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6528300000010

第10章 本杰明·迪斯累利

1846年,自由党当政以后,英国政府每每指责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奴役弱小民族的作法,这就使维多利亚女王感到左右为难。

1854年,沙俄与土耳其之间发生战争,帕麦斯顿和波拿巴第三相互勾结,派出英法联合舰队支援土耳其,一举歼灭了沙俄的黑海舰队。维多利亚女王忍不住了,因为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她教父尼古拉一世的儿子,她请艾伯特亲王出面,劝内阁手下留情,不意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女王听到这消息后,大动肝火,一个时期内竟拒见内阁成员。

1861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经历了个人最大的悲剧;她的丈夫艾伯特亲王死于伤寒,年仅42岁。女王为此身心交瘁,再加上回忆起伦敦市民对艾伯特不友好的态度,她完全隐居起来,结果长时间英国的对外文书无人签署。

1868年本杰明·迪斯累利虽然只当了9个月的首相,但却与维多利亚女王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个人关系。他给女王上书时,言辞夸张到了令人作呕的程度,但女王却毫无反感地欣然接受。迪斯累利私下里告诉一位朋友说:“人人都喜欢被别人奉承,见到女皇陛下,竭力奉承就行了。”

1874年2月,在朝的自由党格拉斯顿内阁自以为从政成绩斐然,宣布提前进行大选。谁知英国臣民当时见到德意志帝国兴起、美国在海外扩张,都觉得格拉斯顿政绩平平、无大成就。结果,自由党败北,保守党上台,迪斯累利第二次当上了首相。

迪斯累利上台伊始,就决定加强英帝国对殖民地的控制,一方面扩大英国在非洲殖民地的面积,一方面,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这些要求自治的英国移民国家采取怀柔政策,允许自治,但在经济、外交上仍应受伦敦控制。

迪斯累利还借机攻击格拉斯顿内阁紧缩军费开支的政策,指责自由党在欧洲缩手缩脚,对大英帝国的兴衰漠不关心。他说:“自由党执政时要瓦解大英帝国的企图结果如何呢?他们的希望完全落空了。为什么呢?因为殖民地支持宗主国。他们决定,不许任何人瓦解大英帝国。我以为,英国的大臣如果放过尽力振兴殖民帝国的机会,对于可能成为英国宝贵力量源泉的殖民地的支持态度不作出响应,他就未尽职守!”

迪斯累利是怎样抓住机会振兴大英帝国这个“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的呢?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收买下了苏伊士运河。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世界东西海运航路缩短了近一半。然而,苏伊士运河并没有给埃及带来直接利益。埃及为运河修筑担负了1600万英镑的费用,不得不大量向法国举借外债。1875年,埃及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伊斯梅尔打算卖掉埃及政府持有的占44%的运河公司股票来逃脱困境。

苏伊士运河是从英国通往“女王王冠上的宝石”——印度的生命线,迪斯累利早在当在野党领袖时就对格拉斯顿内阁对实际上的法国独占运河表示不满,现在他一听说伊斯梅尔想出卖运河公司的股票,连坐也坐不住了。

迪斯累利未通过议会,用从罗思柴尔德那里借来的钱购买了伊斯梅尔手中的全部股票,再加上一些小额股票,一举控制了连接东西海上交通的枢纽苏伊士运河。当迪斯累利在议会宣布英国已控制了这条海上大动脉并带头高呼“女王陛下万岁”时,整个议院大厅只有议员们的欣喜欢呼,听不到一句敢于谴责的话。迪斯累利挺着腰板,在议员们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出威斯敏斯特宫。

胜利应当一个接着一个。1875年英国人欢呼迪斯累利的决断力,而迪斯累利盘算着怎样再做一件震惊欧洲,打击格拉斯顿自由党的事情,他想起了印度……

1876年,迪斯累利未事先与女王商量就在议会提出议案,要求授与女王以印度女皇的尊号,“君主怎会拒绝为自己增加新的尊号呢?”迪斯累利私下里对党内同仁们说。

女王对这一头衔津津乐道,后来议会通过了这一提案,将嵌有印度着名“月亮宝石”的新王冠戴在她头上时,女王自孀居以来始终留在脸上的沉闷气氛一下子一扫而光。

看来迪斯累利的提案使女王深深地感到了满足,不久,她赦封迪斯累利为比孔斯菲尔德勋爵,并在自己儿子威尔士亲王的婚礼上,破例允许放两把椅子,让迪斯累利与自己并肩坐在一起。

一个转奉英国国教的犹太人能得到女王的如此恩宠,可谓是荣极一时了。

然而,当1877年初“东方问题”再度爆发起来时,他又振作精神站了起来。

在列强中,反对巴尔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沙俄向南推进的到这时只剩下英国一家。迪斯累利担心俄国占领黑海海峡、甚至占领奥斯曼帝国会威胁苏伊土运河的安全,他对手下人说:“打开印度的锁钥是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而不仅仅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一旦奥斯曼帝国解体,我们就将面临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大的威胁。”

1877年4月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开始进展迅速,但在普利弗那,俄军受阻于土耳其军队。迪斯累利训令英驻土大使莱亚德劝告土耳其“邀请”英国舰队开进黑海海峡,但大使并没能完成这项任务。1878年1月,俄军终于突破普利弗那,兵临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

迪斯累利本意也不想打仗,但他知道,如果俄军继续留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随时都会对英国的海路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既不打仗,又让俄国人退回去,他派人去找安德拉西伯爵。这位奥匈帝国的首相明白,倘若俄军驻守在保加利亚,他的国家再向南进就成了死路一条。安德拉西呼吁俾斯麦出面调解,德国首相同意了这个要求。

由于俾斯麦的调处,英俄之间的争论停息了。

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迪斯累利在他的仕途中登上了顶峰,行人看见他的马车都脱帽致敬,女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连布雷德福夫人也再次回到他的身边。然而,没过多久,命运女神就对他收敛了笑容。

俄国从土耳其退出后,又开始向阿富汗扩张。迪斯累利知道,一旦俄国人占领阿富汗,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就岌岌可危。他横下心,于1878年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虽然迅速地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但没有多久,阿富汗人民就发动反英起义,夺回首都并杀死了英国驻喀布尔殖民当局的官员。

一波未伏,一波又起。1878年底,布尔人又掀起了反英起义。因为这些,保守党在1880年4月的大选中失败,执政6年的迪斯累利内阁也宣告结束。

1881年4月,迪斯累利因病去世,终年77岁。他的死给维多利亚女王带来了悲哀。当女王听到这一噩耗时,放下了自己正在批阅的文件,“亲爱的”,她对自己的私人秘书说,“在这样一个可怕的时刻,当我泪流满面、无法看清时,我是没有办法继续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