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6497600000041

第41章 不要苛求市场

从2001年市场暴跌沪市止于1350点左右以来,政策取向与手段的调整是明显的,也是殚精竭虑的,但效果却越来越差强人意,频频出手而难得手,就不能不考虑一下市场不买账的原因。就市场与政府的一般而论,政府的调节是迅速和立竿见影的,市场的调节和恢复是缓慢和结构性的,需要有一个更长的过程,政策作用于市场而不能见效,说明市场内部包括资源投入与组合、投资者理念与信心等的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传达和放大政策意图。这个时候我们恐怕只能休养生息,不能过多苛求于市场做什么。

2002年以来的市场走势,政策的推动和影响力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1月底大盘最后一跌之际,管理层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市场的涨跌表现出十分的关注和呵护。1月29日举行的市场分析座谈会将市场稳定、市场的重要性、国有股减持、市场监管、上市公司素质等最为核心的问题作了缓和和折衷的表述,借专家之口传递了政策信息。从29日到31日3天之内沪市大盘上涨150多点,再次出现井喷,中期的政策底构筑成功。

3月上中旬的“两会”期间,政策面从大局出发暖风频吹,宏观层面有曾培炎谈发展直接融资、戴相龙谈吸引更多个人储蓄投入资本市场等表态,证券业层面有周小川谈证券市场发展机遇非常好、高西庆谈股票发行方式改革正在考虑中、刘鸿儒周道炯等前任主席的正面言论,学术界有厉以宁、吴敬琏、萧灼基等对市场的客观评价和建议,方方面面的努力将市场营造于一个“温室”环境中,也营造了短暂的“两会”行情。从3月4日到11日沪市连续拉出6根阳线,上涨162点,日均成交量达到152亿元,最高一日成交量达到228亿元,应该是2002年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政策推动。

3月18日媒体报道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悉,因技术问题一度搁浅的向二级市场投资者按持股市值配售新股的发行方式,目前已有新的解决方案,待相关技术准备完成后有望投入运行。19日沪市上涨42点,成交140亿元,20日上涨近20点,成交195亿元。

4月5日证监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宣布自5月1日起证券交易实行最高上限向下浮动的佣金收费标准,规定券商收取佣金的上限是交易金额的3‰,下限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接下来的几天中一些中小券商推出年金制、零佣金制,开始了佣金大战;此间同时报道的还有新股发行按市值配售将要出台的消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将给投资者持股信心以莫大支持,投资者坚定的信心将在封杀大盘下挫空间的同时支撑大盘向上拓展的空间。4月9日沪市上涨27点,成交169亿元。

5月17日三大报记者出面就市场近期大幅下跌进行分析,对市场传闻进行辟谣,意在稳定市场信心,当日沪市大盘上涨17点,成交79亿元,反映平淡,第二个交易日即5月20日沪市单边下跌25点,再探新低。于是5月21日证监会发出通知,正式恢复和完善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当天沪市上涨47点,但成交量仅为104亿元,明显乏力,5月22日即下跌24点,吞食了前一天的阳线。

在2002年以来的几次大的政策刺激中,大盘反弹中的成交量越来越小,导致反弹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已经无法形成小的行情,而是演变为一种非常机械的条件反射,表明市场对政策面这种强心针似的刺激已逐渐麻痹,形成了内在的反抗力。从市场本身运行的节奏来看,近5个月来连续的政策刺激已打乱了市场的节律和弹性,市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调整与回探确认,疲态已越来越重。从这一方面分析,政策效果递减的原因在于市场要调而不让调,政策面由推动市场上行变为扛着市场不让其下跌,这样的做法肯定是要吃亏的。目前大盘最终再次下探的趋势已经形成,即使再有政策围堵,恐怕都只能延缓其进程,而无法改变其趋势。

有关这个话题,可以引为探讨的还有三个方面:一是利好政策的多目标取向对刺激效果的影响。在一般的牛市行情中,或者在过去的市场环境中,一项利好政策往往容易被作单向理解和放大,人们习惯于忽略政策不利的一面或其他目标的考虑。但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投资者多持谨慎、理性心理,对政策的分析也会比较全面,这样政策利好的市场预期往往要打些折扣,不能估计太高。比如新股对二级市场配售政策,从吹风到出台拖了两个月,本身已影响了效果,而且这项政策的目的,除了体现公平、兼顾发展外,恐怕与新股扩容的压力直接相关;再者配售的中签率会怎样?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获取新股收益而持有二级市场上的股票?原来大量参与新股申购的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是否愿意为获利而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政策的效果自然就要打折扣。

二是政策出台时机把握对刺激效果的影响。市场总在涨跌的波动中,在顺应市场节奏的前提下,政策的效果只有推波助澜与落井下石两种,效果的大小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直接相关,那种用十二道金牌也打不下来的情况、用各种办法也推不上去的情况,都与不能准确判断市场有关。这个道理应该与大禹治水的道理是相通的,要因势利导,要借势,而不能硬堵、硬顶。再有就是不能太关注于细微,使市场失去张弛之度。

三是投资者对政策调控能力的信心会影响刺激的效果。与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一样,对政策调控能力的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跌就出政策的做法,在开始会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时间长了反而会降低信心,让人怀疑政策的能力与效果,投资操作上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大跌就买,出政策就卖,将政策的推动力消耗于狭小的波动区间里。

(发表于2002年5月27日)

上周(5月27~31日)的市场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反弹,虽然有两个星期以来的辟谣、公布新股配售方案,再到本周两只新股100%向二级市场配售的实施,市场最终延续了自己的法则,没有给政策多少面子。沪市的下跌已经触及到2002年2月份构筑的大箱体底部,这个底部的宽度大致在1480~1510点之间,市场人士都希望大盘在这一带能获得技术性支撑,否则再往下对信心的打击将会更加沉重。至于政策及政策的效果,人们似乎不再期望,因为每一次政策刺激在结果上都成了新一次下跌的中继,最终不得不相信政策可能是救不了市的,至少现在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