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6582500000009

第9章 民间建筑装饰性雕塑

一、民居建筑装饰性雕塑

陇南当地民居建筑装饰性雕塑,以建筑山墙、屋脊处的砖雕以及门窗上的木雕为主,另外还有少部分石雕作品。砖雕多用于屋脊、建筑山墙处的墀头装饰,既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寓意,也包含了一定的趋吉避邪等封建迷信色彩。本章主要研究建筑装饰中具有完整造型的人物、动物雕塑,花卉图案造型将在建筑装饰中进行探讨。

陇南建筑装饰雕塑中的人物题材多见于民居正房或大门山墙的墀头装饰,墀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硬山顶山墙端头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和装饰檐口。

陇南民居中山墙的墀头装饰内容多为祥瑞花鸟或人物,尤其以人物最有代表性,其中“八仙”人物或“福禄寿”人物最为常见,多取吉祥如意、富贵长寿、子孝孙贤等文化含义。在陇南当地人的观念中,民居中的大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大门的方位、风水决定着家族的平安富贵甚至兴衰,所以他们除了请阴阳、封建勘察地基以外,在大门的装饰方面也十分考究,有时甚至超过了正房装饰。但建筑装饰的繁简是家庭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反映,除大家族或富户人家以外,一般贫民家庭的民居建筑很少有装饰性雕塑。

陇南建筑装饰性雕塑的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大门或房屋山墙墀头的砖雕一般为深浮雕形式,内容包括以祈福纳祥为主题的八仙人物类,以及以彰显诗书耕读等儒家思想为主题的文人士大夫形象类型。八仙人物类砖雕通过装饰在墀头上的仙人形象,祈求神灵保佑,使家族富贵平安,成县民居大门山墙墀头专雕,造型概括简练,但福、禄、寿三星的情态各异,十分生动传神,整体布局和造型变化而又统一,技法单纯而熟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也有装饰性的动物造型,马的造型准确,生动,但又有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继承了汉代艺术的优良传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马的形体上加上火焰,即为“火焰驹”,暗示了马的速度之快,和汉代青铜雕塑“马踏飞燕”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士大夫形象类的砖雕则象征家族的知书达理,显示文化地位,也包含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崇拜意识。如宕昌民居大门山墙墀头上的人物浮雕,内容以传统民族绘画为题材,或表现放牧,或表现游学,既传达出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也洋溢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寓意,既体现了民居建筑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拜与追求,也体现出和谐自然的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特色。由于“青砖”这种特殊的材料,所以雕塑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语言概括而强烈,形象鲜明突出,造型准确传神,且有很强的立体感,刀法简练稳健,风格粗犷,有图案化倾向,但又蕴涵着强烈的精神含义和生命意味。

陇南民居建筑装饰性雕塑的另一种形式为圆雕,材质方面主要是以黏土烧制,与砖瓦相同,内容方面以象征吉祥平安的动物造型为主,制作方法是以模范成批加工。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将置于屋脊上的小型动物雕塑一般称为“吻兽”,种类较多。但在一般的民居建筑装饰雕塑中最常见的一种动物雕塑是“辟邪”,就是一种由传统“辟邪”造像演变而来的神异动物,综合了狮子、麒麟、龙、虎等动物的特征,大小、造型、动态又和猫极为相似。所以我国云南地区又称其为“瓦猫”,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作用也是消灾纳福、避邪镇宅。“辟邪”在我国的民居建筑中运用十分普遍,许多地区广泛流行,具有强烈的传统民俗文化特征。

在陇南北部,民居屋脊上的“辟邪”被称为“瞅儿”,一般置于主房或大门的屋脊上,具有避邪镇宅作用,当建筑风水、山势走向有缺陷时,就用“瞅儿”进行补救,意即让“瞅儿”的目光镇住邪气,祈求平安吉祥,逢凶化吉。陇南民居建筑中的“瞅儿”造型奇特古拙,也是综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但总体上接近于猫,具有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程式化倾向,神态肃穆而神秘,向特定的方向眺望,产生了特殊的精神含义。

