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技万事通(时尚生活指南)
6555900000024

第24章 天体测量学的突出成就

◆布拉得雷的亲发现

布拉得雷(1693~1762)是英国天文学家。1725年,布拉得雷研究地球绕太阳运行时恒星的视差位移,发现天龙座在天球上的移动与视差位移不相符合,而是朝向黄道上在太阳西面90度的那个方向。1728年,他得出结论,认为这是星光速度与地球轨道速度合成的结果,并称之为光行差。1729年,他在致哈雷的长信中向皇家学会报告了这一发现。

1727年,他发现恒星的赤纬除了光行差效应之外,还有一种微小的变化。1732年他提出,这是由于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而使地球自转轴产生摆动引起的。为了证实这个假说,他进行了长期观测。1748年,他公布了对1727~1747年间就若干恒星所作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包括光行差、岁差和地球自转轴的周期摆动效应。他把这种效应称为章动。

◆光行差现象的发现

光行差是指在同一瞬间,运动中的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天体的视方向同静止的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天体的真方向之差。光行差现象是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在1725~1728年发现的。

位于地球表面的观测者随着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有各种方式,因此就有各种相应的光行差。地球绕日公转造成的光行差称为周年光行差。地球自转造成的光行差称为周日光行差。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地球)随太阳在太空中运动(包括太阳运动和银河系自转两种运动)所产牛的光行差称为长期光行差。

◆岁差和章动现象的发现

在外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其周期运动则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运动,对恒星的位置有所影响。

布拉得雷曾在1748年分析了20年(1727~1747)的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另一重要的天文现象——章动。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

◆哈雷的伟大贡献

哈雷(1656~1742)是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1676年,他放弃获得学位的机会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在那里建立了南半球的第一个天文台。在这里,他测编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哈雷还编纂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并且是第一个全力以赴地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

1705年,他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到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哈雷推算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命名是在哈雷去世后)的回归周期,他还发现了天狼、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的自行,以及月球的长期加速现象。

◆被科学证实的预言——哈雷彗星的发现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

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的成就。这颗彗星因而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离为8800万公里,远日距离为53亿公里。当它在1835年和1910年两次出现时,人们对它进行了更多的观测。哈雷彗星于1986年再次出现,2月9日过近日点。最好的观测时刻是1985年11月18日,因为此时它离地球1亿公里,离太阳25000万公里,整夜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