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手段
6529900000005

第5章  善结人缘,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是一条路,会走的路路通、路路顺,不会走的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此乃经验之谈。

因此,做人要具有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善结人缘,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而要搞好人际关系,就必须知道其中的精要。那就是,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要明辨忠奸,在对待真正朋友的时候,要以心换心、诚实厚道,在与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要宽容忍耐、息事宁人。

朋友是一座终身享用的金矿

财富不一定得到朋友,而朋友却一定是财富。

朋友就是关系,自古皆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朋友什么?靠朋友吃饭、靠朋友谋事、靠朋友介绍朋友、靠朋友结识朋友。朋友是一条线,以线牵线,以线织网,就能进入朋友圈了。朋友也是一条路,会走的路路通,路路顺,不会走的四处碰壁,走投无路。

“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此乃经验之谈。

所以,别的什么没有都可以,绝不能没有一个好朋友圈子!有了一个好朋友圈子,就进入了一个高级利益共享体,对朋友好,对自己也好。朋友发财,自己也会沾光;朋友升官,自己也跟着戴乌纱;朋友享乐,自己绝不会受苦。好朋友圈子好处当然多了,你岂能不削尖脑袋往里挤?

好朋友圈子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这对漂泊的人再重要不过了。有圈子依托,既有安全感,又能分享意想不到的好处,谁会不乐意呢?

好朋友圈子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细胞,它能够粘连上其他闪光的多彩的蹦跳的溢香的圈子,使每个人都与圈子链相连接,从而以朋友的名义可以走遍天下。

好朋友圈子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扩张性,那些圈子外的人想方设法进来,那些圈子里的人无论怎么也不愿出去,大有生为圈子人,死为圈子鬼的气概,不能不让人叹服。

人们热泪盈眶认老乡,还不是认老乡圈子吗?人们千方百计找好工作,还不是为了进入一个好圈子吗?人们争先恐后想挤进好单位,还不是想分享单位圈子的好处吗?

好朋友圈子是一种开发不尽的资源,那么多人都在争抢;好朋友圈子是一笔无价的财富,那么多人一生一世都享用不完。

有了财富,并不算什么,财富失去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有了权位,也并不能算尊贵,一旦权位失去了,那也就一无所有了。但如果有了一个好朋友圈子,那就会应有尽有。即使一时失去了一些东西,好朋友圈子也会帮助你尽快得到;即使跌倒了,好朋友圈子也会用力地把你重新扶起来。这是好朋友圈子的好处,更是好朋友圈子护群的特异功能。有了这种特异功能,好朋友圈子才能有凝聚力,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好朋友圈子就会没有任何魅力可言!

好朋友圈子也是一种难得的身份证明,进入者,既得好处,更显尊贵。表现欲和成就感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仿佛因好朋友圈子而提高了。受益的不只是有形的好处,还有无形的心态。在社会上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地位,该是多么惬意!若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那就不仅仅是辉煌,而是不朽了。这一切的一切,离开了好朋友圈子行吗?

那么,怎么才能用朋友这条线编织成一个关系网呢?最关键之处就是你要建立一个朋友档案。“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个中佼佼者,当你有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你非得时常参加同学会,并且随时注意同学动态不可。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详细记录。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免有必要时找不到人,而要有这些变动情形,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你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你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簿,有人则用名片簿,这些方法各有长处,而不管用什么方法,有几点是必须记住的:每个朋友对你都有用处!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联系!

所以说,朋友是一条线,以线织网,就能形成朋友圈。而朋友圈是一种挖掘不尽的资源,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你一生一世都享用不完。

交友待友有方法

一个人可以没有财产,但他绝不可以没有朋友。拥有许多朋友的人具有比别人更大的优势和别人无法比拟的更多机会。当一个人的事业处于低潮或上升阶段时,朋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许多人以为自己交际很广,似乎拥有很多朋友,但当他真正需要朋友时却发现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交友处世的方法。

第一,让朋友胜过你。朋友间,当有人高谈自己的光荣历史时,我们会脱口而出:“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的过去比你更值得吹嘘呢。”就因为这样,我们失去了许多朋友。

法国哲学家罗修夫曾说:“若想树立一个敌人,只需打败你的朋友就可以了。若要结交一位挚友,就要让对方胜过你。”德国有句俗话,也有相同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件事比看到别人失败更能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了。”的确,在我们的朋友中,就有这种人,他们兴高采烈地看着我们失败。如果自己一旦成功了,就要注意尽可能只告诉自己最亲密的亲友,这样就可保持成功。

