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业者,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04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徐沛欣、杨涛、李阳和郭涛几个朋友下班之后在北京京瑞饭店的咖啡厅聚会,聊起国内的B2C行业。他们这次聊天的结果,就是决定创办一家“采取‘网 刊’模式的网上目录直销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红孩子。
“这是一种服务类的模式,主要靠运营,因此公司的团队和管理非常重要。”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邓锋解释,“我对‘红孩子’创业团队的第一印象是,这些人挺有激情的,头脑很清楚,做事情又很投入,团队之间比较互补,也比较团结,而且非常玩命,有牺牲精神。”后来邓锋去“红孩子”公司实地考察,发现四个创始人窝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共用一张桌子、一张沙发,每个人每月只拿两千块钱的工资,他为此颇为感动。
对于这一点,创始人之一的徐沛欣说:“邓锋投我们的时候,‘红孩子’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我们认为,团队对于创业投资者而言是第一要素。”徐沛欣曾形象地将“红孩子”比喻为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从操作性上来讲,我是管方向盘的;李阳管产品和销售,他是管加油的;杨涛管刹车的,增长过快的话,需要补充服务。我们是这样来配合的:方向不错,强有力的动力,该转弯时不至于失误而刹车,还有这个车需要维护。”
“如果从人性来讲,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李阳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杨涛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经常提一些不同意见。这些就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综合实力。”徐沛欣这种自我评价在邓锋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徐总是一个很有战略性头脑的人,李阳和杨涛执行做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搭配。”
像红孩子的这种创业团队,能够始终为了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进行同甘共苦的奋斗,这是一种完美的创业组合。但是这种几乎没有瑕疵的创业组合在现实中是罕见的,更多的创业团队需要在创业实践中去磨合、去完善,伴随着这个过程甚至会出现一些团队成员上的变动与更换,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为,在创业初期,创业团队的成员大都是朋友、熟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创业团队都要经过一个痛苦的洗牌过程,或许有的人不能认同理念,或许有的人有其他的打算,或许有的人不称职,总之会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而退出创业团队。这是创业者必须要做好的一个心理准备,同时也应该为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而去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1.让创业团队保持激情与稳定的措施
(1)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要能够给每个团队成员描绘一个可以看到的且可以实现的共同愿景与目标,激发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给他们一个目标,并让看到实现目标后可以拥有的一切,确保团队永葆不变的创业激情。
马云的阿里巴巴在创业初期,团队成员都很迷茫,1999年在创业动员大会上,马云激情澎湃地讲道:“第一,将来要做持续80年的公司;第二,成为全球十大网络公司;第三,只要有商人一定要用到阿里巴巴。”这就是马云给大家定出的共同愿景与目标,正是有着这样的愿景目标,阿里巴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孙子曾曰:“上下同欲者,胜。”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的创业团队,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2)团队领袖的个人魅力: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带头人必须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信任并愿意为其付出一切,最终实现成功创业的梦想。
牛根生的成功就是在其个人魅力带动下,得到了他以前旧部的信任,并愿拿出全部家产交给他创业,这一点作为蒙牛第二任总裁的杨文俊先生可以说更是深有感触。杨文俊曾经因为人事纷争于1998年被迫离开伊利。那时候他年轻气盛,当时一下就把伊利的股票全卖了,得到了三十多万元的现金,和几个同学一起凑了六十万元,准备注册公司,品牌名字甚至如何包装都设计好了。但是,当他听说牛根生也离开伊利,准备创办蒙牛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同学的资金全部退回去,转而加入了牛根生的创业队伍,牛根生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3)一切让制度说话: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才会抛掉所有的后顾之忧,从而投入到创业中去,只有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的战斗团队才能勇往直前,赢得胜利。创业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利益,所以在创业之初就要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形成明确的利润分配制度与方案,把每一个成员的职责与权利划分清楚,以明确将来与创业团队成员利益相关的事宜。
