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春潮漫卷的市场经济,使一些往日为催种催收忙得不亦乐乎的基层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不少农民也发出“谁能告诉我,今年干什么,哪样能赚钱”的呼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近日走访了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的宝鸡县八鱼乡姬家殿村。村“首领”
们响亮地回答村民,我能告诉你:
今年种什么
村党总支书记、工商公司总经理刘志林告诉我们:今年我们让农民种了2600亩夏粮、2400亩玉米、280亩油菜,桃、杏、梨、苹果放开栽植,越多越好。现在搞市场经济,指手画脚农民能接受吗?刘总经理诙谐地说:“村民要我们村干部回答这些问题,好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这也算是大市场与我们村这个微观经济接轨吧。”
姬家殿村2942人,1219名劳动力,人均耕地不足一亩,1100人从事村办企业、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的只占10%。去年夏粮完成定购任务后,略有储备,秋粮光奶牛场和村民养猪养鸡就消刊于《宝鸡日报》1993年3月12日。
化了50万公斤,剩下的粮食,村上的粮油经销部收购,销往外地。
村上办的罐头厂,年加工苹果、桃、梨、杏、山楂、葡萄等600吨,本村产的350万吨果品,只够一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1600万元的一座年加工果品5000万公斤的现代化浓缩果汁厂,今年八九月投产;投资100万元的精粉加工厂已经立项,年内开工投产;果汁厂残渣和精粉厂麸皮等下脚料生产饲料的加工厂,也在筹建中。有这些“农”字号企业压阵,难怪刘总经理如此胸有成竹。
今年干什么
姬家殿人得益于市场经济的产物——乡镇企业。村上办的化工、建材、造纸、食品、餐饮等30个企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去年产值达1500万元,利税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千元。
姬家殿人办企业有轰轰烈烈的荣光,也有走麦城的教训。但在市场这个大校场里,他们越摔打越硬邦,去年,村上、公司组织人员上东北、进中原、下江南,调查市场,筛选信息,解决了今年企业干什么干多少的问题。
经过对全国苹果、梨产区的调查,村干部看到果品包装将趋向标准化、规范化,包装箱将走俏。他们立即作出决策,让纸厂改黄板纸生产为果品箱生产。去年纸厂产值由2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本厂生产的黄板纸不够用,还从外地购了600吨。春节刚过,与四川、礼泉等地签订的纸箱合同,厂家已派人催货。
渭河罐头厂是村上的老企业,生产的果品罐头被评为省优。但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包装样式陈旧,不受消费者欢迎,推销人员从南方等发达地区反馈回来罐头时兴软包装的信息后,村上头头们召开紧急会议,当即决定,投资10万元,改瓶装旋盖硬包装为铝箔纸软包装。说干就干,兵贵神速。调精兵强将买设备、购原料,不足一月,改装线建成了,铝箔纸包装给“俏姑娘披上了好嫁妆”。今春一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两个月就全部收回改装线投资。今年生产700吨软包装罐头的合同也已签订。
化工厂过去只能生产糨糊、胶水、涂料等低档产品,企业时开时停。去年,新上了电石深加工、溶解乙炔、胶带纸、胶垫、节煤剂等新产品,使化工厂成为村上的又一个骨干。今年的订货已排满,生产红红火火。
全村30个企业,村工商公司将生产任务落实得满满当当,企业总产值计划达3000万元,可各企业的头头们并不满足,力争搞到40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半。对村办企业今后的发展,刘总经理信心十足地告诉我们,大约再用5年或更短一点时间,实现亿元村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