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6584400000010

第10章 把工作当事业来干

或许你正在抱怨,因为你觉得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而且,由于职位太低,所以领导从来都没有过问你干得好不好!换句话,不管你干得好,还是干得不好,结果都是一个样。于是,你开始变得垂头丧气,开始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危险了。要知道,工作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要及时改变你的工作态度,不管你认为这份工作有没有前途,也不管你认为这份工作是多么的不起眼,只要你把它当事业来干,那么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机会在等着你!

1.千万不要浑水摸鱼

“浑水摸鱼”本来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它的原意是,把水搅浑之后,趁着鱼儿被弄得晕头转向时,再到水中去摸鱼,就可以很轻易地捕获到大鱼。这一计如果运用在军事上,那就是在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或者直接用计挑起敌人的内部矛盾,然后乘机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以获取胜利的果实。这一计在以往的军事行动中,可以说被那些军事家发挥得淋漓尽致,无往而不胜。但是,在今天的职场中,如果你还想运用这一计,那么你将永远也摸不到自己想要的那条“鱼”。

在今天的职场中,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很难杜绝的企业内部的派系纷争,实际上正是一汪深不见底而且无法清澈的浑水。而面对这样的一汪浑水,你又该何去何从呢?

小张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软件公司。由于小张是一个新手,所以公司便安排了研发组的李组长来带他。李组长本来是一位软件天才,在软件开发方面,很多技术问题都无法难倒他,所以他在公司里很有威望,经常受到同事的赞扬和得到领导的肯定,很快就被提拔为研发组的组长。然而,这个李组长当上了组长之后,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进入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的开发上。本来公司只是让他捎带着小张,他却兴致勃勃地帮助小张设计方案,甚至直接帮小张完成整个开发的过程,他只是让小张坐在旁边看着他怎么做。刚开始时,小张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的工作,怎么能让组长帮自己来完成呢?可是时间一长,小张就渐渐地安心了,而且觉得这样的日子真的十分惬意,每天上班时,趁着李组长忙着搞开发,他干脆在旁边玩起了电脑游戏。

很快三个月就过去了,由于李组长在管理上没有用心,导致研发组连续延误了开发任务,公司只好决定调离李组长。李组长一调离,小张就慌神了,因为这三个月来,小张的所有工作,基本上都是李组长“代劳”,他自己则每天浑水摸鱼,所以他的技术和三个月前并没有什么两样。上级领导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便毫不客气地将小张“请”出了公司。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这个小张真是太冤枉、太倒霉了,这根本不关他的事,都是那个李组长惹的祸。公司的领导也太狠心了,应该再给小张一次机会!”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小张喊冤,因为这样一个结果,实际上也是他自找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李组长对这件事所负的责任,但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李组长其实也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只可惜他的方法不对,没有顾全大局,最终导致顾此失彼。而小张作为一个新人,他本来应该多多向同事,尤其是向自己的组长请教,虽然他的工作都让李组长给包了,但只要他稍微有点责任心,或者稍微用点心,就会识破这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他就不可能让自己安心地享受那份悠闲,更不可能在上班的时候玩起了游戏。

小张本来想趁着李组长不懂得管理,自己的部门处于混乱的状态下浑水摸鱼,享受着不劳而获的成果,结果不但没有摸到自己想要的那条鱼,反而将自己“摸”出了公司的大门之外,实在是可笑、可惜、可叹!

其实,儒家的思想早就已经告诉我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以满怀激情的状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你才能有事可做,并做到力求完美,这样你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和晋升的机会,并使自己的才能得到表现,经验得到积累,知识得到增长,品格得到锤炼,修养得到提升。而如果你抱着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的态度去工作,那么任何企业都不会长期雇用你,而你可能永远只会过着今天刚找到工作明天又要失业的日子。可能是,一些企业会因为你而损失一点小财,但你却可能因此毁掉自己的一生。

2.永远不要糊弄工作

“就这点工资,我凭什么给他好好干?”

“反正公司倒闭了,倒霉的只是老板,我还可以继续找其他的工作,我怕什么?”

