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中国基金投资必读全书
6553400000007

第7章 基金经理人论道

1 长信基金总经理叶烨:选货币基金需学会看报告投资者应该理性地看待基金排名,选择基金。

基金排名是对基金过往业绩的一种评价,但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完整的评价。目前许多排名以收益率为主要指标,无法看出该基金的实际风险波动。除了关注排名之外,投资者也要注意该基金的波动风险是否适合自己的承受能力。

普通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该基金是否稳健运作。一是分析基金的定期报告。较长的投资组合期限虽然意味着较高的收益率,但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就要大打折扣,严格限制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可减小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可以从年报、季报中了解各基金的投资组合剩余期限。二是参考权威评估机构的评价。三是关注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

2 富国天瑞基金经理徐大成:信赖专业机构抓住牛市机会进入2007年,2006年投资回报率超过130%的富国天瑞基金连续进行了三次分红,于1月12日、19日和26日每单位基金份额分别分红0.73元、0.2061元、0.0939元,短短半月内,累计分红超过1元钱。富国天瑞基金经理徐大成表示,公司此举是为了在不影响基金正常投资操作的前提下,通过连续分红的方式,加上基金经理的灵活操作,达到不影响基金投资业绩的“无缝分红”目的。

徐大成表示,优秀的业绩来源于正确的行业和个股配置。天瑞在配置资产时,严格遵守“均衡配置、精选个股”的组合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资产,在市场不同阶段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力求保证持有人净值持续稳定增长。而从基金净值增长幅度和分红的力度、次数都可以看出,组合的流动性管理通过了市场的考验。

徐大成认为投资理念包括投资哲学、投资方法和投资风格三个层面。他推崇乔治?索罗斯,善于用系统化、科学化的思维指导自己的投资实践。在组合管理中非常强调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对资产的绝对价值并不过分看重。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成长型公司是其重点投资对象。

“投资方法并无好坏之分,亦无高低之见,关键是要保持一致性,与投资哲学保持一致。”徐大成说。他认为自己的投资风格归纳起来可以说是积极投资、均衡配置、精选个股、组合管理、高度重视对企业基本面研究。

徐大成表示,就投资的思维过程而言,投资管理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科学。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0%,但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小赚,甚至有30%的个人投资者不赚或者亏损;而与此同时,200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00%。这充分证明,职业投资者、专业投资机构有着业余投资人无可比拟的优势,投资基金成为个人参与股市的理想选择。

他认为,作为职业投资者的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支持下,对于市场趋势会作出比普通个人投资者更为科学和理性的判断,并根据对市场趋势和个股价值的判断,作出投资选择。事实上,股市结构分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即使在股市的大涨中,也有不少股票是下跌的,所以不少投资者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在2004、2005年的熊市中,股指下跌,仍有表现优异的股票走出牛市行情,而少数独具慧眼的基金也实现了盈利。所以,投资者应该更为信赖专业的投资机构,而不错过在长期牛市中赚钱的机会。

3 嘉实基金杨宇:指数基金是牛市的理想投资工具2006年,尽管A股市场行情火爆,但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却没有真正分享到牛市带来的丰厚回报,赚了指数没赚钱。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指数基金成为本轮行情的最大受益者。2006年指数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超过股票型基金近4%,指数基金整体以业绩胜出。

指数基金作为一种被动投资工具,其目标是跟踪某一成份股指数的变化,与其他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相比,它放弃了战胜指数、提供超额收益的期望,但也避免了输于指数的风险。

指数基金表现优异的原因,除了更低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数基金的投资标的即成份股指数是一个蓝筹股的组合,集中了市场最优质的蓝筹股票,其整体投资价值明显高于非成份股;二是低风险,指数基金分散投资于指数成份股,每只股票上的比例非常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个股带来的非系统风险;三是投资管理透明,其投资组合基本上是复制目标指数且一直是满仓操作,投资组合中每一个股票的投资比例就是该股票在指数中所占的权重。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杨宇介绍说,指数基金是牛市的最大收益者,这一点在一些西方市场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国,只有少数投资者可以战胜指数,即使是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共同基金,在过去5年中也只有30%的基金跑赢指数。

据统计,在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以前的20年里,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的年平均收益水平只有3.9%,明显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11.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正是依靠指数基金优良的业绩以及美国长期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者在过去20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指数基金也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成为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的主要品种。

