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下)
6482200000025

第25章 世界之最(11)

在显花植物中,约有85%属于虫媒植物,自花授粉和借风传粉的只各占5%和10%。以花蜜和花粉为食料的昆虫一主要是蜂类、蝇类、蛾类和蝶类,经常出没于花丛中,为植物授粉。

也有若干有益的昆虫,有些可用于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些可通过人工繁殖,以清除田间杂草。

生活在土壤里的昆虫,能促进腐植质的形成与土壤通气,提高土壤的肥力。

水栖昆虫作为淡水鱼类的食物,能增进渔业的产量。

在中药材里,能人药的昆虫不少于百种,在医药上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昆虫还是从事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良好的实验动物,人类以昆虫为材料揭开了很多自然之谜。最突出的例子是以黑腹果蝇为材料,研究和揭示了遗传学中许多基本规律,这是因为果蝇的唾腺为巨型细胞,其染色体的变异和行为比较容易观察。另外,昆虫生命沼动中有许多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仿生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关注。

怎样对付这些害虫和怎样利用这些益虫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悉昆虫的生活。不但要搞清楚那些已经有记载的害虫和显过身手的益虫的生活,还要研究其他各种昆虫的生活,因为,说不定将会发现,它们有的原来是害虫的党羽,有的原来是我们的朋友。

在田野、草地、花园、树林、菜畦、杂草丛生的荒地里,到处都有昆虫,到处都有值得研究的东西。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繁盛的昆虫吧!

昆虫的身体构造“虫”这个字,在科学上只用于一定范围内的动物,而且在虫字前面加了一个“昆”字。“昆”字在我国古书上有很多解释,但总的讲来是“众多”的意思。昆虫代表动物牛数量较多的一个类群。我们要防治有害昆虫,利用有益昆虫,首先要识别昆虫。

昆虫是动物中身体较小的种类;它和其他动物在身体的形状土都不相同,动物具有下列条件的才是昆虫。

一、身体可以明显的分出头、胸、腹三大体段。头部有明显的节。脚部分为三节,有些种类中间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较小。腹部本来应该分为十一节,但也常演化成八节、七节或四节。

二、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少于三对或多于三对足的动物都不是昆虫。

三、绝大多数昆虫和成虫脚部都长着两对翅,如蝗虫、蝴蝶、蜜蜂等。也有一些种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如蚊子、苍蝇等。还有一些种类因终生寄生在人、兽体上生活,翅便完全退化了。

四、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经常不断前后左右地摆动着,有触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或者是求偶。

五、昆虫长在外面的那层硬皮,就是它的骨骼,一般称为外骨骼,这是昆虫的护身盔甲。

此外,昆虫身体两旁还有一些小洞,是专为呼吸用的气孔,也叫作气门。

根据以上几条,我们可以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田地中危害庄稼的蝼蛄、蝗虫,花丛间飞舞的畸蝶,夜间向着灯光飞舞的蛾子,夏天在树枝上呜叫的蝉,以及帮助植物传粉的蜜蜂,这些都是昆虫。而吐丝结网的蜘蛛、蜇人的蝎子,它们的身体只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八条腿,这些都不是昆虫。

总的说来,身体分为明显的头、胸、腹三大体段,胸部生有四翅六足,这是昆虫特征。

下面,来谈一谈昆虫身体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身体虽然不大,可是它的器官和其他动物基本上没多大区别,同时昆虫的每一部分往往长着一些能起不同作用的附件,叫附肢。

头是昆虫身体最前面的一段,是感觉中心和取食器官的所在的部分。昆虫的头部是一个比其他部位都硬而且色深的头壳,并与能收缩的膜和胸部相连接。头部的上方有一对触角,下方是嘴(称口器),两侧一般有一对大眼(昆虫学上称复眼),头顶上有一只到三只小眼(单眼)。这些器官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起着变化。

①口器昆虫是怎样吃东西的呢?昆虫的种类不同,口器的构造也不相同,吃东西的方法也有所变化。有些昆虫长着两对带有锯齿的大牙,如同高等动物的牙齿。前面一对的基部长着槽状的磨齿,叫做磨区,以磨碎食物;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以切断食物;后面一对分为许多节,是外颚叶和下颚须等部分,用来辅助取食用的。大牙的上面是上唇,下面的是下唇。在上唇、下唇和两对牙齿之间,有一个带毛但不甚灵活、专用来品味的舌头。

长着这种口器的昆虫在吃东西时,用上下唇把食物扒到嘴边盛托起来,用牙齿咬住、切断、嚼断,再用舌头拖着咽到肚子里去。这种口器叫作咀嚼式口器。例如蝗虫、蝼蛄等多吃庄稼叶子、咬庄稼嫩苗的害虫就是如此。

危害棉花的棉蚜、盲蝽象,危害水稻的飞虱,夏天在树上叫的蝉,能咬人的蚊子、臭虫等,它们的口器就像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吃东西的时候把针状的口器插到作物的皮里面,吸取皮下的汁液。