为了赢得一个好朋友,请让朋友胜过你。那些愈夸大自己成就的人,就愈没有成就。我们应该尽量心存谦虚之情,切勿自我标榜。有时,为了让朋友更出色,还可以采用出让功劳的办法。

晋朝王导为宰相,有一个叛贼,他不去讨伐,陶侃责备他,他复信说:“我遵养时晦,以待足下。”陶侃看了这封信笑说:“他无非是‘遵养时贼’罢了。”王导“遵养时贼”以待陶侃,即留下现成的功劳准备让于人。

第二,多为朋友着想。

●多为朋友着想,多体谅对方的难处。友谊不会自己生长,需要悉心培养。

●倾听朋友的述说。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倾听朋友的述说,就是表示理解的最佳方式。

●关键时刻要有克制。情绪冲动或发怒时说的话,对友谊的破坏性最大,所以在你的脾气将要爆发时,最好从朋友处离开。

●自己的坏情绪不要影响朋友。如果你强求别人顺应你的恶劣情绪,谁也不会靠近你。

●经常表示对朋友的关切。见面说几句话,寄一张生日卡片,打个问候电话都表示你时时关心着朋友,这是给朋友最好的礼物。

第三,结识新朋友。“万事开头难”,在彼此事先相约或相知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是用约定俗成的一些寒暄之语,如致问候,互表敬慕来开头,以缓解初次见面的拘谨。但是在不知、无约、又无人介绍的场合下,就需要试探人首先观察环境,寻求与被试探人对环境的共同感觉,然后确定第一句话,如排队买票时,可说:“怎么搞的,这么慢。”尽力找准共同感觉。

用求助的方式来结交朋友是最有效的。如在餐厅同一张餐桌上,恰时地说:“对不起,请你帮我照看一下位置,我去去就来。”当然求助式探问,要掌握求助的内容是对方轻而易举可做到的。求助后应表示感谢。

扩展是结识双方能否由陌生走向熟悉的关键。要以愉快、轻松、随意的方式与对方交谈,一般是以询问开头。比如:“你买去哪儿的票?”“来这儿旅游吗?”询问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与对方的共同点,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带出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你要去的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非常熟悉。”“我真羡慕你,我要是也能到处转转该多好啊。”

当与新识者握手告别时,你可以打开你的备忘录请对方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可以确信,当你找上门去的时候,对方一定会热情欢迎你,因为你们早已不再是陌生人了。

除此之外,在社交场合,遇到陌生人时你还可以通过下列办法结识新朋友:

●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坦白地说“我很害羞”或“我在这里谁也不认识”,比拘谨、冷漠好得多。

●从周围环境中找到与人交谈的话题。

●善意地以对方为话题,比如:“你的帽子很别致。”

●提出问题,许多难忘的谈话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

●留心倾听,不倾听也就不能真正地交谈。

●谈当时的情况或活动。例如在商场里,你可以说:“今天又不是节假日,人也这么多!”在电影院里,你可以说:“我听说这位明星有可能得到今年的奥斯卡奖提名。”

●奉上几句赞美之言。例如在洗衣店,你可以说:“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

●对对方正在做的事表示兴趣。例如在火车或飞机上,邻座正在看书,你可以说:“我听朋友说起过这本书,到底怎么样?”

●给对方一点儿东西。例如在火车或飞机上,你可把报纸、杂志借给邻座,或请对方分享食品。在聚会的场合,只要你肯为不认识的人带杯饮料,你们很快就会聊上了。

●告诉别人自己的情绪。例如在等着拔牙齿时,你可以跟邻座说:“我很紧张,你呢?”

●主动打招呼,并介绍自己。例如你可以说:“我是从xx地方来的,现在跟您同行。”或者“我刚搬来,跟您做邻居。”这种坦率热情的态度无论在哪里都很管用。

第四,不忘老朋友。有句名言说:结新知,不如敦旧好。在日常生活中,与其施恩于人,而获得他人的好感,不如依正道而行,以获得舆论的推崇;与其另外结交新朋友,不如珍惜原有的友谊。结交新的朋友并非不好,只是不能喜新厌旧!何况,轻易背弃朋友的人,也难免会有被抛弃的一天!