在陇南南部,民居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一种特殊的动物造型,也具有雕塑的特征,当地居民称为“脊兽”,多为“鸡”的造型,取谐音“吉祥如意”,但对鸡的造型进行了意象化改造,并综合了凤凰的造型符号,体现出民族传统艺术中程式化的造型倾向。有些传统大户人家的民居建筑屋脊上也装饰龙头造型,但一般平民家庭的屋脊上主要以“鸡”造型为多,因为龙在中国古代一般都为帝王的象征,属于皇家所独有,所以一般平民家庭在民居建筑中不能随意越规使用。

徽县尼阳镇张家大院建筑装饰性雕塑

徽县尼阳镇张家大院坐落在尼阳镇北街,系当地的大户,其祖上是清朝咸丰年间由山西迁来,所以整个建筑风格和院落布局结构具有山西古民居的遗韵,也具有陇南地域民居的基本特征。张家大院共有新旧两院,新院为新中国成立前夕修建,由于时代原因,建筑结构仍然仿照旧院,但装饰却十分简易,而旧院则是装饰的主体所在。旧院为面南靠北的一进两院结构,大门为高大的二层屋宇式门楼,门前有石狮、牌坊、照壁等装饰性建筑以及装饰构件,但都已毁于“文革”破“四旧”时期。正厅与倒厅均为三间组合的抬梁式结构,但在廊檐部位则结合了穿斗式建筑结构,使整体建筑结实稳定。东西两面厢房均为多达7间组合的连通结构,所以正厅与倒厅之间的跨度大,中间又建造过厅以分割前后院。目前过厅和东厢房已拆除,仅剩正厅、倒厅与西厢房。由于正厅、倒厅也是装饰的主体,所以有部分精美的图案装饰得以保存至今。

张家大院的建筑大气古朴,装饰精美,其中尤以建筑装饰性雕塑最为精美,体现了民间艺人熟练高超的技巧。张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性雕塑主要包括门板木雕和墀头砖雕两个类型,题材以人物为主,花鸟数量较少,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建筑装饰的特色所在。

(一)木雕

门板上的人物雕塑主要集中在正厅门扇中间的绦环板上,以及上方的门楣上。正厅门扇绦环板上的木雕人物一共有四组,分别位于四扇门中间的绦环板上。从人物的造型、动态结合场景情节来看,其内容表现的是“八仙”题材,为了横幅画面构图的需要,在人物组合以及动态设计方面采用“坐式”姿态,将八仙安排在四个板面上,每个画面二人,中间还穿插仙童,打破了以往八仙题材的固有形式。图中人物或对面论道,或闭目养神,或饮酒逸情,相互联系紧密,整个画面完整统一。在场景安排方面也别出心裁,将八仙人物刻画为山林隐士,他们都坐在芭蕉、荷花叶子上,不仅突出了神仙居于深山仙境的特殊场景,也使道教神仙题材充满了人文情趣。在雕刻形式方面,采用深浮雕形式,所以人物造型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加上人物神态的生动描绘,使画面人物呼之欲出。在造型语言方面,采用中国传统雕塑中程式化的手法,突出了雕塑作品中的“线”意识,具有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同时造型方面又具有民间艺术的质朴与憨拙,木雕特殊的刀法更加强了民间艺术深厚与稚朴的艺术情趣。

除了门扇上的木刻浮雕外,在门楣装板上还有透雕人物装饰,整体的造型手法采用透雕加阴刻线的雕刻语言,内容以天官以及福、禄、寿三星为主,画面人物组合方面每幅二人,在动态和情节安排方面采用对坐形式,谈天论道,神态生动,情态自然,周围云雾缭绕,不仅烘托了环境气氛,也起到连接和丰富画面的作品,格调悠闲,刻画出仙乐飘飘、逍遥自在的情景。在雕刻语言方面,也突出了雕塑中的线意识,人物造型中流畅的曲线和周围云雾优美的曲线相互呼应,气韵连贯流畅,画幅边框的圆角曲线处理,也与画面形式有机统一,体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

