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要懂得展示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吸引了他人的注意力,对办事的成功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把事情办好,首先必须把对方的注意力拉过来。而能否拉动别人的注意力,也是一个办事的技巧。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演艺界大亨巴纳姆的演艺生涯是从做一个马戏团老板的助手开始的。
1836年,特纳的马戏团来到马里兰州的安纳波里演出。演出的那天上午,巴纳姆穿着崭新的西装,脸上洋溢着微笑,在众人的簇拥下漫游全镇。忽然人群中有一个声音叫喊道:“巴纳姆就是恶名昭彰的艾弗里牧师!”
观众立刻把巴纳姆团团围住,抓住了他的头发,撕碎了他的西装,还有很多人主张处死他。在巴纳姆的极力辩解和哀求下,人们同意让马戏团的老板特纳证明他的身份。原来,这完全是一场恶作剧——特纳散播了“巴纳姆就是艾弗里”的谣言。
巴纳姆对特纳的做法很不理解,很想知道特纳为什么会开这种无聊的玩笑。
特纳回答说:“巴纳姆,这全是为了我们的利益着想。如果想让人们来观看节目,就要想法争取别人的关注。获取人们的关注是商业成功的起点。”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个玩笑成了人们谈论的主题,巴纳姆的名字也被大家牢牢记住了,当天晚上的演出座无虚席。
另一位演艺大师朗林杜拉也深谙这一规则。
有一天,朗林杜拉在一个小镇演出,演出前他碰到一个年轻的乞丐,朗林杜拉没有施舍给他一分钱,而是对他说:“我不会给你施舍,但我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金钱,我要雇佣你。”乞丐答应了。
他把乞丐带回马戏团,给他两块砖头,要他沿着小镇的几条街道慢慢地转圈。去的时候,先在街道上放下其中的一块砖头,回来的时候,用手上那块砖头换下地上的那一块。朗林杜拉要求乞丐在整个过程中不可以和任何人说话,回到马戏团后,绕一圈,然后从后门离开,继续相同的动作。
当乞丐第一次走过小镇时,人们开始注视他奇怪的举止;第二次,有两个人开始嘀咕他的行为;第三次,有一些人驻足;到了第五次,一大群观众簇拥在他身旁,争论他到底在做什么。每一次他进入马戏团,就有一些人买票进场,继续盯着他看,其中有许多人进去后被里面的节目吸引了,第一场结束时,那个年轻的乞丐就吸引了2000多人进入马戏团。
几天之后,因为围观的人群阻碍了交通,放砖头的行动被迫停止了,然而许多人都因此被吸引到马戏团,观看了节目,其中还有许多人成为朗林杜拉忠实的支持者。
一旦人们将眼光集中在你身上,你就拥有了特别的地位;对朗林杜拉而言,聚揽群众就意味着创造利润,如同他后来所写的:一堆群众都是叮当作响的钱币,一旦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千万不要让它溜走,如果群众的目光转向其他人,那么你的损失将无法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