第五,不要居高临下地交朋友。与自尊心很强的人交朋友时,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比他有作为。

第六,不计较朋友间的差距。再富有的人也有伤心的时候,“有钱亦有失意时”,如果比别人赚的多,那么就不该在穷人面前抱怨什么,至少你拥有比较多的财富。

朋友相处之间,如果收入相差悬殊,应尽量让收入不同的影响减轻到最低。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腰包,衡量什么是自己负担得起、什么是不该参与的,不必掩饰自己手头拮据的情形,参加朋友间的活动须量力而为,即使活动本身相当具吸引力,也别借贷参加,否则只会让友谊变质。

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别人不断地炫耀财富,不免心生反感,同样地,朋友也不希望常听到你哭穷,所以,无须与别人讨论你的钱财多少,因为友谊是相濡以沫的,它不会因你的财富多寡而有等级之别。

第七,好朋友要多关照。手到、脚到、口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手到是指写信、寄卡片;脚到是指拜访及出席聚会;口到则是指打电话问候之类。此“三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上是不可缺的。

划分层次,区别对待

朋友的来源、友情产生的基础不同,有的是自然天成,有的是主动结交而成。在长期的交往中,与朋友情谊的深浅也不同,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朋友。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也各有侧重,投入程度也有轻重之分。

第一,朋友的层次划分。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朋友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命里注定”的。这是你生活、工作经历中自然产生的,如亲友、乡友、学友等,是因为血缘、地缘、机缘为共同点而很容易地出现的,不是你想摆脱就摆脱得了的,也不是你想求就求得到的。

●“战友式”的。这是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支持、鼓励、携手共进中出现的,如工作上配合默契的搭档,这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比较牢固。

●“患难之交”的。这是在共患难、同甘苦中结下的友情。如在对方处于极为低落的地位时在精神和物质上给过无私帮助;或是因为沦落之时互勉互助,齐心协力渡过难关。这是经得起世事沧桑变化考验的友情。

●“临时性”的。出于某一种利益上的需要共同携手、精诚合作,但双方在人格、性情上差别过大,利益一结束,双方的友情也就随之消散。比如在单位里为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临时结成的联盟,一旦“敌人”不存在了,双方交往的基础也失去了,甚至反目成仇。

●“特定式”的。只是某一方面有特定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如棋友、牌友、玩友等等,除此之外,不会在其他方面有过深过多的交往,甚至毫无交往。这只是满足某一方面需要的朋友,“目的”性明确,不会有利益上的损害,相互交往比较轻松,而且带有很强的临时性特点。

●普普通通的。来往较为密切,但不深入,谈不上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也不会互相拆台、互相攻击,有需要时可请求支援,被请求时也会尽力而为,但不会无所不谈,也不会舍己为友,朋友之名较浓,朋友之实较弱。

第二,分清轻重,区别态度。对各种类型的朋友,要学会分清轻重,区别对待。

●亲友:礼数周到。这是一种人情味比较浓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经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彼此的情谊。联系的方式可以比较亲切、自然,注意周到细致的礼数。比如多日不见,走动又无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电话互相问候,询问有无需要帮忙的事情。记住亲友的生日,并及时祝贺,更能体现亲戚间的亲近和关切,还可以搞家族式的聚会,互相邀请,以庆祝工作中的突出成绩、给老人祝寿等等。这种聚会既可以使大家感到亲切愉悦、其乐融融,又可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对于长辈亲友(如叔叔、伯伯、舅舅、姨姨等),最适宜于在节日和他们的生日去探望、问候和祝贺,在礼节上做到无可挑剔。

●乡友:能帮则帮。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乡土观念,特别是现在人员流动性强的情况下,同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老乡而容易因地域特点而结成朋友。乡友之间的特点是:容易接近、共同的话题较多,特别是在外地,在人生地不熟,其他圈子的朋友还比较少时,同乡便成了最有力的靠山。因此,对乡友请求帮助的要求,一般不要拒绝,能帮则帮,尽力而为,你帮助了他,他也会寻机报答的。

●学友:时时相聚。作为学友,友情缔结在纯真、无利害冲突的阶段,基础比较牢固,用不着特别地表现加深友谊的行动。学友之间的友情的突出特点:彼此都认为双方是纯洁的友谊,需要帮助时,直言相告即可,不要因有事相求而先以讨好作为铺垫,这样会被对方认为是亵渎了同学之情。但对待学友,也不能只是有事相求时才想起他,没事时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对待学友,特别是要注意平时时常相聚,在一起轻松地坐一坐,聊聊天,彼此通报一下近况。对外地的学友,相聚机会较少,但也要不时通通电话问候一声。

