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创造进化论
6557700000004

第4章 个体性与老化

当然,对于从出生到死亡之间所获得或失去的事物,生物学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些人持有这样的看法:从细胞诞生到死亡,原生质总量一直在持续地增长。a然而,另一种理论更合适,a 塞吉维克·米诺特,“论某些老化现象”,《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第三十九届(萨勒姆)会议论文集》,1891年,第271~288页。

也更深刻,根据这种理论,在生物的“内部环境”中所包含的营养物质总量在减少,有机体借以进行更新,而积累在生物体内的未排泄残余物总量在增加,最终使生物体“全身长满硬皮”。a然而,难道我们必须像一位著名的细菌学家那样宣称:任何对衰老过程的解释都不充分,因为它们都没有考虑噬菌作用吗?b我们似乎没有资格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这两种理论都确信有某类物质在不断积累或丧失,尽管它们对于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获得或丧失几乎没有共识,这就清楚地表明:解释的框架已经被设置为先验前提。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将越来越频繁地看到这种情况:在思考时间的时候,想要摆脱那个沙漏形象,并不容易。

衰老的原因必定隐藏得更深。我们认为,在胚胎的进化和整个有机体的进化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连续性。那些导致生物长大、发展和衰老的动力,和使它经历胚胎生命全部阶段的动力是一样的。胚胎发育就是持续不断地改变形态。任何试图标记出胚胎发育的全部连续面貌的人,都会在无限中迷失方向。这是面对连续体时,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情况。生命的进程只不过是延长了这种胚胎期的演化。其证据就是,我们常常无法说清楚,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一个正在衰老的有机体,还是一个继续变化的胚胎。比如,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幼虫,就是这样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个像a 勒·当泰克,《个体性与个体偏差》,1905年,巴黎,第84页以后。

b 梅奇尼科夫,“老年退化”,《生物学年鉴》,第3卷,1897年,第249页以后;参看同一作者的《人类本性》,1903年,巴黎,第312页以后。

我们自身这样的有机体,青春期或绝经期之类的转折期(个体在期间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完全可以与幼虫或胚胎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类比——只不过这些是我们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而已。这些转折期,尽管只发生在确定的年龄,时间可能也相当短暂,但谁也不会认为它们会因此显得像是来自外部的,仅仅是达到了某个年龄才会产生。显然,我们在出生后的每一时刻,甚至在出生之前的每一时刻,都是为青春期之类的变化进行准备的过程。年龄增长到这个转折期的过程,至少有一部分是这种渐进的准备。

总之,衰老过程中真正重要的,就是那些无法察觉、无限渐进、持续进行的形态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无疑还伴随着有机体解体的现象:这一点,也仅仅是在这一点上,对衰老的机械论解释被局限住。这种解释会解释硬化症、残余物的逐渐积累以及细胞原生质日益增生这些事实。但是,在这些可见的结果下面,还隐藏着一种内在的原因。正如胚胎的进化一样,生物的进化也意味着对绵延的一种持续记录,一种由过去到现在的持续,也因此,至少是一种有机记忆的表象。

无机体的当前状态完全取决于前一瞬间所发生的情况;同理,在一个被科学确定和隔离出来的系统中,各个物质点的位置,也取决于它们在之前一瞬间的位置。换句话说,制约无机材料的那些法则,大多都能够用微分方程式表示出来,其中时间(在数学家使用这个词语的意义上)是一个独立变量。生命的法则也是如此吗?生物体的状态能从过去的瞬间找到全部的解释吗?假如我