“我怎么着也是堂堂的大学生,却让我干这些乱七八糟的杂事,这不是降低我的身份吗?”

……如果你目前正抱着上述的态度去工作,那就请先来看下面的这则故事吧!一家电视台同时招收了三名大学毕业生,她们分别是阿美、秀秀和刘涛,而且她们都被安排在台长办公室工作。由于阿美和秀秀都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而且还拥有高挑的身材和秀美的面容,所以获得台长的喜欢,一些体面的工作都交给她俩去办理。而刘涛由于只是大专学历,再加上长相一般,虽然她学的也是播音主持专业,而且是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播音基础过关斩将进入这家电视台的,但并没有得到台长的赏识。所以她只被安排了一些倒茶、擦桌子、整理文件等杂事。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的女孩或许会很伤心,并开始变得敏感而自卑,然后就是自暴自弃,然后开始糊弄工作,得过且过。然而,刘涛却没有这样做,她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直率、乐观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每天开心地上班、工作、下班。因为在她看来,拥有一份工作,已经是上天对她最大的奖赏了,她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对待这份工作。反观阿美和秀秀,虽然她们都被安排去办理一些很体面的工作,但她们却并不满足。因为在她们看来,凭着自己的长相和能力,完全可以直接去当主持人,而不是把她们安排在台长办公室里“打杂”,这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资源。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去工作,她们的工作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让她们外出做事时,不是丢三就是落四,回到办公室后,她们并不是进行检讨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而是抱怨上级领导不应该安排她们去做这些事。然后在聊天、修指甲、补妆等活动中度过一天。终于有一天,阿美和秀秀同时被“请”进了台长办公室,她们还以为台长终于给她们调动工作,将她们安排到更好的位置上了呢!然而,结果却出乎她们的意料,台长一脸严肃地对她们说:“很抱歉,虽然我很喜欢你们,并对你们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你们这段时间来的工作表现却让我知道,你们并不适合在我们这里工作,所以 ……”听完台长的话,阿美的秀秀在慌乱中带着哀求的语气说道:“台长,请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台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已经给了你们三个月的机会,是你们自己没有把握住。”

阿美和秀秀被“请”出电视台的大门之后,她们原来的工作便由那个始终默默无闻的刘涛来接替。原本是两个人的工作,现在由一个人来承担,其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这个只有大专学历,进入电视台后只做一些杂事的刘涛,却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偶尔出现差错,她也会认真地检讨和总结,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一年之后,刘涛终于成为这家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

看完这则故事,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是的,刘涛和阿美、秀秀的差距是如此的悬殊,但结局却是如此的富有戏剧性。为什么?我们能说阿美和秀秀的出局仅仅是她们倒霉吗?能说刘涛的成功靠的仅仅是运气吗?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说过:“我一时专注于一件事。当我用斋时,我会好好地用斋;当我睡觉时,我会好好地睡觉;当我谈话时,我会好好地谈话;当我坐禅时,我会入定。这就是我的实践。”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蕴涵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用心去领悟呢?其实,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应该如何去对待工作,他就不会为做什么工作、得到什么样的报酬而烦恼;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工作是一个关乎生命的意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他自然就会认真地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任何一份工作。

实际上,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恰恰反映了他的人品和志向。他今后能够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均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所以,或许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但如果你认为这份工作是你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那就好好地去做吧!因为很多事我们根本不需要问喜欢不喜欢,只需要问应该不应该就可以了!既然是应该的,那么你就没有任何理由去糊弄它,当然更没有理由去糊弄你的上级和老板。因为糊弄工作、糊弄老板,本身就是糊弄你自己!