●挚友:视若亲人。挚友可能产生于亲友、学友、乡友、战友等不同层次之中,不管来自于哪个层次,他已经成为你朋友群中的“核心”人物,说明你们之间友情的程度是最深的,因而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对这类朋友的态度是:无所不谈。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得到他的反应,你的困难可以及时得到他的鼎力帮助,他是你的第一倾诉对象,也是最值得信赖、最可依靠的人。因此,对这类朋友,你不能斤斤计较,在对方需要支持时,即使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要舍得,所谓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对方做得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宽宏大量一些。世上能成为挚友的没有几人,因而要倍加珍惜,视如亲人,不可轻易失去。

●泛交:若即若离。这只是普通朋友,不用特别投入,只要能维持双方的既有关系即可。可偶尔邀约聚会,以免中断来往,有需要帮忙时也可婉言相求,但别作过高指望。被邀请时应尽量赴约,被请求支持时应尽量帮助,但不要勉强。如果发现值得深交之人,就“提升”他的“等次”,以相应的投入来加深友情;如发现非善良之辈,则可将既有的关系斩断,不再与之来往,不可顾及太多的情面。

第三,怎样拥有知心朋友。知心朋友是朋友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层次,其主要特点是“知心”,你知他心,他知你心;相互的交往更重在精神交往上。知心朋友弥足珍贵,但维系这份关系也很难,因为稍有懈怠,可能就会破坏这层关系。

●无所不谈。知心朋友的友谊不是一颗心的奉献,而是两颗心的相互奉献。因此敞开你的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坦诚一切,包括隐私。

●互相平等。知心朋友之间没有主宾之分,在友谊的水平线上,朋友间都是平等的。不要为使朋友满意,而去干你不愿干、也不应该干的事,不然,他会认为你把他视作势利之人。不要在他面前炫耀权势、财富,说话不要居高临下。

●尊重对方。不懂得尊重朋友的人肯定不会拥有知心朋友。不要无故去伤害你的朋友,不要批评他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甚至古怪的行径。

●耐心忠实。当朋友不顺心的时候,他就会找你诉说,你只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不加评论地耐心倾听便可。他要求听听你的意见时,就忠实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他,而不要违心地随声附和。

●不掺杂利益。你有困难时,可让知心朋友为你出谋划策,提出解决办法,但千万不要让他帮你具体做什么。让双方的交往保持在纯洁的精神交往上,才能避免因利益问题造成侵害。

广泛结交,审慎选择

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选择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老话,是旧社会人们极言交友之难。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强调交友的谨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是社会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毛泽东同志的经历是很发人深省的:他胸怀博大,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青少年时期,他和蔡和森、陈潭秋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友。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有许多平民朋友、民主党派的朋友,李淑一、章士钊、柳亚子等,都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这些朋友,他广泛地了解社会各阶层党派情况,为他制定党的方针政策,为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足,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重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就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那么,如何来看一个朋友是否可靠,是否可交呢?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用时间来看人。所谓用“时间”来看人,看朋友可靠否要用长期观察,而不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们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面具,和你见面时便把假面具戴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或气个半死。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或“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作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那般。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出现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在一旁观察。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然自己会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是指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形。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而谎话说多说久了,就会首尾不能兼顾,露出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察看“时间”一长,便可发现他们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要用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这没有一定的标准,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有人两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宁可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保护自己的方法。

第二,向各方打听。了解朋友,另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是向各方打听打听。

人总是要和他人交往,同时本性也会暴露在不相干的第三者面前,也就是说,他不一定认识这第三者,可是第三者却知道他的存在,并且观察了他的思想和行为。人再怎么戴面具,在没有舞台和对方的时候,这假面具总是要拿下来的,所以很多人就看到了他的真面目;而当他和别人交往、合作时,别人也会对他留下各种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向不同的人打听,打听他的为人、做事、思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有出入,这是因为各个人好恶有所不同之故。你可把这些打听来的资讯汇聚在一起,找出交集最多和次多的地方,那么大概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真性情;而交集最多的地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人性格的主要特色了。如果十个人中有九个说他“坏”,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十个人中有九个说他“好”,那么和他往来应该不会有问题。不过打听也要看对象,向他的密友打听,他当然都是好话,向他的“敌人”打听,你听到的当然坏话较多,不过“敌人”说的比密友又较接近真相。最好能多问一些人,不一定只问他的朋友、同事、同学、邻居都可以问,重要的是,要把问到的综合起来看,不可光听某个人的话。

