德救国的使命终由后继的人完成,查理七世亦差不多完全统一法国,贞德那两名善于欺诈的兄弟这时候又理直气壮地支持他们母亲,请求重新审讯,为贞德洗脱异端信徒和女巫的污名。那场为恢复贞德名誉而举行的审讯,终于把1431年的判决推翻,但法庭并没有传召贞德的兄弟作证:他们早期利用贞德名誉谋利所作的那彰恶行,大概已令精明的教士和政府当局深恶痛绝。至于女骗子安梅丝,却能安享余年,其后结婚生儿育女,而后嗣始终相信她才是真正的奥尔良姑娘。

6.“命运之矛”真能主宰命运吗

1909年,在维也纳宫廷博物馆内陈列哈布斯堡王朝珍宝的柜子前面,站着一个苍白瘦削、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尽管镶宝石的皇冠在柜里闪烁生光,他却盯着一件小小的展品发呆。那是一支古矛,矛头因年代久远而发黑变钝,这个毫不起眼的访客正是希特勒,那件他看得入神的展品是朗吉努斯之矛。

此矛来头甚大,据说基督钉在十字架上时,罗马百夫长朗吉努斯用来插进他胁中的,正是此物,故名朗吉努斯之矛,希特勒知道,除此以外,当时欧洲至少还有三支“神圣”的矛。一支藏在梵帝冈,一支在十字军东征时遗留于巴黎,另一支蔽于波兰克拉科夫一座教堂内,都不及这支朗吉努斯之矛引人注目,因为矛柄上有一颗钉子,据说是当年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用过的。

传说此矛十分灵异,谁得到它就所向无敌,例如它曾把好运带给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八世纪时把阿拉伯人逐出法国的马特尔、查理曼大帝,以及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朗吉努斯之矛既有这种神秘力量,难怪希特勒看得入了迷。

揭露希特勒迷信朗吉努斯之矛神力的人是奥籍学者施泰因博士。1914年以前,他跟希特勒交往甚密,对他知之甚详。

据施泰因说,希特勒对这支矛的神力迷信极深,甚至走火入魔。他自视为九世纪来自西西里的加普亚暴君鲁道夫二世再世,传说鲁道夫二世也拥有过这支朗吉努斯之矛。施泰因相信希特勒得掌大权,主要靠这支古矛的法力。

1938年,希特勒刚把奥地利并入第三帝国,迫不及待重访宫廷博物馆,索取他的“命运之矛”。希特勒派了一列专车。在警卫保护下运送古矛到纽伦堡。他早已下令把一座教堂改成纳粹党圣地,在那里安放古矛。

盟军轰炸纽伦堡时,希特勒下令把朗吉努斯之矛转移到纽伦堡城堡地下一个特别建造的保险窖里收藏。

1945年4月30日,美军粉碎了德军顽强抵抗,攻克纽伦堡,进入地窖,发现了朗吉努斯之矛。当时,希特勒正躲在柏林的地堡中,与外界隔绝,并不知道此事,仅仅几小时之后,希特勒就饮弹自尽了。

这支在历史上出尽风头的矛,今天已放回宫廷博物馆内,供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