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智囊(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6569000000002

第2章 诸葛亮

“原文”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冯评”

子产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译文”

人们说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诸葛亮回答:“治理国家应该本着公正之心,不能施舍不恰当的恩惠。这就是匡衡、吴汉治国认为无故赦罪不是件好事的原因。先帝刘备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郑康成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知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每年都大赦人犯,但是对他们治理国家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后来,待费祎主政时,开始采用姑息赦免的政策,蜀国的国势由此削弱不振。

“冯评译文”

子产对太叔说:“具备仁德的人,会用宽容的法令来治理国家;次一等的就只能用严厉的方法了。人们看见猛烈的大火会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烧死;人们喜欢在平静的溪流里嬉戏,却往往被淹死。所以用宽容的方法治国比较困难。”后来太叔治理人民,不忍心用严厉的律法,于是郑国多盗窃之事,太叔非常后悔。孔子说:“行政过于宽容,百姓就容易轻慢,这时就要用严厉的律法来纠正他们;过于严厉,百姓又可能变得凶残,就要用宽大的政令来感化他们。用宽容来调和凶残,用严厉来调和轻慢,才能做到人事通达,政事和谐。”

商鞅对弃灰于道的人也处以酷刑,这样就太过严厉了。梁武帝一看见执行死刑就不忍,便流着泪释放他们,这样又太过宽容。《论语》有“宽赦小过错”之说,《春秋》则讥刺放纵有大过错的人,宽容严厉相互调和适宜,才能求得政事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