这种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上把原来的上下唇演变成为一个中间空的圆筒,两对牙齿(上颚、下颚并在一起)演变为一支中间空的吸针。平时这种昆虫的吸针,藏在由上下唇演变成的圆筒里,吃东西的时候就伸出采。因为它们吃的食物是汁液,舌头起不了作用,所以就慢慢地退化了。这种类型的嘴称为刺吸式口器。

苍蝇吃东西又吸又舐,口器长得像个蘑菇头,这种口器不用咬不用刺就能吃到东西;两个大牙退化,原来的下唇演变成像瓦片一样的空槽。空槽向下的一头成了一个有很多小空管的蘑菇头,原来的上唇演变成空槽后的挡板,挡住舐到嘴里的东西,使它不会再从槽里漏出来,这种类型的嘴称为舐吸式口器。

蝴蝶和蛾能吸到花朵深处的花蜜,因为它们的口器长得像一根中间空的钟表发条,用时能伸开,不用时就卷起来。

它们吃东西时,不用咬也不用刺,专门靠惯力虹吸。如同我们用吸管吸饮汽水一样。这种由很多圆环紧密排列成像钟表发条似的口器,叫虹吸式口器是由前面的一对大牙演变成的。每个环节之间有弹性的薄膜连接着,能伸能屈。下唇变成向前伸的带长毛的须。长这种口器的昆虫因为不能咬东西,所以不能危害庄稼。只有少数吸果蛾类危害果实。

蜜蜂口器既能嚼花粉,又能把汁液状的花蜜吸到肚子中去,所以它保持着前面的两对大牙,上唇没有什么用处便退化了,下唇的一部分演变成一根带毛的长管,因此蜜蜂的口器既像蝗虫的口器又像蝴蝶的口器。这种口器称为嚼吸式口器。

昆虫的口器不但构造不同,着生的方向也不一致。有的昆虫取食身体或头部下面的食物,如蝗虫、粘虫的幼虫等,口器伸向头的下面,称为下口式。有的昆虫专在挖掘的隧道中或潜叶、蛀茎取食生活,如蝼蛄、潜叶蛾幼虫等,只能取食在身体前方的食物,因而口器伸向头的前方,叫做前口式。

②触角长在昆虫头部两只复眼中上方的两根须叫做触角。昆虫活动的时候,这两根须总是不停地摆动着,东察西探,像是寻找猎物的雷达。触角不但能帮助昆虫寻找食物,探明身体前面有没有障碍物,还有寻找配偶的作用。这是因为触角上生有无数不同形状的感觉窝,窝内生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直接与脑神经中枢相连。

昆虫的种类不同,触角的形状也不一样。蝗虫、粘虫成虫的触角很长,前后粗细差不多,叫做丝状触角,同时它很像赶马车用的鞭子的鞭头,所以又叫鞭状触角。

蝴蝶的触角,下面一段细,顶端有一个粗头,很像打垒球的棒子,叫做棒状触角。

咬果树和庄稼叶子的金龟子成虫,它的触角是一片片连起来的,很像鱼鳃,叫做鳃状触角。

有许多雄蛾子和雄蚊子的触角,中间有一根粗茎,两边有很多细毛,长得很像鸟类身上的羽毛,叫做羽状触角。

蜂类的触角,中间弯曲着,叫做曲膝状触角。

危害木材的白蚁,它的触角是由一节节圆球连在一起,很像一串珠子,叫做念珠状触角。

不管哪种形状的触角,都是长在头前面的两个叫做触角窝.的小坑里。触角一般是由很多小节组成的,概括的可以分为三大节。靠近触角窝的一节,一般比较短粗,是支撑着上面各节的,相当于树叶的叶柄,叫做柄节。第二节叫梗节,第三大节以后的许多节一般变化都不大,总称为鞭节。

我们可以根据触角的形状来识别昆虫。例如:凡是生着鳃状触角的昆虫,大致都属于金龟子类;长着棒状触角的属于蝶类昆虫;曲膝状触角属于蜂类昆虫;蛾子的雄性才长着羽状触角。

③眼睛除了寄生昆虫因长期过着寄生生活,眼睛已经完全退化,或虽有眼睛但已起不到看东西的作用外,一般昆虫在头部的两侧有一对复眼,头顶上还有一到三个单眼。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昆虫通过视觉器官和环境建立联系,它在昆虫取食、生长、繁殖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复眼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并集在一起的,复眼的体积越大,小眼的数目也就越多,看东西的视力也就越强。据科学家们观察,蝴蝶类的复眼是由12000个~17000个小眼所组成;蜻蜓的复眼是由10000个小眼并集而成;龙虱的复眼有9000多个小眼。

组成复眼的每个小眼构造很巧妙,每个小眼都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物,而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

