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意气之争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事情更糟糕。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什么时候不该让。
一个人能否在小处忍让,意味着他是否能在大处获胜。“忍”字的内涵非常丰富,它表明必要的妥协是应该的。办事的时候也要学会妥协,更要善于取舍。因为,只有在小处忍让妥协,才能在大处获胜;只有舍小,才能取大。为了成大谋,有时必须在小事、小利上忍让一些、妥协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为自己成就大功业积蓄力量,铺平道路。
张之洞深谙此道,他深刻理解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时之强,而是委屈自己适应现实的需要,等到为自己积累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张之洞在一生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坚持己见,敢于以硬碰硬,不向异己屈服,但他毕竟是个满腹韬略的人。他善于因时顺势,目光长远,能屈能伸。他在与政敌打交道时,尤其如此,尽管他与李鸿章早有嫌隙,在政见上多有不同,也看不惯李鸿章一味地对外求和的为政策略,更看不起李鸿章不顾全大局,始终维护自己淮军的局部利益的做法,但他同时也深知:李鸿章始终不服自己,多次在人面前贬抑自己好大喜功。他认为李鸿章毕竟位高权重,自己如果一味地同他僵持下去,两个人之间就会由嫌隙转化为比较大的矛盾,那样不但对自己的前程不利,对国家也没好处。于是他想在不牵扯重大问题的前提下,自己还应该对李鸿章虚与委蛇,尽量不贸然得罪他。所以他在李鸿章母亲八十寿辰时就送去过寿文,李鸿章本人七十寿辰时,他更是三天三夜几乎没有睡觉,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寿文送给李鸿章。在寿文中,张之洞极尽能事地推崇李鸿章,说李鸿章“文长纶阁,武镇畿疆,内掌海官,外综商政,有一德之美,兼四事之勤,赞成盛化有自来矣”,意思是赞扬李鸿章文武兼备,既饱学博识,文才盖世,又运筹帷幄,统领千军万马,镇守着祖国边疆。夸李鸿章是兴国栋梁,内掌海军衙门大权,外管外交事物,不愧为安国重臣。还赞美李鸿章德高望重、勤于国事,美好的品性深得天下人的敬佩。这篇约5000字的寿文成为李鸿章所收到的寿文中的压卷之作,琉璃厂书商将其以单行本付刻,一时洛阳纸贵。张之洞对李鸿章的这种人际关系处理,包含着深刻的自保意识。
张之洞对待翁同龢与他对待李鸿章有异曲同工之妙。戊戌变法前,虽然他在许多方面对翁同龢的变法主张和内容持不同意见,但看到光绪帝对翁同龢深为信任,“每事必问,眷倚尤重”,所以便曲意攀附翁同龢。他曾致函“贵为帝傅”的翁同龢,吹捧他博学多识,深谙儒学之精髓,而且通达时务,为时代之俊杰。张之洞在信中还称赞他实行务实的策略,提倡维新变法,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所以自己非常仰慕翁同龢,如果能有为翁同龢的维新变法效力的机会,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去做。
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心怀博大、大智若愚的谋略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前进,或再前进时就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断然退避。
这是保存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修养,善于克制、约束自己;而缺乏一定修养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善于退与善于进,具有同等的谋略价值,只善于进而不善于退的领导者、管理者,绝非高明之人,而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机动灵活运用的领导者、管理者,才称得上高明。
孙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就是说想成大业,干大事,就得忍住那些小欲望或一时一事的干扰。说白了,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所谓“忍小谋大”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的小是小非缠住手脚,排除各种干扰,创造条件奔向大目标、大事业。“忍小谋大”就是不计一时一事的得失,忍住急功近利的念头,一切都为实现大目标、成就大事业铺平道路。“忍小谋大”,还要从思想上摆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不因小失大,不因大而丧失信心,放弃眼前的努力。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可以抵抗千军万马。苏洵的话明确地道出小忍与大谋的关系,强调了“小忍”的无形威慑力。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不斩,忍住仇恨,并且是一忍再忍,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制服了叛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宁和平。
我们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第一个问题,你便学会了控制你的情绪和心志,以后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也自然能忍到最后等到的时机成熟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当然,每个人遇到的状况都不一样,因此什么事该忍,什么事不该忍,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只能这么说——为形势所迫时,就要忍!所谓形势所迫就是客观环境对你不利,譬如在公司里受到当权者的羞辱、排挤;对目前工作环境不满意,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自己做个小生意,却受到客户的羞辱;想创业,资本却不够;失意潦倒,有人鼓励你从事非法工作……
当形势所迫时,你是很难施展的,仿佛困兽一般。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会顺着情绪来处理。像被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吵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然后自动走人!不是说这么做就会毁了你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有时也可能会弄拙成巧!但如果不能忍,绝对会在某种程度上中断你的事业,不能忍的人得福的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甚如意,总是要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年轻气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