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事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会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面部表情,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这样才能揣测对方的意图。
一个人在办事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以便见机行事。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很丰富的感情。同情和关心、厌恶和鄙视、信任和尊重、原谅和理解、容纳和反感、欣慰和喜悦等等,都会难以隐蔽地暴露在面部表情上。
李续宾是曾国藩手下善于揣测其意图的爱将。一次,曾国藩召集众将开会,谈到当时的军事形势时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复……”此时,李续宾早已明白曾现在的意图,趁势插话说:“嫡帅的意思是要我们进兵安徽?”“对!”曾国藩以赞赏的目光看了李续宾一眼,“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李续宾一句话赢得了这么高的赞扬,实在是高明之举。
曾国藩说李续宾“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一语破的。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平日紧紧围绕对方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能在把握对方意图和办事思路方面有超过其他人的可能。李续宾作为曾国藩的心腹、爱将,特别善于表现自己,给曾国藩挣面子,既保住了自己被赏识和重用的地位,又平了曾国藩欲提拔知己而怕众人不服的口实。
俗话说,一叶可知秋,任何事情在局势明朗之前,肯定都会有其前兆。而这些前兆就体现在平时的言行之中,学会了察言观色,就能从中感受到事情的趋势与走向。达尔文在剑桥神学院读书时,是个平庸者,植物学教授汉罗斯却看出达尔文有着特殊的才能。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可见具有慧眼的人会根据这些细微之处正确判断出事态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形势判断的高手,从而把行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观察一个人的习惯细节也可以得到办事对方的很多性格和为人方面的信息。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显露英雄本色让大家心服口服,从而创造一种可与其他人比较的局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清楚了。领导平时赏识某个下属,但又怕众人不服气,只有把别人“比”下去,让人心服口服,领导才感到踏实。所以,有志气的下属应该体会到领导的这种心理,注意在公共场合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不辜负领导的信赖和赏识。
大凡伟人或名人,都常使用很多很巧妙的方法,去测量、观察别人的性情和能力。不少有能力的人,常怀有一种隐秘的技术,以评品他人的性情、了解他的特点、掌握他人的苦乐、嗜好。这种技术,在一般人看来很玄妙,其实也只是一般而已。伟人或一般的精明强干的人,只不过对别人常常忽略的琐碎处,都非常留心与注意罢了。而事后他们所依据的,便是人们性情中表现出的这人过去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会做什么。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制胜于他人。总而言之,他们要把他人在一定环境之下的行为细心在观察出来。这种对细微之处的特别留神,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是一般常人难以做到或者不愿去做的。
面部表情与其他语言符号比较起来,占有的空间小,活动的幅度也小,但它却是最传神,最能表达丰富思想内容的劝解争议双方的辅助手段。单从性质上分,既有微笑、扬眉一类的积极面部表情,又有撇嘴、皱眉、怒目而视一类的消极面部表情。从内容上看,在调解纠纷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发自内心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以增强劝解效果,是应引起我们特别重视的。
面部表情要做到恰如其分,就要随着谈话所涉及到的内容而发生变化,及时准确地予以配合。当谈到对方家有不幸和灾难时,就应当自然地流露出同情、关心和安慰的情态;同样,对于对方的执迷不悟或无理取闹,面部表情上会显出不满;更重要的是,一旦面部表情表示出劝解者的观点、态度完全相反的含义,则会给言语的劝解意义带来许多混乱和干扰。比如,当他固执己见地强调你不赞同的观点时,你却在那里微笑。请问,这究竟是取笑还是同意了他的观点?然而,实际上你并不同意。这样的笑,岂不令人费解吗?只有在该笑的时候笑,在该皱眉的时候皱眉,在弄不明白时候显露出迷惑不解的神情,才会有助于对方理解你输出的信息。
我们所说的面部表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目光眼神。人内心的各种情感,都可以从目光中流露出来。所以,目光被人们誉为“心灵的窗户”,这是一个很有艺术见地的比喻。古代有“暗送秋波”、“目眦尽裂”之类的成语和典故,足以说明古人早就重视到了目光眼神;视线的方向、注意的频度以及目光接触的时间长短,都要适度。因为视线的方向,能表明对人的态度;注视的频度能影响人的精力;目光接触的时间长短,能反映出与对方的亲密程度。除了关系非常亲近的人之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在几秒钟以内,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