当然,打听也要技巧,问得太白,会引起对方的戒心,不会告诉你实话,最好用聊天的方式,并且拐弯抹角地套。这种技巧需要磨练,不是三两天可以学到的。

此外,你也可以看看对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人们常说“物以类聚”和“龙交龙,凤交凤”,意思是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价值观相近,所以才凑得起来。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机取巧的人合不来,喜欢酒色财气的人也绝对不会跟自律甚严的人成为好友。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交友情况,大概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情了。

除了交友情况,也可以打听他在家里的情形,看他对待父母如何,对待兄弟姐妹如何,对待邻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负面的答案,那么,这个人你必须小心,对待至亲都不好了,他怎可能对你好呢?若对你好,绝对是另有所图。

朋友交往要有“度”

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很好地把握亲密度,不可太过火,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反目成仇。

第一,朋友交往忌过分热情。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交往。

为了躲避朋友杰西克,希尔与妻子躲进了旅馆,他知道今晚再也见不到那张熟悉的面孔了。希尔说:“我和杰西克的友谊是公司所有人都知道的,我们白天在一起工作,讨论的问题使我们口干舌燥。杰西克是个重友情的人,开始,我们经常下班后去吃晚饭,顺便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后来我厌倦了,开始推脱回家。

杰西克婚姻上遇到麻烦,妻子离开了他,去了迈阿密‘投’入了情人的怀抱。杰西克像所有离婚的男子一样,有点丧失理智,借酒浇愁,每天一下班就缠着我去酒吧,妻子为此常常抱怨我。可怕的是,在我借故离开后,他追到了我的家里,他不再喝酒,只是没完没了地向我介绍他的想法,并经常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胜过夫妻和所有的合伙人’,我不得不点头。

天哪!这种事竟然持续了4个月,我和妻子的忍受力像加压的玻璃瓶马上就会爆炸,于是我在家里对杰西克的谈话置之不理,可这不能阻止他的谈话,并增添了他的抱怨,他说,不管怎么样,希望我不要抛弃他。

我和妻子商量了很长时间,决定在不能去欧洲旅行之前,只好先住进旅馆,等到杰西克恢复正常再说,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正常。只是希望我们的友情胜过一切,但他从来就没有注意一下我妻子气愤的眼睛。”

有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热情让你害怕甚至恐惧。《友谊自天而降》一书中说:“朋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在一块与你厮守,势必会给他带来困难。”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越是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是明显,经常形影不离,会使这种差异在友谊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天荣早就知道好友志冬有大手大脚、不拘小节的毛病,却一直认为这是男子汉粗犷豪放的体现,甚至因此埋怨自己什么事都算计,节俭得有点对自己苛刻。

因为照顾得病的父亲,天荣通过志冬调到了他们的单位,两个好朋友一下子形影不离了,聊天、旅游、喝酒,出则成双,入则成对,志冬也经常帮助天荣照顾父亲。

不久,天荣厌倦了这种生活,开始讨厌志冬粗犷豪放的性格:每次吃饭,志冬都会要上满满的一桌菜,有时吃完饭,一抹嘴起身便走,留下天荣“买单”。一向节俭的天荣劝了志冬多少次,志冬也不听。一次吃饭,上述情况再次出现,这次天荣非常恼火,付完钱告诉志冬,我有父亲需要照顾,以后吃饭不要再叫我了,志冬吃了一惊,也非常生气,多年的老朋友这算什么呢?

