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比定律的诞生
定比定律也称定组成定律。其内容为:一种化合物,不论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不论是用哪种方法制备的,它的化学组成总是确定的。“一种化合物的组成是不是一定的?”这个问题在18和19世纪之交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以贝托莱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化合物的组成可随制备条件而异;而以普鲁斯特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纯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确定的。普鲁斯特和其他许多化学家以大量实验数据论证了定比定律,道尔顿根据这些事实提出了原子论,从此定比定律得到了化学家的普遍承认。
◆倍比定律的诞生
如果甲、乙两元素能相互化合生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则与一定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单整数比。例如,铜和氧可以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化合物,在氧化铜中含铜80%,氧20%,即铜和氧的质量比为4∶1;而在氧化亚铜中含铜88.9%,氧11.1%,即铜和氧的质量比为8∶1.由此可见,在这两种铜的氧化物中,与等量氧化合的铜的质量比为1∶2.19世纪初,道尔顿按原子概念推论,提出了倍比定律,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定律,这是人们承认原子学说的重要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宇宙间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重大问题。直到18世纪以后,拉瓦锡、罗蒙诺索夫、斯塔、兰多尔特、曼利等用天平精确研究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后才一致公认质量守恒定律是精确的科学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