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6514400000012

第12章 捐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追寻民主革命的方向,孙中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颠簸在海外,他不辞辛劳,积极奔走于世界各地,在其59年的人生中,有31年是在海外度过的,在其致力于革命的40年中,约有一半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从南洋群岛到欧美大陆,从檀香山、横滨、东京到纽约、伦敦、巴黎……有人做过统计,孙中山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活动和生活过,他一生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总共航海约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孙中山自己也曾说过,自1895年以后“便环绕地球,周游列国,一面考察各国的政治得失和古今国势强弱的道理,一面做我的革命活动,约计每年绕地球一周,到武昌起义前,大概绕过了地球六七周”。

孙中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华侨社会里度过的,尽管孙中山自己非常节俭,但他在海外宣传革命、组织华侨、募集革命经费,奔波于世界各地,舟车旅费、日常生活等开销依然浩繁。而这些费用包括旅费和生活费等都来自爱国华侨和留学生的资助,如果没有他们的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谓寸步难行。

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平台。孙中山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檀香山,就有许多孙中山熟悉的老乡、同学和亲戚。“在檀香山的华侨以香山籍的最多,香山人一出动,华侨就去了六成以上”,孙中山“用香山话讲些满人侵略的事实和民族主义的道理,听的人很受感动”,结果,“有些素不相识的人也来请孙先生去演讲”。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成为清政府通缉的对象,广东按察使悬赏银1000元捉拿孙中山。孙中山流亡日本后得到横滨冯镜如等华侨的帮助,不仅有了落脚点,而且在日本成立了兴中会。在那个时候,海外各地的华侨风气未开,思想较为保守,革命党人被视为洪水猛兽。1902年至1903年间,孙中山在越南河内和西贡活动时,“因未能逆料华侨倾向革命与否”,以高达生、杜嘉诺等化名活动,直到认识黄隆生、李卓峰之后,才敢说出自己的真名,孙中山“常在堤岸经营芽菜的黄祥(黄景南)的芽菜场里居留,闲时则帮助黄祥摘芽菜、晒芽菜”。“这段时间,孙中山常往南越六省,从事革命活动。缺乏费用时,每由黄祥代为筹措”。在美国开展活动时,也只有极少数人参加兴中会。但是,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才越来越壮大。

1906年,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后,张永福将他专为母亲安度晚年修建的晚晴园送给孙中山等革命领袖作为下榻之地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国内每次起义,南洋的同志,出钱或出力,几乎无一次不参加”,如陈楚楠被誉为南洋革命党第一人,孙中山每次令陈楚楠等筹款接济,“楚楠恒踊跃输将,惟恐不力”。1910年11月,孙中山被英国殖民当局逼迫离开槟榔屿赴美洲,留下来的眷属“每日家费由槟榔屿及比叻、吉隆坡、芙蓉四处党员分任供给之”。1911年7月,孙中山发起成立美洲洪门筹饷局,亲自制定了《致公堂筹饷章程》和《革命军筹饷约章》,号召广大侨胞在革命形势紧迫的情况下“踊跃捐资,以助成革命大业”。孙中山亲自率领筹饷局人员9月初从旧金山出发,沿铁路自西向东,到美国北部各地募款。至10月上旬,先后抵10多个城市,沿途发表演说,论述革命与华侨的切身利害关系,阐释三民主义宗旨,“所至之处,无不备受侨胞欢迎”。综观孙中山的革命历程,“毕生心力尽瘁国事,间关跋涉,几遍五洲”,在世界各地进行募捐、游历,领导国内武装斗争,为革命进行多种宣传和组织工作,促使海外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内革命,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直得到海外华侨各个方面的支持。

华侨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助,首先表现在对他奔赴世界各地筹款及进行革命活动的旅费的筹措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896年,他从横滨赴檀香山开展革命,就得到日本华侨冯镜如兄弟的帮助。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偕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周游各埠宣传革命,其经费是旧金山华侨购买革命军需债券所得之款项。1905年,孙中山由美赴欧,先后在比利时、德国、法国组织革命团体及在巴黎进行外交活动,这些费用全部来自留欧学生贺子才等人的捐助。

1908年,河口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新加坡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经济竭蹶,革命活动无法开展。他在给邓泽如的信中这样描述了当时的窘迫状况:“弟处已绝粮矣,而办事要人,尚有十余人在此相依。而日内又有安徽省与熊成基起事之同志,炮队营管带洪承典等来星,皆不能不招呼。故暹、仰二款未到之前,尚须三百元,乃足支月内之用。”邓泽如及时地汇给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所需的生活费用,才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孙中山欲前往欧洲,但因旅费尚未寄到,不能成行,后来他收到邓泽如以及暹罗等地华侨的捐助款项8000元,旅费有了着落,于是奔赴欧洲。1909年,孙中山准备前往欧美筹款,但由于经费不足,无法成行,他将经费无着的情况写信告诉仰光华侨庄银安,说明赴欧的目的是前往欧美动员大资本家支援革命,仰光华侨听说后倾力支持孙中山此行,仰光同盟会分会把积存的公款及部分会员的乐捐共2000多盾送给孙中山,最终促成他此次欧美之行。1909年10月,孙中山由欧洲出发赴美洲宣传革命,建立同盟会组织,期间的旅费则是曹亚伯、王子匡等人为他筹集的。