3.认真最重要

他是一个送快递的小伙子,才 20岁出头,其貌不扬,戴着厚厚的眼镜,而且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一看就知道是刚做这行不久。说话时,脸会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他第一次到写字楼去给客户送名片时,也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很多客户看到他那样子,不禁笑了:“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他也不怕累。”

很快,就开始有客户给他打电话去取件了。他还是穿着衬衣,打着领带,皮鞋仍然擦得很亮,说话还是有些紧张。而且,每次填完单子之后,他都会慎重地看了好几遍,然后才收费找零,并把零钱谨慎地用双手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重的交接仪式。

每次给客户送快件时,他也是格外认真,一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然后等着接收人把快件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离开。所以,他每接送一个快件,所花的时间比他的同行要多一些。

由于他做得很认真,让客户感觉把快件交给他这样的人很放心,所以渐渐的打电话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频繁的接触,使客户对他慢慢熟悉起来,并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所以偶尔也会跟他开玩笑:“你怎么老是穿得这么正规呀?一点也不像送快递的,倒像卖保险的。”

他却认真地回答:“卖保险都穿得那么认真,送快递的怎么就不能?我们当初培训时,领导也说了,去见客户一定要衣衫整洁,这是对客户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职业的尊重。”

客户又继续打趣他:“对领导的话你就这么认真听呀?” “当然啦,领导的话怎么能不认真听呢?”他丝毫不介意客户的调侃,依旧认真地解释。

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客户又笑了!在客户们看来,他大概是这个行业里最听话的员工吧!这么简单的工作,他却做得比别人要辛苦很多,可这样的辛苦,最后能得到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干这一行,想发展太不容易了。

果然,他的快递生涯一干就是两年。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除了换了一副眼镜,衣着和言行基本上没有变化。工作态度依旧认真,也从来没有听到他有任何的抱怨。

有一天,一位客户打电话让他去取东西。当他看完客户填的单子时,冷不丁地说:“啊,是我以前念书的学校。”他的声音很大,把那位客户也吓了一跳,不由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也在那里读过吗?”他有些兴奋地说:“嗯!是啊是啊,我是学财会的,2004年刚毕业。”

天呀!这个其貌不扬的傻小子,竟然是个正规学校的大专生。于是,那位客户不禁好奇地问:“你既有学历,又有专业特长,怎么不找其他的工作呢? ”

面对这样的询问,他有些不好意思,说:“当时刚从学校出来的时候,我也觉得工作应该很好找,但找了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太难了。我家在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家里供我念完书就不错了,哪能再跟他们要钱呢?当时正好看到快递公司招快递员,我就去了。干着干着觉得也挺好的……”

“那你当初学的知识不都浪费了吗?”客户还是替他惋惜。

“不会啊!送快递也需要有好的统筹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把客户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类型明细分类,业务多的客户一般送什么、送到哪里,私人的如何送……通常看到客户电话,就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大概送什么、需要带多大的箱子……”他微笑着回答,“知识哪有白学的呢?”

这一次,客户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了,因为他没想到,这个傻小子竟然这么有心,而他的话,更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然而,不久之后,当客户再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取快件时,却发现来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更年轻的男孩,男孩一进门就解释说: “我是快递公司的,我们经理让我来取快件。”客户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当上经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顺利,而那些看似浪费时间的经历,其实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认真其实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滴水穿石,可以超越成败。所以,不管多难走的路,只要我们一步步地走下去,相信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4.用上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你怎样要求自己往往就决定了你能够成为怎样的人。如果你只是用被管理者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那么你始终都是一个被动的无法取得大成就的员工;如果你用管理者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那么不管在哪里工作,你都会成为佼佼者。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名员工都应该是一名管理者,都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并找到自己的绩效和企业贡献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在为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时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下属或是员工,你在职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只是一名被管理者,你更应该成为一名有“心计”的自我管理者。

有一天,一个制造工厂的总裁决定去基层看看,视察他的工厂运行得怎样。正当他在车间四处走动之际,碰上了一个名叫赫德的设备操作员,看上去赫德似乎正无事可做。于是总裁便走过去问赫德发生了什么事,赫德解释说:“我正在等一个技术员来校准设备。”赫德边解释,边不失时机地向总裁抱怨那位技术员速度很慢,而自己也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电话都打了好几次,可直到现在还不见人来。

