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6583600000030

第30章 先吃亏,后办事

以吃亏来求人,以吃亏来得到,是一种比较高明和有远见的办事技巧。

想请人办事,就要自己先吃点小亏,让对方觉得欠了你一份情,这样,在求他办事的时候,他会更尽力。以吃小亏来换得大利益是有效办事的一个很管用的方法。

不管是大亏还是小亏,对搞好人际关系有帮助,你要尽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没有几人会不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发迹实际上就是一个善于吃亏的典型。

胡雪岩本是浙江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雪岩与他也稍有往来。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说:“我富贵了,绝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身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个讲交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正是凭着这种功夫,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后来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要想办成大事,就要敢于吃小亏,善于吃小亏,吃小亏方能占大便宜。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如果你在求别人办事、与别人共同办事的过程中斤斤计较,舍不得吃一点亏,那么对方为你办事就不会尽心尽力。

所以,要想办好事,就要时刻有吃小亏的准备:

1.要做好在适当的时候吃亏的思想准备

人们总是需要面临种种选择,而且在选择过程中我们总是面对自己有可能损失的利益。如果我们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我们就不会因为个人得益的得失而心存烦恼和犹豫。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处处上,而也不得不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还必须要对一些自己颇为喜欢,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忍痛割爱。特别是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和理由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予他人。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和利益。这种放弃、给予、“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

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可能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得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事。

2.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理性地吃亏

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实在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吃亏后很快就能获得报答那么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去白白吃亏,而是有理性地吃亏,从吃亏中获得长远利益。我们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吃亏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亏,不能乱吃,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去吃亏,吃暗亏,结果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孙权就是这样,为了得回荆州,假意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权不仅赔了妹妹,还折了兵,荆州还是在人家手中,这个亏未免吃得太不值得。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该让对方意识到。

智者说:“吃亏是福。”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人情,在友谊、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你珍视的东西。吃亏,会让你在朋友眼里变得害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情。这当然会使朋友更心甘情愿帮助你,为你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