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过去20年年化回报率11.9%计算,假如一个美国投资者在20年前投资于一个标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例如先锋500指数基金),其财富增值将达到9.5倍,如果初期投资10万美元,20年后将积累到95万美元。

杨宇说,由于指数基金的收益率就是目标指数的增长率,其长期收益非常稳定,不会因基金经理的表现好坏而忽高忽低。尽管市场会不断经历牛市和熊市的转换,牛市赚钱而熊市亏钱,但长期投资将使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变得平滑稳定,指数的长期平均回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并且形成复利增长。

4 光大保德信总经理傅德修:抓住基金业的黄金机遇2006年的火爆行情成就了中国基金业的辉煌,证券市场的普涨行情使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业绩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2007年的结构性牛市,将真正考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如何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投资人理性、稳健的回报,成为一个新课题。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傅德修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2005年11月18日,出任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后,傅德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原有单纯依赖量化模型的选股模式的调整力度,表明傅德修将此作为扭转该基金乃至整个公司运营状况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随后一年多的事实肯定了这种调整的意义。将选股模式从仅仅依靠定量分析转为定性定量双管齐下之后,公司投研部门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傅德修透露,其公司的投研部门不仅在人员数量上有较大的扩充,而且岗位配置也进行了调整。公司现在实行投研一体化策略,除研究员以外,基金经理也要参加研究。由于内地证券市场还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因素,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态,因此公司鼓励投研人员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对投研模式的这种调整,是提高研究效率、实现业绩改善的基础。目前光大保德信旗下量化核心、红利、新增长三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齐头并进,始终稳定保持在国内所有基金排名的前1/4之列,体现了光大保德信投研部门的整体实力。成立于2006年9月的新增长基金更是在同期成立的十余只基金中长期名列三甲之位。

光大保德信作为光大集团和保德信集团这两大金融巨擘在中国合作的标志性企业,董事会对于量化核心的业绩一直非常关心,对新的管理层工作上的支持也不遗余力。2005年10月,量化核心业绩开始稳步回升。双方股东就将光大保德信的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加到1.6亿,使之成为当时注册资本最多的两家非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员工的信心。

傅德修表示,2006年光大保德信在管理业绩和规模上实现了较大进步,可以说打了一场翻身仗,2007年将是光大保德信大步前进的一年。公司的短期目标是继续2006年以来的优秀业绩,努力保持在同业的前1/3.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司的产品线,继续再开发符合特定客户需求的特殊产品。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是公司的一个长期目标之一,相信通过不断提升现有基金的投资业绩,能够尽快获得监管机构的认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扩大经营管理范围。

5 宝盈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刘传葵:基金――信以致远基金是一个对诚信度要求更高的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关键在“诚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管理公司,一是相信其专业管理水平,二是相信它会把为投资者所赚的钱完整无缺地交还给投资者,其中蕴涵的正是“诚信”二字。无怪乎在2002年美国ICI的年会上,该组织主席MatthewP。Fink再三强调,诚信是美国共同基金60年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公众接受共同基金的根本原因。

美国基金业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贯穿着对基金持有人负责的态度。1940年,基金业支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议会通过了《投资公司法》,规定基金必须提供每日报价,禁止从事关联交易,必须设有独立董事,并全面披露有关信息。现在共同基金和监管机构又开始在新的领域内合作,如对基金持有人进行教育和培训、拓宽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范围、根据投资人的需求不断地修改和维护《投资公司法》所确立的成功的监管体制等。

既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个人理财工具,中西理财文化的差距必然会对基金在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与我国古代强调经商和理财中的道德不同的是,基金更大程度是一种金融制度和经济契约,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这项制度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进而为其诚信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现代意义上讲,投资基金不仅是金融工具,更代表着一种责权明晰、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投资机制。投资基金的主要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一般体现了信托法理所特有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性、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基金管理的有限责任性和连续性等原则。基金投资者购买基金单位,将资金交给基金管理人管理、托管人保管之后,就失去了对基金资产的实际控制权、经营管理权;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基金的法律构造中往往将基金资产的管理权和保管、监督权分别赋予管理人和托管人,两者互相约束和监督,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顺利运作。所以,投资基金在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与投资者之间建立了分权制衡的秩序保障,投资基金成为一种高度秩序化的金融制度,通过相互激励、约束的机制,使基金管理人或托管人可能的行为异化及由此导致的对基金投资者利益的侵蚀、对国家金融秩序的破坏得以有效遏制与减轻。