总裁问道:“赫德,请你告诉我,这台设备你用了多长时间了?”赫德自豪地说:“先生,我想大概有 20多年了吧。”总裁听后诧异地说:“赫德,你不是想告诉我,你用了 20几年还不知道如何校准这台设备吧?这实在是让人太难以置信了。要知道,你可能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机械师。”

赫德得意地说:“先生,其实我闭上眼睛都能校准这个设备。但是你也知道,校准设备并不是我的工作。而且我的工作描述上说的是,期望我使用这台设备,并将校准方面的问题都报告给技术员,我却不必修理设备。”

总裁听得目瞪口呆,再也忍不住了,于是请这位设备操作员到办公室,并请他拿出了自己的工作描述。他认真对赫德说:“我要告诉你,赫德,我们将为你写一份更有意义的全新的工作描述。”说完,总裁将那份工作描述撕得粉碎,并快速在一张新表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赫德。赫德一看,他新的工作描述上只有一句话:“用你的脑子。”

在工作当中,你也像赫德这样被动等待,等着老板告诉你要用脑子做事吗?这样做只会使你的工作变得被动,工作效率变低,也会让你的上司觉得不快。聪明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动你的脑子,然后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让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自我管理者。

有的人认为只有那些被企业赋予了职权的管理者才拥有权力,而作为一名员工,只能是被领导、被管理和被考核的。但事实上,无论你身在什么职位,决定你命运和前途的都是你自己。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当你能决定你做事方式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权力。”

作为一名员工,你不能认为只有晋升到一定的职位才能成为管理者,才能获得权力,也不要期望你的上司能给你特别的授权,让你一夜之间成为拥有权力的管理者。你现在要做的,是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当前正在做的工作为核心,不断地深入和提升,以增加自己的专业影响力,丰富自己的工作内容,并开拓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样,就能渐渐获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一定权威,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你也将成为更好的自我管理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提升的机会。

其实,真正了解你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业绩状况的不是上司,而恰恰是你自己,因此,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绩效,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你的上司,只是你业绩水平的评估者,并不是决定者。所以,当你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并有能力去解决它时,一定要说出来,更要付诸行动。否则,就会被上司看成不动脑子、不积极的表现。就像上述案例中的赫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限制了他,使得他操作了 20多年的设备,到最后仍然没得到晋升,依旧在日复一日地操作他的设备。

所以,只有用上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才能从被管理者逐渐成长为管理者,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案例联想集团 CEO杨元庆的职场之路

在联想集团 2000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深蓝色的联想旗帜正式授给了杨元庆。至此,这位曾经缔造了联想传奇的第一代导演正式谢幕,而年轻的杨元庆则开始登上联想的历史舞台。对于杨元庆来说,这一次是他事业中一次重大的变化;而对于联想而言,这一次变化是决定联想命运的第三次战略选择中一个必然结果:由于在“柳传志时代”开拓 PC业务,力挽狂澜拯救联想于危难之中的杨元庆,从此将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创一个新的联想时代。

初出茅庐

1988年,24岁的杨元庆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边写他的毕业论文,一边构思他的未来。当时,他为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到美国去拿一个博士学位,然后到鼎鼎大名的硅谷找一份工作。他的好多同学都在美国的硅谷扎下了根,这让他非常羡慕。“80年代末期,一个名牌大学的理工生如果选择待在国内,那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杨元庆后来回忆说,“交大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国外,硅谷的同学比北京多得多;科大更不用说,还没毕业,教室里就人去楼空。”他相信,从自动化研究所到美国硅谷的距离并不远,坐飞机也就是十几个小时而已。然而,当务之急是先找到一份工作,一方面自己还需要实践经验,还需要历练;另一方面要挣钱吃饱肚子,留学需要资金,自己的专业特别是英语还需要加强。总而言之,他需要寻找一块跳板。于是,他首先想到了中关村,在 1988年,中关村已经被确定为高科技园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确定在国内找工作后,杨元庆首先想到的单位是联想公司,而此时联想又正在招聘。于是,杨元庆便根据招聘启事上公布的地址,找到了联想公司的办公楼。在二楼的一个办公室里,主考官对他进行了面试,虽然他的口才并不很好,但他的回答还是让主考官比较满意。当他知道自己已被录取时,心里很高兴,但也不是那种狂喜,因为当时像他这样的高层次高科技人才还比较少,而且他只将联想公司作为出国的跳板。后来,杨元庆才知道,联想公司的那一次面试,从来自全国的 500个应聘者中公开招聘了 58名员工,自己只是其中之一。

