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学与现代家居
6498200000015

第15章 与生态建筑景观的关系

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而要求建筑物应当符合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另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J顷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风水学,其环境观、自然观和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有着历史的共鸣!

自有人类伊始,就产生了建筑学。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本能地寻求一种遮风避雨、防范天敌虫害的场所,仅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蔽护,远远不能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于是便出现了平地上的穴居和树上的巢居,这便是人类为避免自然灾害和天敌伤害而建筑的原始人工建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对家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满足实用性、安全性的要求之外,还增加了舒适性、私密性和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家居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对此,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在洛邑建都时,请人勘察便将人与建筑对环境的要求上升至十分重要的位置。

郑观应所著《望气寻龙诀》中认为:“气数旺盛之地,人其乡,则见其禽兽繁衍,草木畅茂,风气和暖,山谷腾辉,水深土厚,景色清奇”的观点,即也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理念。

社会的发展,建筑也随之向多样性发展,各种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实践证明,这些建筑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的造型、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对于不同职业身份、不同生命信息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这就促使人们努力探索风水学与当代生态建筑学之间的相融关系。即研究建筑的方位、造型、材料、色彩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布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为协调,更为同步,以便更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对这种自然美的概括,是智者、仁者来自于审美对象的自然山水,看到其与“智者”、“仁者”相似的品格和趣向,从而产生美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山水美学思想深刻地提示了人类的审美功能,在风水学中尤为引起特别的重视。

大自然的山川、水流、花草树木和各种组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各种自然环境景观。人类生存在这自然的大环境之中,为了营造舒适、美观的生存环境,还会创造出一些人文景观和人工的园林景观等建筑景观。这些自然形成和人工营造的环境景观,都会对人类产生种种生理和心理效应。人是对外界事物反应能力很强的有机体,周围环境景观所形成的造型、色彩乃至引力、气场等等都会对身心健康和事业的发展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人们处在一种景观优美、色彩和谐和舒适宜人的环境之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风水学非常重视庭院的景观塑造,认为庭院和环境中的建筑、花草树木、假山流水的组合布局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都精心地加以营造,苏州园林就是人工造景的典范。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清代诗人云:“莫扫落花,暂作庭前锦绣。休惊啼鸟,留为园地笙簧。”即是风水学特别重视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展现。

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十分注重风水学与现代环境景观学的互相借鉴和交融,不仅要研究环境景观的美学规律、建筑学规律和植物学规律,而且还要进一步研究环境景观的结构、方位、材料、色彩、造型及其场态信息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各种作用力,从而选择和营造有利人类自身健康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景观的科学规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