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6497600000029

第29章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显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市场各方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方式正处在不断的变化与调整之中。股市在本周开始了第四次构筑政策底部的尝试,而且表现出了少有的强劲与量能配合,显示出在此构筑底部、反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管理层的承受力形成了底线的强劲支撑,但市场投资者的心态和行为还需要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短线投机性炒作的气氛还会比较浓。股评方面焦点集中在反弹与反转的争论上,反弹已是事实,无非是力度大小,反转则言之过早,虽然炒股的人大多不长记性,但也总得好了伤疤才能忘了痛,擦干泪不问为什么就再次赤膊上阵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至于有人将眼前之景与“5 ·19”作比,描绘未来的宏图、期待又一次政策定调的恢复性上涨,则多少有点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了。总之这是个让人开心又担心的时刻,开心的是大盘总算涨了,担心的是政策总在变动中,市场稳定性不够,政策的方向感更是不强,政策与市场的拉锯还可能持续。不管怎么说,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取向又一次出现了走向折衷的可能与机会,或许一切很快就会明朗起来,而市场终将选择方向。

国有股减持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焦点,也成了管理层与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从国有股减持的最初讨论至今已近一年,从2001年6月推出减持的暂行办法至今已有大半年,而从原减持方案叫停至今的探讨也已有三个月。随着市场越来越强烈的反应和这一焦点的逐步升温,管理层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在2001年10月23日紧急叫停之后,提出了公开征集方案、寻求多赢结果的做法,在以后的国有股减持研讨和信息披露方面更是慎之又慎,如履薄冰。1月26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提出了兼顾各方利益、争取多方共赢、进行合理补偿、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维护市场稳定的总体精神,并将用充分长的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进行。从措词和方案本身而言,管理层原来的预期大概认为这是一个容易为各方接受的方案,应该带来市场稳定、信心重建和市场活跃。但周一开盘的结果是指数单边放量下跌,跌幅超过6%,令管理层百思不得其解,一些股评人士也大呼反应过度。证监会规划委不得不在周二进一步对减持进行说明,表示方案只是阶段性的,减持最终将在稳妥、适时的条件下才会推出。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我想除了管理层对政策出台的市场影响判断力不足外,还有就是在国有股减持这一问题上投资者已经出现了“信心的流动性陷阱”。正如利率的下调并不总是能够带来投资的增长一样,当投资者信心不足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后,再好的减持方案恐怕也很难达到恢复信心的目的,而且国有股减持牵动了太多的利益、聚集了太多的注意力,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甚至也不是单纯的利益问题,而是变成了投资者一种情绪的凝聚和沉淀,以至于只要管理层提及国有股减持,市场就会报之以下跌,心中有蛇,举杯见影,市场染上了神经质的毛病,稍感冷暖变化甚至只是听一下天气预报就会做出过度反应。因此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如果决定近期解决,管理层须有非常的魄力和承受力,须有多种的牺牲而不是多方的共赢,而市场的短期阵痛将是剧烈的,至少扩容和股价下跌的压力会十分明显。如果暂不解决,就应该尽快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使其不再成为焦点,也不再成为各方都可以拿来说事、拿来要求股市涨跌的理由。

但是减持并不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本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的对峙时间过长,已经使很多的其他问题和情绪被加载到了这一问题之中,以至于夸大了减持的影响和预期,也使政策与市场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产生了变异,有时候这种市场的情绪性反应已经不是减持政策造成的。这样的变异会掩盖对峙的实质和博弈的对象。其实在2001年以来的市场单边下跌中,国有股减持并不是罪魁祸首,也不是导火线,只能算一方面的原因,对下跌起了推动作用。真正对市场进行矫正,使指数、股价、上市公司业绩趋于真实,使中介机构、投资者行为趋于合理的是集中的、大力度的、连续性的监管政策。在这样的监管政策下,市场下跌是一种正常的回应和正常的矫正,只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基础的脆弱性、上市公司基础的脆弱性,泡沫在被迅速挤掉的情况下,必然要引发全面的信心危机,表现为对投资对象缺乏信心、对投资理念缺乏信心、对获利空间缺乏信心、对政策稳定性缺乏信心、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规范缺乏信心等。因此,如果监管政策没有相应趋缓的迹象,市场短期内是很难有行情的。我想等国有股减持问题告一段落之后,人们很快会发现过去对国有股的指责和归咎是夸大了,问题的根本其实不在那里。真是如此,市场到时又会面临新的压力,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又会进入胶着状态,那样对市场稳定是不利的。所以,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各方都逐渐从对国有股减持评价的误区中走出来,冷静地分析各类问题,确定目标,该调整心态的调整心态,该放缓政策的放缓政策,使监管由全面推进阶段进入结构性推进阶段,使市场有一个逐渐回暖的过程,而不是强心针似的急救。

总之,目前的大盘还处在构筑底的过程中,反弹的第一阻力位是沪指1500点上方由前两次构筑政策底失败、反转而形成的顶部,震荡反复仍是主基调。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困扰市场的核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和取得一致的看法,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也需要逐步有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方式,参与市场的各方需要在被打破的平衡中重新建立相对平衡的秩序,在这些方面基本完成后,市场才会具备发动新一轮行情的条件,证券市场也才会在更为规范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总的说是一个阶段过程中的新旧更替时期。

(发表于2002年2月4日)

马年第一周(2月25日~3月1日),没有龙马精神,也没有马到成功,大盘仍然在反反复复中震荡下行。这本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年初沪指深幅下探1340点左右以后的反抽行情,本来就是不稳的,技术上有回落确认底部的要求,即使未来有大行情,眼下破1500点也是正常的走势,而并不简单地就预示着股市是要向好还是继续恶化。但是人们的承受力好像已经十分脆弱,早已没了闻琴瑟而知雅意的心境,而是习惯于探究弦外之音,一点风吹草动浑身就要震颤。管理层更是谨小慎微,竭力做着一尺一寸的防守,希望能够就地实现“软着陆”,不要再惹出意想不到的风波。这样的结果市场成了铁锤,政策成了铁砧,铁锤重重地砸在铁砧上,铁砧硬硬地扛着铁锤的砸,本周的市场就这样地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