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诚信制度建设历程而言,从最初管理层就坚持“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是基金业发展的前提”,从立法监管和健全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两个层面上促使基金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的完善。在监管层面上,管理层着重加强持有人利益保护,采取来自监管规则包括理性的基金契约约束、及时的信息披露、充分的全程监管和相对严厉的事后制裁等措施。而《证券投资基金法》则在全面借鉴和总结了国内外基金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作为立法之本写入该法的第一条,据此确立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法律地位,成为我国基金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历程上关键的一步,对规范和促进我国基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纵览国内市场,在众多的理财渠道之中,基金还远没有占据其应有的主要地位。基金,任重而道远;而非信,无以致远。

6 广发基金吴峻:坚持理性投资勿忘市场风险在刚过去的2006年里,中国股市出现了大牛市行情。在股票市场强劲上涨的推动下,股票方向基金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83%,54只基金年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基金的高收益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在基金巨大赚钱效应吸引下,越来越多新投资者开户加盟,许多老股民也纷纷转变成基民,基金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基金数量和规模也出现爆炸式增长,全年共发行了90只新基金,加上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基金总规模增幅超过了4000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获得了的超常规发展。

然而,在看到基金的赚钱效应之后,部分投资者将基金当作无风险的收益方式,通过抵押汽车、房产、借钱、贷款等方式将资金投在基金上。这种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和提供理财服务的基金公司,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从理财角度,我们都不得不提醒客户:理性是投资的基石,基金投资不能忘记风险。

许多投资者大举投资基金,是冲着基金2006年耀眼的收益率而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分析2006年基金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首先,A股市场在2006初是被低估的,自2001年始长达4年半的熊市使得大量优质股票的估值明显偏低,2006年初上证50的平均市盈率约14倍,远低于世界上其他新兴市场水平,形成了非常有吸引力的“估值洼地”。

其次,中国GDP多年持续保持9%以上增速,大批优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这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使得A股市场内部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大股东平均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达30%左右,而且消除了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在利益上的分歧。

第四,2006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达3%,长期的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的升值,作为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的价值更加受到关注。

2006年基金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抓住了中国股市的历史性机遇,整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这种超高的收益率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是难以复制的,投资者对未来收益应保持理性的预期。

2007年,A股市场有税收改革、新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管理层激励、大型优质国企回归、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的利好因素支撑,牛市格局将得到延续。但是,2006年支持股价快速上涨的几个重要利好中,股改对价因素已经完全兑现;股市短期上涨(沪深300指数最近3个月涨幅达53%)使得上证50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30倍,“估值洼地”效应也已消失;其他的有利因素也已基本在股价中反映,再向上的空间比较有限。

从国外股市的经验来讲,美国在1997~2000年间出现了一轮新经济牛市,指数涨幅累计达150%以上,但美国基金近十五年来平均年收益率也不过为13.57%,而美国股市100年来的平均年收益率仅为9%。由此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场,基金正常年均收益水平是8%~15%之间。在中国,如果不计算2006年在内,基金在2003~2005三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8.7%。中国股市未来合理的长期收益水平也应该在15%上下,牛市里可能高一点,而熊市可能低一点,期望2007年股市能像2006年这样再翻一倍是不现实的。

2007年的整体趋势将在震荡中上行。一定时间内股价在基本面确定的情况下的涨幅是有上限的,过快过猛的涨幅不仅从估值上降低股市的吸引力,风险的累积也会导致抛售的产生。同时,过猛的涨幅会不利于股市长期可持续发展,从而引发监管部门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些因素决定2007年的股市不会一马平川地向上,而是会在震荡中上行。

因此,理性地看待基金收益率,理智地进行投资操作,才是投资基金的长远之道。

7 交银基金经理赵枫:资产配置决定收益率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交银精选基金在2006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资业绩,截至2006年底,该基金的单位累计净值达到2.318元,净值增长率为135.03%,以持续稳定的业绩站稳了各类股票基金业绩排名前1/3的行列,被评为风险系数比较低的基金。交银精选基金实施按比例限量拆分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交银精选基金经理赵枫在接受相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类资产和行业配置上的成功运作是精选基金取得良好回报的秘诀。拆分后将继续坚持原有投资理念,稳步调整持仓应对规模的突增。

(1)大盘权重+小盘绩优。

交银精选2006年股票平均仓位高达87.58%。在行业配置方面,确立了人民币升值和消费增长两大主要投资主题,在银行、地产、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上都进行了超额配置。对此,赵枫表示,对基金和保险公司高达几十亿的资金来说,资产配置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收益率。