1911年,孙中山由欧洲回国,12月16日途经新加坡,与陈嘉庚会晤,问他能否筹款相助,陈嘉庚当即赠他1万元作路费,并许筹5万元,孙中山从上海赴南京前,陈嘉庚又如数汇去5万元。孙中山回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得到了华侨在经济上的慷慨支持。当孙中山决定先从美国到欧洲从事外交活动时,他的450元路费就是由旅美华侨阮本万、司徒美堂等人捐助的;孙中山抵达伦敦后,电令美洲洪门筹饷局汇款3000美元作为归国旅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电令将筹饷局余款汇至上海作为犒赏军士费用。华侨为孙中山等筹集革命活动的旅费、生活费,对于革命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华侨的帮助,宣传和组织工作就难以进行。正如孙中山所说,海外华侨“捐助军饷者,络绎不绝,共和前途,实嘉赖之”。

华侨对孙中山革命的资助还表现在各种革命团体、机构的日常运转及维持上。仅在广州黄花岗之役中,革命派在香港设立统筹部,在广州所设的秘密机关,就有38处之多。而武昌起义前革命派领导和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众多的革命机关和组织机构,活动经费自然不少,多靠华侨的捐助。1911年广州黄花岗之役后,黄兴等革命党人在香港设立暗杀机关,急需的活动经费15000港元,就是由美洲洪门筹饷局及檀香山、伦敦同盟会组织负责供给。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往海外,华侨更是踊跃地捐资革命和国内政权建设,孙中山后来说,自“民国”成立后,他所经手的海外华侨的借款就超过百万。

宣传是革命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革命队伍的觉悟和普通百姓的觉醒,对推动革命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把国内外的同胞充分发动起来支持和参与革命,壮大革命队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想方设法进行宣传,尽量扩大宣传范围。他们利用各种报刊、书籍大造革命舆论,进行多次演说、讲演来宣传革命思想,利用戏剧来宣传革命。但不管是印刷书册,还是办报纸、开展演说这些宣传活动,无不需要经费,没有经费就无从开展,而这些经费也都得力于海外爱国华侨的慷慨捐赠。

当时国内宣传革命的书刊,如《革命军》、《猛回头》、《驳康有为书》、《扬州十日记》以及《民报》等,在华侨中有很大的影响力。1903年,冯自由等人在日本筹资合印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共10万册,分寄海内外同胞。上海苏报案发生后,新加坡华侨、革命党人陈楚楠、张永福等人,集资翻印《革命军》2万多册,改名《图存篇》,一面由新加坡孔明斋书店代售,一面由黄乃裳带往闽南,林义顺带往潮、梅一带散发,此外,还直接邮寄国内各地,分寄国内各省、府、州、县的士绅,以至北京的翰林院、总理衙门等处。黄乃裳到福州时,“仍向绅学工商各界散播革命种子,不遗余力,所携之《图存篇》几乎人手一篇,使被感化的华侨众多”。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影响最大,“传到外洋,争相购阅,一时人心奋发,舆论沸腾,华侨有志之士,知非追随中山先生,不足以救祖国之危亡,于是华侨之革命思想日炽”。就是在爱国华侨的宣传和推动下,海内外的民主革命思潮开始澎湃起来。

1904年初,孙中山在旧金山华侨中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为了肃清旅美华侨中尚存的改良主义思想的余毒,他深入到各地进行公开演讲,宣传反清革命。鉴于邹容《革命军》一书的巨大影响和宣传作用,孙中山同伍盘照、黄三德商议在美洲发行此书,伍盘照、黄三德两人非常支持,决定由中西日报社排印。书印成后,伍盘照慨然允诺免收排印费,黄三德决定由致公堂负责寄书之邮费。该书共印发11000册,在美洲和南洋华侨中广为散发,发挥了革命启蒙作用。

新加坡《图南日报》的办报经费完全出于陈楚楠、张永福两人,出版不及两年,前后支出不下3万元。1905年底,因经济拮据,无法维持而被迫停刊。两个月后,陈楚楠和张永福两人不忍革命喉舌就此中断,又联合一些商人在1905年集资创办了《南洋总汇报》,但到1906年,《南洋总汇报》内部分裂,最后该报被保皇派商人所把持,沦为保皇派反对革命的工具。但陈楚楠、张永福等人并未就此放弃,他们坚定信念,再接再厉,继续策划,于1907年向各埠同胞筹集资金又一次办起了报刊——《中兴日报》,以继承《图南日报》之余绪。1907年至1908年两年间,《中兴日报》日销至4000余份,“英荷两属侨众,直接蒙其感化,厥功至伟”,《中兴日报》在同盟会中期取代同盟会早期东京《民报》之地位,执南洋地区革命言论之牛耳,成为南洋革命党人同改良派作斗争和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是南洋革命宣传的舆论中心,有力地宣传了反清革命思想,促进了华侨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悟。1910年,《中兴日报》经济状况不佳。孙中山于7月24日致函印尼邦加华侨黄甲元,“甲元吾兄大鉴……今日吾党在南洋之急务,弟欲与足下详商者,即设法维持中兴报是也……云若有三千金,便可置中兴报于不败之地……足下关心大局,想必肯筹此三千,并自择一人,以管财政,而己报中用人行政一切事权授之张兄,择中兴报从此必能发展巩固也”。黄甲元作为同盟会会员,很好地完成了孙中山的嘱托,筹款给《中兴日报》。

美国华侨以演戏剧的方式将筹款和革命宣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旧金山,往往是到了公演之日,全埠轰动,门票被抢购一空,先到者先坐,后到者站立,甚至立无隙地,盛况空前。这样一种戏剧公演的方式,既为革命筹集了资金,又宣传了革命,可谓一举两得。在旧金山同盟会会员中,不少会员以义卖的方式助饷,将自己的艺术品、手工艺品、刺绣品、编织品捐献出来在同盟会会所里义卖,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