(4)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其实很多人创业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创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有助于创业者实现自身的价值。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他所特长的,最大程度上给予他们发挥个人特长的平台,集中每一个人的优势,整个团队的优势才是最强有力的,让不适合团队的人尽早离开,不能让不合适的人影响了大家而使团队失去向心力。
(5)通畅的沟通渠道:创业团队中间应该建立健全上下畅通的沟通机制,以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以公司利益为重,以公司共同愿景目标为中心进行沟通。
2.防止创业团队分裂的策略
创业团队的分裂,始终是创业者最关心却又在遗憾当中无可奈何的事,似乎很难走出“共苦易,同甘难”这一千百年来的历史性怪圈。
(1)要有正确的理念:要坚信组织能够健康发展下去,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失败,尤其不要用经典的理论“只能共苦,不能共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过河拆桥”等观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创业者头脑里就不应有这种想法,如果存有这种想法本身就等于为失败的结局埋下了种子。
(2)加强沟通:开始要沟通,遇到问题时要沟通,解决问题时也要沟通,有矛盾时更要沟通,多想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不要在公开场合辩论,不要把矛盾展示给团队成员。其实,只要沟通充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3)就事论事:当双方矛盾冲突发展到团队内两个阵营的矛盾时,这时应该果断地停止人事上的变动,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就人来讨论,只要团队成员能够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再严重的冲突也有解决的办法。
(4)先小人后君子:即应该丑话说在前面,最初创业时就把该说的话说到,该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制定。把最基本的责权利说个明白透彻,尤其股权、利益分配更要说清楚,包括增资、扩股、融资、撤资、人事安排、解散等。
(5)及时协调立据:创业实践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最初时计划周全,事情是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的,在创业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一定要去先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再行动,并将之具体到书面性的文件,千万不要先干再说,因为事情发生后都是朝着自己有利的一方考虑。
(6)不要太计较小事:难得糊涂对创业合作的各方都是保养自己心灵的鸡汤和企业组织运转的润滑剂,这与前面讲的先小人后君子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前者说的是在没有形成事实的情况下的做法,后者是说事实已经形成了就不要太计较了,计较了也于事无补。其实,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双方再去进行过多计较将毫无意义。
(7)不要轻易地考验对方:创业者团队合作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考验还会出事,更何况有意考验对方时,对方肯定经不住考验,因为当你考验甚至算计对方时,对方不知道,只能是顺着你设定的情景运行,结果肯定是和你设想的一致。如果对方知道你在算计他,那么他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进行设防,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不但是出力不讨好的事,而且还会伤了团队成员间的和气,甚至会导致团队出现裂痕。
(8)掌握好大方向:创业团队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矛盾应该掌握好大方向,应该向前看,因为大家的利益总体上来讲是一致的,因为创业成功是团队所有成员的成功。而如果盯住眼前的小问题、小矛盾不放,只能是越盯矛盾越多,越盯矛盾越复杂,最后裹步不前,进而影响创业进程,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创业团队成员的利益。
3.发挥好创业团队核心领袖的带头作用
每一个创业团队都会有一个灵魂、领袖人物,团队灵魂、领袖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创业团队,不同于其他成熟的工作团队,创业团队往往人员精干,以一当十。而创业团队的领袖,则更应该非常善于解决问题,具有极强的引导力和说服力,并能够时刻以身作则,带领其他成员疯狂工作。创业团队的领袖,必须是偏执的,必须是具备一种“疯”劲的,必须是具备浓厚个人魅力的,以做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身先士卒,自己抢在前面,起到表率与带动的作用。
(2)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自身问题:创业团队的领袖,要比任何团队的成员都要勇于承担责任,这里的责任,不是指发生了事情要负责的责任,而是需要肩负起一定的职责、责任,要勇于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出了问题,首先要在自身上总结原因,是不是我没有跟大家讲清楚,没沟通好?是不是我的思路有问题?而不是把问题都归结到其他人身上。
(3)面对问题,要敢于面对和解决:创业活动,很多时候是无迹可循,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很多路是新的,没有人走过,是荆棘还是沼泽,都需要自己去闯,作为团队的领袖应该学会并适应遇水搭桥,遇山开路,佛阻杀佛,神挡杀神。不管是工作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都要勇敢去面对,真诚去沟通,妥善去解决。
(4)更要有进取心,更要有使命感:创业团队的领袖,要比一般成员有更强烈的进取心,要向狼一样扑向自己的目标,要有强烈的使命感。面对挫折和考验,要有一颗坚忍的心,顽强坚持,认同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与创业之路。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道理,创业实践也是磨合与打造理想创业团队的最佳试验场,能经受住实践与市场考验的创业团队,才是最具战斗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