随着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超级大盘股的上市,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结构变化向纵深发展。基金经理要跑赢市场,投资就必须要适应和跟随市场的这种变化,即首先需要减小指数跟踪误差。作为一个大资金的管理者,有两类股票是在资产配置中必须要考虑的:一是权重股,这使得投资表现能够跟上基准;另一类是中小盘的优质公司,尤其是盈利稳定增长的消费类公司,由于其基本面波动较小而长期盈利增长较为确定,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采取买入持有的方式进行投资,使得这批公司在外的流动筹码愈发显得稀缺,在资金推动的市场中增加了建仓难度。

(2)确定性和分散化。

据了解,交银精选在拆分之后10个工作日内将完成建仓。从30亿的管理规模变身100亿巨型基金,对投资带来的冲击不小。赵枫表示,能够坦然应对这种规模变化,关键还在于寻找到更多盈利确定的好公司。

在持股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上,赵枫显然属于后者。他说,“投资相对分散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基金经理承受的压力相对小些,没有必要整天绷紧神经关注重仓股波动;另外一方面,持仓分散可以把好的股票全部买进,由于持有的都是好股票,基金净值整体的表现相对较为稳定,波动率极低。”

从精选基金历届公布的前十大持仓可以看出,除了因为要跟随市场结构变化在银行股给予了比较重的配置以外,前十大里面的股票占基金净值的比例都较为分散,基本保持在2左右。赵枫透露,交银精选30亿的资金规模持有的股票数量一般在50只左右。在未来仍将坚持确定性和分散化两大投资理念来调整股票持仓,行业配置上继续加大大盘蓝筹股的比重。

8 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经理邵健:稳步建仓降低成本首发规模近420亿份的嘉实策略增长从发行到成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该基金净值截至2007年1月19日已达1.064元。嘉实策略增长的转换业务,转换业务适用于该基金与嘉实旗下成长、稳健、债券、服务增值、货币、超短债、浦安保本、主题精选之间的转换。对于成立后第一个月的建仓情况,基金经理小组中负责股票投资的三位成员邵健、邹唯、党开宇表示,稳步建仓、降低成本是其主要建仓策略。

从建仓策略方面讲,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建仓:在基金初始运作期合理地控制建仓速度,保持稳健、有序的投资进度,力争降低建仓成本;市场在历史高位大幅上涨时,采取精选个股并长期持有的成长性投资策略,避免出现股市大幅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规避一些短期热门股票的剧烈波动;通过申购新股、参与定向增发等获得较高的一级市场收益,确保足够的安全边界。另外,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嘉实投研体系的投入,在行业和公司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对嘉实策略增长给予空前的支持力度,这为基金经理小组顺利实施投资计划提供了良好保证。

稳步建仓策略,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作出的决策:

首先,与上证指数在2000点以前相比,随着市场整体估值的提升,基金建仓策略也要改变。2006年1月,作为牛市的起点,多数基金选择了优势行业、热门板块大举建仓;到2006年6月,有色、军工行情暂告一段落后,大盘蓝筹股的洼地效应显现,以嘉实为代表的基金在大盘股的战略性底部快速建仓;2006年10月,大盘蓝筹股行情开始爆发,基金快速满仓将有很好收益;2006年12月,上证指数在历史高点上方仍然快速上行,个股普遍涨幅较大,估值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组合的安全边际,精选个股稳步建仓是取胜之道。

其次,渐进有序的投资进度,有助于降低市场目前较高的冲击成本。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冲击成本就会增大。如果策略增长基金对目标股票建仓速度过快,必然会抬高建仓成本,这是不符合持有人利益的。所以,在目前市场存在较高的冲击成本时,渐进有序地建仓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股市在快速变化,上市公司经营也在发生变化,个股的选择更要谨慎。随着股价的大幅上涨,上市公司年终业绩的逐渐明朗,个股的估值需要不断调整。嘉实有一整套公司研究方法(IEV),通过流程化、精细化研究,将公司调研与预测模型有机结合,对股票进行投资评级。这个过程中,我们秉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选择我们认为当前价值仍被低估的或基本合理的目标。

经历一年的强劲上升,A股市场的PE估值超过30倍,在亚太和全球股市中的价格都处于相对高的位置。但考虑到中国高速平稳增长的宏观经济、较低的中长期利率、充裕的流动性、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改善,A股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一些事件性的影响,比如3G上马、奥运临近、所得税并轨、新农村建设、滨海开发、铁路和电网建设等,都将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9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李旭利:市场是钟摆,理念不摇摆李旭利和基金的渊源,似乎总离不开“稳健”两个字,他现在管理的基金叫交银稳健,以前管理的基金叫南方稳健,业内对他的投资风格的评价也是“稳健”两个字。