不该发生的事,在一对令人羡慕的朋友之间出现了,真让人感到遗憾。

因此,交友不要过往甚密,一则影响着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交友应重在以心相交,来往有节。

第二,不要越过界线。好朋友见面和交往的机会当然比其他人要多,可是任何事都得有个“度”,超越这个界线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结果。小雷与吴瑞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也是因为住在一起才成为朋友的,他们戏称宿舍是他们的家庭,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标签”,甚至工资也混同一处,两人为这种关系而骄傲,别人的眼里流露的也是羡慕的目光。

不久,吴瑞有了女友,经常出去逛逛商场、吃顿饭,于是两人的合作经济出现了危机。起初,吴瑞觉得没什么,小雷也不在乎,后来吴瑞提出实行AA制,小雷考虑再三同意了。

但后来,还是因为不习惯而放弃了。事有碰巧,一天小雷的母亲病了,当小雷回宿舍取钱时,面对的都是空空的抽屉,小雷不由问吴瑞,“钱哪去了,刚发工资仅三天。”吴瑞说:“为女友买了条项链。”小雷无言地离开了。他在别人那里借了钱为母亲看了病。两人的友谊出现裂痕,有一天,两人提及此事,大吵了一架,不得已分手了。假如两人的AA制,不因感情的冲击而放弃,那么他们的友谊也不致破裂。

交往过密还表现在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占用朋友的时间过长,把朋友捆得紧紧的,会使朋友心里不能轻松、愉快。

林颖把王怡看成比一日三餐还重要的朋友,两人同在一个合资公司做公关小姐,虽然劳动纪律非常严格,交流机会很少,但她们总能找到空闲时间聊上几句。下班回到家,林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王怡打电话,一聊起来能达到饭不吃、觉不睡的地步,两家的父母都表示反对。

星期天,林颖总有理由把王怡叫出来,陪她去买菜、购物、逛公园。王怡每次也能勉强同意。林颖可不在乎这些,每次都兴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

王怡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她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就偷偷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星期天,王怡刚背起书包要出门,林颖打来电话要她陪自己去裁缝那里做衣服,王怡解释了大半天,林颖才同意王怡去上电脑班。可是王怡赶到培训班,已迟到了15分钟,王怡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个星期天,林颖说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非逼着王怡一起去参考参考,王怡说:“不行,我得去学习。”林颖怕王怡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赶到王怡家死缠活磨,王怡没上成电脑班,林颖最终男朋友也吹了。王怡郑重声明,以后星期天要学习,不再参加林颖的各种活动……

对待朋友,还要注意不要窥探他的隐私。也许有一天,你兴冲冲地闯进了朋友的家里,一面甩着自己头发上的雨珠,一面高声喊叫,而你的朋友却慌慌张张地藏着什么东西。此时,请你不要追问,因为这是他独有的秘密,你更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有意疏远你、不相信你。心中藏着属于自己秘密的人会觉得,这是他们的权利,朋友没有必要占有它。劳伦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

林宇轩至今还在为三年前的行为懊悔。那时他有一个分不开的好友吕健,两人性格迥异,宇轩开朗、好动、无拘无束,吕健细心、沉稳,正是两人不同的个性才吸引了对方。生活中,他们犹如球场上一对配合默契的双打选手,互相弥补着对方的不足。在公司里,两人业绩显著,令人羡慕不已。

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林宇轩带着女友逛商场购物,路过吕健的住所,顺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开吕健的房门,里面整洁有序,而人却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来等,手脚从不老实的他在朋友家也不闲着,为了显示和朋友的关系比铁还铁,他乱翻了一通。女友一再劝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从抽屉里面摸出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一片空白,第二页夹着一张剪下的报纸,上面记录了一名女青年不幸被歹徒强奸致死。那女青年的名字被两块血迹掩盖,报纸的最下面是吕健的一行笔迹:“我的爱情随着你死了,我要加倍惩罚我。”宇轩大吃一惊,难道那女青年是吕健的女友?此时,吕健抱着一撂书推门而入,当吕健看到林宇轩手中未及放下的笔记本时,立即扔下手中的书,劈手将笔记本夺了过来,他愤怒地大喊:“滚!离开这儿。”宇轩觉得当着女友的面,吕健做得太过分了,一气之下离开了。走出很远,还听见吕健在大声地喊叫。

那天之后,吕健再也没有到公司上班,林宇轩认为吕健的气量太窄,很长时间林宇轩才登门去道歉,但遇到的只是吕健的一房亲戚,吕健已去了南方。宇轩非常难过,他知道,那张报纸,那两块血迹,那一字一字包含着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吕健的心中已沉淀为一个秘密,一个只有吕健才能占有的秘密。半年以后,林宇轩收到了吕健的信,信中只写了一句话:“你看了不该看的。”

