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6583800000026

第26章 成功革新歌剧

日子一天天过去,莫扎特通过先前结交的那位图恩伯爵夫人,结识了几位社会名流和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这里有宫廷内侍罗森贝格伯爵,德国国家剧院经理小戈特利布·斯蒂凡尼,还有帝国副首相科伯茨尔伯爵,以及皇家图书馆馆长冯·斯维登男爵等。

在这些人中,对莫扎特后来的生活和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是德国国家剧院经理斯蒂凡尼。

莫扎特与这位剧院经理签订了一年的创作和举办音乐会的合同,这不仅使他能摆脱眼前的困境,而且为他在维也纳音乐界站住脚并施展其才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生活有了着落,他可以自由地驰骋在那个以音符和旋律组成的奇妙的精神世界里。他勤奋地创作,也精力充沛地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他举行的公开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时他也出席露天的民众音乐会,为普通的市民演奏。

为了能听到他的歌曲,听众蜂拥而至。听众里有各阶层人士,其中有很多富裕的平民,他们喜欢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有些人不止一次地掏钱买票去欣赏他创作的美妙音乐。这使得莫扎特的音乐超越了贵族的圈子,而进入到广大市民中间。莫扎特从中也获得了新的更为丰富的艺术启示和创作的灵感。

一次,在图恩伯爵夫人家演出《克莱塔之王伊多曼诺》的时候,有人试探地向斯蒂凡尼谈起了创作一部新歌剧的事。

斯蒂凡尼不久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莫扎特,他明确邀请他谱写这部德国歌剧。这部歌剧完成后将由德国剧团在国家歌剧院上演。

斯蒂凡尼打算利用最近在莱比锡上演的一部歌剧的脚本。他虽然不熟悉戏剧创作的知识,但他是真正的舞台实践家,是一位天才的喜剧演员,他了解观众的趣味和爱好。

这部新歌剧名叫《后宫诱逃》,脚本是用德文写的。剧情的大意是:西班牙贵公子贝尔蒙特探知他的未婚妻被囚禁在土耳其苏丹宫中,于是他便设法营救,但未成功。仁慈的土耳其苏丹赦免了他们,赐予他们以自由。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本人物的描绘和富有个性的对话,为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土耳其,而土耳其和俄国以及奥匈帝国之间激烈争霸,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成了众所瞩目的对象,并被认为是个极富浪漫色彩的国家。

面对这一题材,莫扎特驰骋想象,自由地发挥了他对新歌剧创作的艺术构想。歌剧写得新颖、别致、活泼、抒情,既揉合了意大利滑稽歌剧中欢快、幽默的特点,又借鉴了法国歌剧的清新格调,但它同时又是一部能为德国人所喜闻乐见的真正德国式的歌剧作品。可以说它采撷众华,自成一格。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自由发挥他的戏剧思想的权利,甚至被允许将剧中的女主角定名为康施坦莎。

但由于种种原因,歌剧首场演出一再推迟,直到1782年7月16日才正式上演。

在公演的那天,维也纳国王约瑟夫二世还亲临剧场观看演出。莫扎特心中忐忑不安,他一遍又一遍地想:这部新歌剧的命运将会如何呢?听惯了意大利歌曲歌剧的维也纳观众,会接受这部新作吗?

帷幕渐渐降下,观众席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喝采声。观众们如醉如痴,向这位杰出的年轻作曲家欢呼。

莫扎特在荣誉席里,站在皇帝陛下的身旁,无比激动地向欣喜若狂的观众致意。约瑟夫二世陛下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也与观众一起,热情地为莫扎特鼓掌,并大声地向发出感叹道:“太棒了!太棒了!”把帝王应有的礼节完全置于脑后。

约瑟夫二世是一个有相当修养的艺术鉴赏家,他转向莫扎特说:“《后宫诱逃》是一个成功的作品,我向您祝贺!不过,如果说有什么要批评的,那便是你的乐谱中所用的音符实在过多了。”

莫扎特听到皇帝陛下的赞誉,感到无比欣慰,但他对皇上的批评,却不同意地回答说:“不,陛下,一个音符也不多。”

莫扎特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和耿直、率真的天性。因为不论在什么人面前,他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他觉得在精神上人与人是一律平等的。

歌剧《后宫诱逃》接连演出了18场,场场满座。它的成功,使莫扎特名声日噪,同时也遭到维也纳戏剧界保守势力的敌视和围攻。

他们不仅在演出时,组织人在剧场里喝倒彩、起哄,还动用舆论对莫扎特加以攻击和诋毁。他们嘲讽说:

“莫扎特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出家,仅此而已。他为一部德语剧本写歌剧总谱,真是自不量力!”

他们指责说:“《后宫诱逃》土耳其式格调,德语歌词,不伦不类,简直是胡闹!”

他们预言:莫扎特必将在维也纳碰得头破血流!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莫扎特的歌剧革新,一时间,是非不明,黑白颠倒的议论险些把莫扎特淹没了。

在这些反时派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另一个是威名赫赫,令人敬畏的评论家钦岑多夫。

萨里埃利为人世故,善于察颜观色,处政手段圆滑。他从意大利来到维也纳不久,便能在阴谋四伏的帝国宫廷内应付自如,不仅站住了脚跟,并且十分得宠。他是横在莫扎特事业发展上的一个极其阴险的小人。

当然,莫扎特的支持者也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他们理直气壮地回答:“用德语唱歌剧,是革新,是进步,是爱国主义!”

但不管怎样,莫扎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莫扎特的勤奋与成功,使他在维也纳的名声与日俱增,歌剧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莫扎特,他开始考虑是否马上结婚,于是莫扎特不停地去信哀求父亲的同意。但是最后还是没得到准信。

原来,从利奥波德先生6岁带儿子到慕尼黑演出起,他就想让儿子能够步入上流社会,和贵族小姐联姻。而现在儿子居然要选择一个家境不如自己的小音乐家的女儿,他当然不能同意。

莫扎特不停地给父亲写信,但总是得不到父亲的支持,失望透顶的他终于在这一年的8月3日与康施坦莎举行了订婚仪式,婚礼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4日,在维也纳的斯蒂芬教堂里举行。

然后,莫扎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就在上帝面前和我心爱的人订婚了。当时我想到您一定会同意的,那样我的心就感到了宽慰。

没有一个人来参加婚礼,只有她妈妈和她的小妹、担任她们俩的受托管理人和监护人的冯·托瓦尔德,以及女方见证人冯·策托、我的见证人吉洛斯基。正式宣布我们俩结为夫妇的时候,我们双双流下了眼泪。在场的每一个人看见我们流露出来的深切感情,都不禁潸然泪下。

我新认识的贵族朋友皇家图书馆馆长冯·斯维登男爵请大家吃了一顿晚饭作为结婚宴会。这宴会远远超过了一般男爵家的排场,简直有王侯贵府的气派了。

几天后,莫扎特接到爸爸寄来的两封信。一封信里装着他勉强表示同意结婚的证明,字里行间充满了怒气;另一封信讲得一清二楚,他和他的儿子以及新娘在以后的经济上就此一刀两断。他没有说他永远不见他们,也没有说不准儿子再给他写信。但是,从信里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对儿子简直是失望极了,他意识到儿子终于挣脱了他的控制飞出去了,这令他痛苦万分。

而莫扎特呢?他却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对自己说:“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将是怎样地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