一鸣惊人

杨元庆进入联想公司后,整整三年的时间都默默无闻。因为他进入联想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当时,他为公司起草的一份代理 IBM PC的投标书报价比别人的高了一倍,生意自然泡汤。这让他体会到了“价格的力量”。

三年后,杨元庆等到了一个机会。1992年 4月 20日,柳传志宣布任命杨元庆为公司 CAD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这个机会让他一鸣惊人,联想 CAD部代理销售的是惠普公司的绘图仪。当时,惠普第一个在计算机领域把“分销”的概念带给了中国的商家。杨元庆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概念并迅速被迷住了。随后,杨元庆带领着一小队人马来到中关村十字路口,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声“一、二、三”,然后分头奔向各自的目标,看见一家卖电脑的商店,就赶紧递上联想的名片,告诉人家自己手上有多好的东西,然后解释什么叫“代理”。当年,联想 CAD部销售业绩增加了一倍。两年后,杨元庆离开 CAD部时,CAD的销售额已经从当初的 3000万元增加到了 3亿元。

学会妥协

1994年 3月 19日,30岁的杨元庆被任命为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杨元庆重组电脑事业部,电脑的销量大幅度提升。柳传志对于杨元庆的表现很满意,但杨元庆却不懂得妥协,经常与公司中的“前辈”们发生冲突,这就逐渐影响到公司上下对他的评价。于是,夹在杨元庆及“前辈”们中间的柳传志,决定让杨元庆学会妥协。

1996年初的一个晚上,杨元庆和属下的高级经理奉命来到公司 505会议室————联想的很多决定都是在这个房间作出的。正谈笑间,大门洞开,柳传志走进来,坐在杨元庆对面,没有一句寒暄,劈头盖脸便把一通斥责泼向杨元庆:“不要以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你这个舞台是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起来的……你不能一股劲只顾往前冲,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不公平。你不妥协,要我如何做?”听完柳传志的训斥,杨元庆本来还想说点什么,但刚说一句便当着众人失声痛哭起来 ……那一夜,杨元庆彻夜未眠。

第二天,杨元庆桌上放了一封柳传志的信,在信中,柳传志除了坦诚地描述了自己对杨元庆的看法外,还表示将以“未来核心领导人”的标准来要求杨元庆。看完信后,杨元庆才真正明白柳传志的良苦用心。

2004年,杨元庆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当初只有我那种年轻气盛的做法,而没有柳总的那种妥协,联想可能就没有今天了。”

老师的评价

2003年 12月 18日,联想在香港举行隆重的圣诞晚宴,在宴会上,面对近千名中外来宾,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登台演讲,声如洪钟,情满香江。他的神态就像旧式的老东家,一脸的真诚,一脸的感激。他的讲话除了例行地感谢来宾外,还有一席对杨元庆的评价,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感动。他说:“在我的心中,胡锦涛、温家宝受到尊敬,杨元庆同样受到尊敬,因为他们都是敢于高举大旗、迎接困难、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我是喜欢迎接困难的人,一遇到挑战就兴奋,杨元庆更甚于我。杨元庆正在领导联想集团的管理层认真分析形势,反复研讨制订中期发展战略。看着他们饱含激情的工作,我对我的这些年轻同事充满了尊敬。我们交给他们的只是一个事业的开头,他们接过的却是更多的困难。”

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把联想做成当今中国 IT龙头企业的柳传志,无疑是中国 IT界当之无愧的教父,但他竟把自己的员工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提并论,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柳传志对杨元庆的器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