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物体、颜色的分辨能力和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例如紫外线是人类不能看到的,但对许多昆虫如蚂蚁、蜜蜂、果蝇和多种蛾类却是一种最明亮的光色。蜜蜂不能区别橙红色和绿色;蓖麻蛱蝶看不见绿色和黄绿色;一些夜蛾不能识别绿色;金龟子不能区别绿色的深浅等。

昆虫的单眼只有一个角膜镜,因此当物体映入时,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只能区别光线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

有的昆虫只有复“眼前没有单眼,如盲蝽象没有单眼。有些昆虫在幼虫期没有复眼,生活在黑暗地区的昆虫,单跟和复跟往往都已退化。还有些屁虫只有各自独立又相互隔离的眼面,这种眼叫聚眼。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身体上紧接头后面的一段,借着能伸缩的膜与头部相连。昆虫的胸部一般分为三小节,最前面的一节叫前胸,一般比后两节大;中间的一节叫中胸,最后的一节叫后脚。

①胸足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背面有两对翅,腹部有三对足。长在前胸上的足叫前足,长在中胸的叫中足,长在后胸的叫后足。

昆虫的足由五节构成。第一节叫基节,靠近身体长在基节窝里,掌管着腿的运动,一般都比较粗大小第二节叫转节,是整,个腿的转轴,下面伪各节依靠它转动。第三节叫腿节,有发达的骨肉,是腿上最姐的一节。第四节叫胫节,一般比较细长,长着成排的刺。第五节叫跗节,一般由2节~5节组成,为的是便于行走。在最末节的端部还长着两个又硬又尖的爪,可以用它来扒住物体,两个爪之间还有个囊状的悬垫,也叫做爪垫,可借其表面分泌液粘着物质,附着在光滑物体的表面。

很多昆虫的跗节及悬垫下面都生有一些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接触物的情况,凭着这种感觉来决定其行动。有些昆虫的前足胫节上还生有嗅味的感觉器官,如蝇类及蝶蛾类,它们可以依前足判断可取食物的有无。

昆虫种类不同,习性不伺,生活的场所也不同,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足的形状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迅速,这种足叫步行足。

蝗虫会蹦会跳,一跳可超过体长的十几倍。能跳的昆虫还有很多种,跳蚤可以说是最能跳的了,它跳跃的高度,可达其体长的数十倍。跳岬也善于跳跃。凡是能蹦善跳的昆虫的后腿一定特别发达,有着很好的弹跳能力,这种足称为跳跃足。

螳螂是一种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一样的前足,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东西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

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掘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所以它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好像专门挖土的铲子,这种足叫开掘足。

蜜蜂要把花粉采回来,用什么携带花粉呢?经过长期的适应,它的后腿胫节就长得特别膨大,向外的一面还长着一条槽,槽的周围有很多又密又长的毛,采到的花粉装在槽里,再用周围的毛绕住,这种足叫做携粉足。

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如龙虱,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鱼业的大害。龙虱的身体接近流线型,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像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挺快。这种足叫游泳足。

生活在阴暗的树皮下,岩石上的潮湿苔藓下的足丝蚁目昆虫,是用足来造丝,编织成坑道状的巢,在里面生活和繁殖,它们的足有特殊的结构。足丝蚁前足的第一跗节特别膨大,里面贮藏着110多个纱锭一样的丝腺体,好像一台纺织机,每个丝腺体都是圆形的,丝腺体的壁内有一层细胸核,但没有明显的细胸分界所以丝腺是合胞体腺,每个腺腔被原生质直接变成分泌物填满,分泌物沿着扁平的细胞腺管外出,腺管口于细长表皮突起的顶端,当液体状的分泌物从腺排出后,与空气接触即成为编织坑道的丝。这种造的腺体在蜕皮的情况下可以周期性地被破坏,以后真皮层再重新生长。足丝蚁的一生经过几次蜕皮,足上的造丝功能不会减退。

昆虫中除成虫外,不少种类的幼虫靠足爬迁的万也很可观。粘虫大发生时,其幼虫常成群结队的了寻求食物向着一个方向爬行,所到之处,禾苗为之空,一夜之间往往可转移几百米的距离。

昆虫的是不但有爬、捕、跳、挖的本领,有些昆虫足拖拉力和抓力也很惊人。一只只有6克重的小虫,它能用足拖的物体重量却有1.093公斤,比这乒甲虫的体重要大181倍。

一匹体重700公斤的健壮马,在良好的路面上只能拖3.5吨的货物,而只相当于其体重的5倍。的牵引力大致也只有其体重的5倍。而蚂蚁却能轻易举把超过体积和重量1400倍的食物和筑窝材料人自己的巢中。

一只老熟的大蠼螋体重仅有0.5克,如果将克的玩具小空车,用线拴在它身体上,它能用三对足轻松地拖着走,当把车上的物品增加至265克时,它仍能勉强地拖动,如果拿这只蠼螋的重量(0.5克)去除它所能拖动的小车和里面所装东西的总重量,便可得到一个打破记录的数字——530倍。