同样的悲剧,如雪也经历过,她曾因偷听了好友的一段电话,而结束了友谊:好友苏敏快要结婚了,如雪欢天喜地,比自己结婚还高兴。一天,苏敏在家向外打电话,如雪想听听马上结婚的好友,还要说什么知心话,以便取笑。谁知苏敏打给的不是未婚夫而是医生。原来婚前检查发现,苏敏根本没有生育能力,结婚以后不能要孩子,苏敏忧心忡忡,想询问医生可不可以挽救。如雪听到的就是这个电话,她的心一下子也沉重起来,后来她将此事告诉了另一个好友,谁知此事被苏敏知道了。苏敏非常气愤,结婚那天,都没有邀请如雪参加。一对好友因此产生了隔阂,最终分道扬镳了。

朋友要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你同样也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这一切并不证明你和好友间的疏远;相反,明智的人会认为,如此双方的友谊才更加可靠。

斤斤计较,你一定会失去好友。同样,在你朋友觉得难为情或不愿公开某些私人秘密时,你也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私自以你们的关系好而去偷看或悄悄地打听朋友的秘密,因为保守秘密是他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凡属朋友的一些敏感性、刺激性大的事情,其公开权应留给朋友自己。擅自偷听或公开朋友的秘密,是交友之大忌。

相互理解,宽以待人

交友并非一厢情愿,而是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宽容。宽容、理解是对朋友、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及思想、认识、言论、行为的充分尊重。

人是复杂的,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的人,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不被他人理解的人,则难以挣脱孤独和苦闷的阴影。理解万岁!不善理解,就会多疑。《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一个多疑的人,她时时都在注视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她长久的猜疑,连她自己都承认:“我最是个多心的人。”

理解——沟通——人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从小,他俩就是好朋友,无论干什么,总是形影不离。长大了,鲍叔牙邀管仲一同去做买卖,管仲有些为难,说:“我家自从父亲死后,母亲和我吃上顿没下顿,哪儿有钱做买卖?”鲍叔牙说:“我还有点儿钱,足够咱俩用的。钱由我出,你出主意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多一半给管仲,少一半给自己。管仲有些过意不去,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总是紧跟着管仲,只要一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他。

后来,他们果然在齐国做出了成绩。由于鲍叔牙在齐国做官的时间比管仲长,后来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以后,一些大臣议论纷纷,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知道自己再继续做官,会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向齐桓公辞官还乡。他说:“为了使管仲更好地施展才能,我辞官还乡。”齐桓公挽留说:“你是一位高尚的人啊!管仲是你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又要辞官还乡。我要管仲,也需要你,请你留下吧。”管仲也劝鲍叔牙:“你不要走,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

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人们都敬佩他的为人。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二人的无私友谊,表现了他们的君子之风。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理解: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理解,而没见利忘义;当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舍己救人的思想;因为管仲而辞官还乡,这更是出于理解,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他们的友谊之所以稳固长久,就是理解使然。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也就是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能兴国。唐太宗李世民,为人处世以善良慎重为准则,是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明的君主之一。他在哀悼魏征时说:“以铜以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在贞观十三年他又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才得到百姓的敬仰和国家的昌盛。

严以律己,可使朋友从中感受到你的诚实,你的忠诚,也感受到你的为人。所以,很容易与朋友友好相处。

对己要严,对朋友要“宽”。那么,怎样才算是宽以待人呢?

第一,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第二,不可吹毛求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就有“宽则得众”的思想,《论语·微子》中周公曾对鲁公说:“无求备于一人!”

第三,不要怨恨朋友。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与人为善,懂得忍让

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

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呻吟语》中说:“责人贵含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他人的过失时,要讲求一点儿策略,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做保留,不要直接地攻击,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方。”“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一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你这话说得太不对了!”“你做的事还不如三岁小孩子!”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必须改变语气。

《论语》中有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对朋友犯错,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啰嗦,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勉强只会损害友情。

劝说朋友,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与你争辩。你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那如何劝说朋友改正过失呢?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

常言道,退一步,进三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交朋友也是这样。凡事退一步想想,总比盲目前进,钻进牛角尖要好得多。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他的人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他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诫,一心向善。

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给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可以说,他们也是遇事退一步想想的人。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没有不好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朋友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其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几句带有侮辱性质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势必要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一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安宁、和平,也正是因为有了“忍”,才出现了“刎颈之交”的朋友。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界限、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

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真正的朋友,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无论是经常在一起,还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包括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用。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交友的一项重要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儿,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

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所住之郡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以这样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大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

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

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致,他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