们同意这样一个先验前提:把生物体看做与其他实体相似的实体,同时为了便于讨论,认为它与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所操作的人为系统完全一样,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然而,在天文学、物理学和化学中,前提条件都有明确完美的定义:这个定义表明当前状态的某些侧面(在科学上有重要性的一些侧面)可以作为直接过去的函数而加以计算。但这种情况却绝不会出现在生命领域。这里,计算顶多只能够涉及有机体解体的某些现象。反之,对于有机体的创造,对于真正构建生命的进化现象,我们却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有人说,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数学计算,仅仅是因为我们无知。但它同样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生物当前这一瞬间的状态无法在其直接过去的那一瞬间中找到解释,有机体全部的过去都必须添加在那个当前瞬间里,这就是有机体的遗传——事实上,这是一段漫长历史的全部。这两个假设中的第二个,而不是第一个,实际上不仅代表了各种生物科学的当前状态,也代表了它们的发展方向。至于这种看法,认为某些超人可能会以对待我们太阳系的同样方式,来计算生物体,这种想法是由一种形而上学逐步产生出来的。自从伽利略做出物理学发现以后,这种形而上学就采取了更为精确的形式。但是,我们将证明,它永远只是人类思维所固有的形而上学。这种思维方式,其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种条理性,我们急于予以证实的那种热切心理,以及如此众多的杰出头脑不加佐证地加以接受的那种热情——总之,所有这些作用于我们思维的诱惑,都应当是使我

们对其产生警惕的理由。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已经足以证明它是如何满足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偏好。但是,我们还会看到:今天我们与生俱来的种种智力倾向,必定是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被创造出来,它们的本意绝不在于让我们用以阐释生命,它们自有其他用途。

只要有人试图区分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区分无生命体和有生命体,全都会立刻遇到这种倾向。于是这种情况就发生了:

我们发现,去想象有机体有绵延,而无机体没有绵延,两者同样困难。

当我们说,一个人工系统现在的状态完全取决于其前一瞬间的状态,这难道不像我们仿佛引进了时间、仿佛这个系统和真正的绵延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吗?而与此同时,尽管全部过去都参与构造生物的当前瞬间,难道不能是有机体的记忆进入了当前的直接过去的那一瞬间,因而使直接过去的那一瞬间成为当前瞬间的唯一原因吗?这种说法忽视了具体时间与抽象时间的根本区别:

真实的系统沿着具体时间进行发展,而抽象时间则参与我们对人工系统的观测。说一个人工系统的状态取决于它在前一瞬间的状态,这意味着什么呢?没有哪一个瞬间在另一个瞬间之前;它不可能存在,就好像一个数学点无法触及另一个数学点。事实上,“直接过去的”瞬间,是由时间间隔dt连接到当前的瞬间。所以,你所要说的,就是被方程式确定的系统的当前状态,其中引入了微分系数,例如ds/dt、dv/dt。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就是当前的

速度以及当前的加速度。所以,你说的其实仅仅是当前——当然,这个当前是与其倾向一起被考察的。实际上,科学所操作的那些系统,全都处于瞬时的当前状态中,并且这种状态始终在进行更新;这样的系统从来不会处于真正的、具体的绵延之中。而在这种真正的、具体的绵延里,过去始终与当前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数学家计算一个系统处在时间t末端的未来状态,那么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做出这样的假设:即宇宙从这一刻消失、后来又突然出现。发挥作用的正是第t个瞬间,而这将是个微小的瞬间。

至于在这个间隔——即这个真实时间——中,会流过什么,这并不重要,因而也不在计算之列。如果这个数学家说,他把自己放进了这个间隔里,那他的意思就是:他在一个特定的瞬间将自己放置在某一点上,因此他就再次处在了某个时间t'的末端;而直到T'的那段时间间隔,他则不加考虑。如果他通过考察微分dt,将那段时间间隔分割成无限小的部分,他就因此仅仅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他将要考察的是加速度和速度;也就是说,他将要考察的是能够标记出倾向、能使他计算出给定瞬间中系统状态的那些数字。不过他提及的始终是一个给定的瞬间,也就是一个静止的瞬间,而不是流动的时间。总之,数学家所处理的世界,是在每一个瞬间都死去,而又在每一个瞬间重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笛卡儿在说“连续的创造”时所想到的世界。然则,在一个如此构想出来的时间里,进化(这是生命的真正本质)又如何能够产生呢?进化意味着过去在当前中的真正保留,意味着绵延——

实际上它是个连字符号,是一个连接链条。换句话说,要了解生物或者自然系统,就是要了解绵延的真正间隔;而关于人工系统或者数学系统的知识,则仅仅适用于端点的状态。

变化的连续性,过去在当前中的存留,以及真正的绵延——这样看来,生物似乎与意识一样,拥有相同的特征。我们能否因此推论下去说,正如意识活动一样,生命也在创新,持续不断地进行创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