(二)砖雕

尼阳张家大院的砖雕主要集中在大门以及正厅、倒厅的山墙墀头上,内容以花鸟、人物为主,但人物题材占有较大比重。由于“文革”时期特殊的时代因素,建筑中的装饰被作为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享乐主义思想的代表,所以好多精美的墀头装饰雕刻被破坏,仅存者大部分用泥覆盖抹平,至今依然难见其真面目。但从仅有的一些墀头雕刻中,我们依然能够领略到其雕刻的艺术韵味。

其中人物雕刻最有代表性,和门窗木雕的内容所不同者,墀头砖雕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孝子故事、勤学故事以及琴棋书画等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人物题材,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色所在,将具有美好寓意的祥瑞花鸟、动物刻在建筑构件上,祈求家族的兴旺发达、和谐平安;将神仙雕刻在建筑构件上,具有保佑家族吉祥平顺的内在含义;将具有伦理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融合在建筑装饰中,对家人及其后代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雕刻在建筑上的故事画,人们日常进出抬头可见,所以更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人们在欣赏雕刻艺术作品的同时,不仅能得到美好形式的艺术陶冶,更能从中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相比之下,我们当代建筑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陶冶和教育功能?现代化的新式建筑,完全体现的是西方科技文明,而继承和弘杨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在当代建筑中十分淡漠,甚至被作为保守和封建的产物而彻底抛弃。

砖雕中的人物造型准确优美,形式和谐,而且对人物神态都有较为精彩到位的刻画。人物的动态、神情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故事情节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历史画面,就像皮影戏一样,演示着民族传统文化中美好而永恒的主题。砖雕的表现手法熟练,将民族传统雕刻与绘画有机结合,在深浮雕中体现出优美的线条组合,产生了和谐、完整、优美的浮雕形式。在构思方面和画像石一样,通过最简洁的道具和场景刻画,渲染出环境和氛围,传达出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

二、庙宇、陵墓建筑装饰性雕塑

陇南境内的庙宇、陵墓建筑文化遗存也较为丰富,留下了部分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主要有徽县城关镇吴山的吴玠庙雕塑和康县阳坝梅园沟的唐公墓雕塑等。

吴玠庙位于徽县城关镇北的吴山,吴山也因吴玠而得名,吴玠(1093~1139)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读经史。曾参加过镇压方腊起义、史斌起义、河北起义军的战争,靖康初,曾与西夏军作战,屡建战功。从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多次打败金兵的入侵,屡战屡胜。绍兴三年吴玠等退守仙人关,即今甘肃徽县南,阻金军入蜀之路,绍兴四年于此大败金人宗弼、完颜杲的入侵军队,金军从此不再进窥四川。吴玠也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等职。死后,谥武安,淳熙年间追赠涪王。

吴玠庙目前有后人修建的亭子一间,中间有清代嘉庆十三年刻的碑文一块,主要记述吴玠生平及战功。亭子前面的石雕有侍卫石人两个,石马两个,从艺术风格来考察,静穆深沉的造型风格应为宋代陵墓雕塑,由于年代久远,石雕剥落残损严重,2个石马均只残存身子,石人面部武官已模糊不清,但衣着为典型的宋代风格,石人神态安详,端庄静穆,默默地守卫着这位已故抗金名将的陵寝。

康县阳坝唐公墓位于阳坝梅园沟,是当地大户人家的墓葬,主人名字为唐开清,据说是从四川迁徙陇南的商人,由于经商成为当地富户,也随之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地人称其墓葬为唐公墓。唐公墓雕塑主要集中于墓葬正面墓门上方和左右的装饰上,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为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场面的描绘,有墓主人、侍卫人物、乐舞百戏人物、祥瑞动物、花卉等,雕刻形式为深浮雕,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人物造型进行了适当的变形,五短身材,比例失调,但造型和形式语言完整,具有汉代陶佣的造型特征,诙谐有趣,神态生动。动物和植物花卉造型进行了图案化处理,但动物神态生动传神,花卉的情态也自然协调。总体而言,唐公墓雕塑显示出清代陵墓雕塑的成熟风格,而且内容丰富,保存相对完好,是陇南境内为数不多的陵墓雕塑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