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6497600000053

第53章 大公司的病

一则是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经济实力方面,某些跨国公司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巴基斯坦或尼日利亚不相上下,甚至超过它们。这份报告在对2000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大型跨国公司附加值进行综合评估后发现,名列世界前100个的经济实体中,有29个属于跨国公司。居跨国公司之首的埃克森石油公司附加值为630亿美元,稍低于智利GDP710亿美元,而高于巴基斯坦GDP620亿美元;居跨国公司第二位的通用汽车公司附加值为560亿美元,经济实力高于秘鲁、阿尔及利亚、新西兰和捷克;另外一些跨国公司如福特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及英国石油公司等,其经济实力也远远超过越南、科威特、古巴等发展中国家。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附加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3.5%上升到2000年的4.2%,显然比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要快。

另一则是近日全球品牌管理咨询公司(Interbrand )与美国《商业周刊》合作,公布了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这些品牌都属于大型的跨国公司,每个品牌的价值均超过10亿美元,其中名列榜首的是可口可乐(Coca-Cola ),2002年品牌价值达到696.37亿美元。根据这些品牌的价值,我简单作了一个比较,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约等于中国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9289亿美元)的7.5%,与阿尔巴尼亚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27亿美元)比较,则相当于其一国人民当年创造财富的25.78倍。另外,这100个全球最有名品牌的总价值为9766.97亿美元,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相比较,约为1998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88622亿美元)的3.4%;约为1998年世界低收入国家国民生产总值(18437亿美元)的53%;约为中等收入国家国民生产总值(44196亿美元)的22.1%。

列举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及其品牌富可敌国的数据,是想说明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下,资本扩张的本性决定了大公司在公司群体中就像大国在国家群体中的地位一样,如果发展到了谁也无法对其进行约束的程度,它就难免不为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规则、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使自己的利益受损。想想美国在过去世界多极化对抗中还能形成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虽然那样所带来的“冷战”的负面影响已经很大,这几年走向单边主义政策以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频繁干预,对国内利益集团的纵容,以及越来越直接表现出来的破坏国际规则、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的行为,引发了多个局部地区的不稳定和战争,而美国自己最终也遭到恐怖主义分子和极端主义分子的攻击,经济上国际资本流入速度迅速放缓,受到保护的国内大公司频频爆发内部危机,长期靠强权维持的信心受到打击。

国家如此,公司亦如此,我想公司大到富可敌国的地步时,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在潜伏下来,这里不妨将这些问题称为大公司病:

比如,利用其垄断与独占的地位对一个行业或多个行业进行控制,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为新公司的进入设置壁垒。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在保护技术、鼓励创新,实际上一方面使本应更快扩散的技术效应和增长效应受到限制,延缓了市场竞争的技术扩散速度;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新的技术的推出与新的标准的建立,比如因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建设成本而推迟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所以跨国公司品牌的价值实际上与它的垄断地位与资本实力有着极大的关系,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大家都喜欢那个品牌。

比如对规则的轻视与破坏,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其庞大的跨国分支机构和复杂的组织结构,逃避各国的监管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有时甚至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对一国经济的控制力对规则进行修改,让国家利益甚至国际利益为公司利益服务。在美国这种倾向是比较明显的,一届政府本来就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在国内政策上会受到这些集团利益的影响,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上、在是否发动局部战争、是否对某国给予援助的问题上也都会受到这些集团利益的影响,一些国际性组织很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也正在于此。而且问题关键在于别的公司要想参与竞争都还必须按照这些设定好的规则进行,否则就没有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司要想参加大公司的游戏,就像穷人想要参加富人的游戏一样,会遇到种种限制。

再比如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联手欺诈,按理说美国的市场不可谓不成熟,公司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但是并不高明的造假手段却可以打通每一个关节,这其中的责任究竟应该归咎于市场还是公司?我想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大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管是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还是高管人员,都是本行业中的巨头,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因此除了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外,还可以在最高端联手玩弄直接造假的游戏,并利用自己的地位加以掩盖,只要不出现预料之外的普遍不景气,泡沫就可以在今后的某一个时段获得支撑或处理。而且这些造假行为对中小股东是损害,对公司本身、对国家利益则又可能被认为是合理的、是需要的,所以才有了内部的高度默契。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经济高度虚拟化以后的泡沫性与欺骗性。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普通的饮料公司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可口可乐公司的业绩不一定会有大的改善,至少短期内不会,但公司的股价肯定会因为预期上涨,相应的衍生工具上涨的幅度可能会更大,虚拟资本因未来的收入预期而膨胀。在美国的公司激励制度中,高管人员的薪酬的主要部分在于期权奖励,为了实现这个预期的高回报,目前的收入预期和资本虚拟就必须维持,同时大量的问题也可以借助虚拟过程进行掩盖和消化。所以股份公司和资本虚拟化提高了资本集中的规模与速度,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但同时也放大了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发表于2002年8月19日)

(发表时标题为《品牌背后的数据》)

持续阴跌近两个月的股市在上周(8月19~23日)突然翘头,直接的推动来自于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有望年内推出的传闻,一些调整比较充分的板块趁势轮番上攻,沪市大盘拉出了50点左右的空间,估计下周人们将继续在利好预期中等待,但要形成一轮突破行情,需要实质性重大利好的推动。

正如当初对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调低交易佣金等的预期一样,市场对于可能出台的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普遍怀有一种良好预期,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了一番论证,认为那应该是十足的利好。这样的心态与做法,对造势有利,对实质性的投资或许是一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