当然,稳健不意味着不赚钱。如今这个市场只有能够把净值增长和稳健结合在一起的基金经理,才能让持有人追捧,让同行服气。李旭利可能是少数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基金经理。

(1)市场是个钟摆。

尽管现在已经是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但是业内对于李旭利的印象总是天然地联系到他基金经理的身份上。也难怪,26岁即出任基金经理,李旭利在基金经理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之长,在基金经理的圈子里是很少见的。

多年的投资经验让李旭利对市场和上市公司形成了很多独特的“认知”。比如,他对于股市的认识就很特别。他既不认为股市是公司基本面的单纯反映,也不认同所谓的技术派或趋势理论。在李旭利眼中,股市更像一个不停摆动的钟摆。

股价的波动其实就如同一个钟摆在摆动,有时它在6点的平衡位置,有时它会晃到9点的高位,有时则被低落的市场情绪打到3点的位置。市场情绪推动着股价,使得股价围绕着合理价格做大幅摆动。

李旭利认为,面对市场价格的钟摆,投资人应该明确知道两件事情。第一,价格波动过头了肯定要回归平衡位置,这是大的趋势。第二,这个回归过程的时间有时候会很长。

有的时候,市场的价格涨到了8点位置,但它并不一定就会立刻摆回6点,或许它会继续向上摆动到9点。2006年的股市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李旭利认为,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要尽可能对不同的市场表现都有所心理准备。

另外,李旭利对于一些盲目抬高上市公司成长前景的做法,也很不认同。有些研究报告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已经达到了罔顾风险的程度。研究的乐观情绪同样像价格钟摆一样往9点方向摆过去了。

李旭利表示:“动不动就说某些周期性行业已经没有周期波动了,宏观经济也似乎消除周期波动了。这是在以短短的两三年的从业经验,挑战几十年形成的经典周期理论。”在李旭利看来,他宁可相信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理论。

(2)投资偏爱大品种。

除了对宏观经济的熟稔之外,李旭利在投资上的一大特点,是强调资产配置和投资大品种股票。而这和他“难以复制”的职业经历有关。

1997年,即将从“五道口”(人行研究生部)毕业的李旭利参加了业内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建。尚是实习身份的他,亲身经历了基金业从几乎一片空白地上“徒手起高楼”的全过程。

“我当时的工作是参与基金招募说明书的格式设计。现在业界通用的基金招募说明书格式就是当初我们一步步琢磨出来的。”李旭利回忆说。

完成了基金筹备工作后,李旭利觉得基金业挺有意思,就留在了基金业发展。没想到发展得意外的顺利。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给新生的机构投资者和基金从业人员都提供了空前的发展舞台。

李旭利自己也认为,基金管理的经历对于他投资风格的形成影响颇深。“我一出道就一直管理大盘基金。天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封闭式基金,南方稳健也是当时市场内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基金,现在管理的交银稳健也是如此。这让我的投资组合上天然地偏向大规模品种,重视基金的资产配置。”

由于基金规模的缘故,李旭利的投资管理从一开始就走上“抓大放小”的道路。从宏观经济入手,研究行业层面的投资机会,重视大的资产布局。这些如今主流的基金管理方法,早在几年以前,就被李旭利用上了。

至于那些小盘股票,李旭利承认“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因为“选到了也没啥意思,买不到基金需要的量”。

“人”大不过“天”。

相对于个股的选择,李旭利更着力在基金投资的整体布局。

他投资的主要思路是――寻找处于特定经济阶段的行业,然后抓住这些行业的优势公司进行配置,并在合适的时间内中长期持有。

为什么强调行业的特定阶段?因为每个企业都有适合它发展的经济阶段和行业周期。周期不好的时候,行业中最好的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如果遇到行业景气的时候,行业中最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也能挣钱。在投资上,李旭利笃信“人”大不过“天”的道理。

投资企业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类似搞实业的,他可能要投资很长很长的时间,会经历一个以上的行业周期。从跨周期的角度看,企业生存空间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能力。选择公司就是选择行业中最强的企业。

还有一类就是基金这样的投资者。投资的时间虽说也可能到中长期,但是肯定达不到一个经济周期。因此,选择恰当阶段的行业和企业,就显得非常重要。李旭利说:“企业再强也扛不过大的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行业周期不对,公司业绩想要有表现也难。前几年的钢铁、汽车都是例子。”

(4)理念不能摇摆。

做了7年的基金经理,李旭利对于基金经理工作也有了深刻的感悟。他认为,面对纷繁的市场和不停波动的价格,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投资理念不能随之摇摆。

在他看来,基金经理必须明确自己的投资理念――也就是说从这个市场里,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挣钱。这个方法不仅要能挣到钱,同时必须是能创造可复制的业绩的方法。因为基金的投资人需要基金能够拿出可复制的投资能力。

李旭利认为,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在股票投资中,最好挣的钱还是“公司的钱”、“时间的钱”。就是让公司自身的成长和时间给我们挣钱,这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也是可以持续复制的挣钱方法,从长期看,这样的钱也最容易赚。

相比之下,通过市场博弈、趋势判断,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这类“市场的钱”李旭利则挣得很少。他认为,挣“市场的钱”难度更大,盈利前景的可预测性也比较差。

他说:“不能持续的投资操作方法,就好像扔钢蹦儿(硬币),这次是这样,下次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够这样。这样的方法不适合我。”

10 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林军:理智面对基金热对于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前景,林军非常看好。据2005年有关数据显示,美国49%的家庭持有基金,而目前中国内地投资基金的家庭比重非常低,连5%都不到。中国基金业的规模仅6000亿元,共同基金总规模仅为银行存款总规模1.5%。可见,投资基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1)投资者:保持清醒头脑买基金。

针对当前的基金热潮,林军建议广大投资者应保持清醒。购买基金前,要对所购基金及管理的基金公司作深入了解。在选择基金和基金公司的时候,国际上有个通行而有效的“4p”标准,即Philosophy(理念)、People(团队)、Process(流程)和Performance(绩效)。基金公司的管理流程和团队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基金公司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流程严密、团队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业绩通常较好,因为这代表该公司的投资管理并非依赖于个人,而是依赖于理念、团队力量和投资流程,这使得这类公司具备复制优秀基金的能力。

买基金时还要注意不宜一窝蜂,这和买股票的道理是相通的。投资基金也是有风险的,前几年股市低迷时,很多基金的净值跌破了1元的面值,因此,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树立风险意识。

历史经验表明,往往在股市低迷、基金发行困难的时候,是购买的大好时机,因为那时基金低位建仓,容易买到便宜的股票,等股市上涨以后,便可获得高额收益。而当股市上涨到高位,出现购买基金热潮的时候,由于此时股票价格较高,基金再要获取高额收益的难度增加。所以,热潮中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

(2)拼业绩比服务:应对基金热潮中激烈竞争。

2006年基金行业销售一路狂飙,基金总规模也是迭创新高,“基民”总人数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百姓对基金的热情被前所未有地唤醒。同时,国内基金同业竞争也在加剧,业绩好的公司受到更多投资者的追捧,业绩差的公司即使在牛市下依然举步维艰。

汇添富基金公司长期坚持团队运作,发挥集体智慧,从成立以来持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2006年上半年汇添富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在中国基金行业中位居前三甲。

2006年,个别基金甚至在前两个季度出现了100%以上的收益,汇添富优势精选涨幅一度触及80%,在同期成立的新基金中,它表现最好。均衡增长上市后,在随后的100个工作日里,净值就超过了50%。

林军表示,基金行业拼的主要是业绩和服务,两者相加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业绩始终是产品的核心,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收益,更考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林军看来,尽管国内有的基金已有10年的历史,但整个基金行业还非常年轻,当竞争格局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时,市场给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业绩和服务的差异,将使优质的基金品牌深入人心。2007年的中国基金业,竞争会更为激烈,行业最终还是会走向强者恒强的良性发展路径。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做强做大,确立自己的品牌地位,这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面临的挑战。

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一些投资者买基金的思路和买股票差不多,喜欢高抛低吸做差价。这并不是正确方法,因为盲目判断高和低容易出偏差。如2006年年初时一批基金净值上涨到1元面值以上,有的投资者赶紧赎回,但这些基金净值反而越涨越高,涨至1.5元、1.8元,甚至2元以上,想做差价的“基民”并没获得巨大利润,十分可惜。从长期看,基金是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金融投资品种,不会一直获得暴利。中国5年的基金历史数据表明,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大约在10%左右,这需要投资者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